姚辉
作品数: 44被引量:143H指数:6
  • 所属机构:武汉市儿童医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林汉华
作品数:100被引量:60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脂肪细胞 促酰化蛋白 胰岛素抵抗 细胞分化
康世秀
作品数:39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研究主题:热性惊厥患儿 热性惊厥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LFA-1 ICAM-1
刘智胜
作品数:308被引量:2,120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TOURETTE综合征 抽动障碍 患儿
孙丹
作品数:168被引量:636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脑病 基因 抽动障碍
李瑞珍
作品数:60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胰岛素抵抗 婴幼儿 VISFATIN 脂肪细胞
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9年
在各类小儿惊厥中,热性惊厥(FS)约占30%,患病率为2%~5%,呈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多发生于3个月~6岁的儿童。近年来认为免疫网络调控异常是FS发病机制之一。有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1(IL-1)是参与神经免疫调节的重要细胞因子,IL-1β可降低动物的惊厥阈值,提高发热所致的兴奋性。脑内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之间的平衡构成控制惊厥发生的重要机制,且IL-1受体拮抗剂具有潜在的强有力的抗惊厥作用。
刘智胜姚辉孙丹康世秀何彩英肖芳吴革菲胡家胜王芳琳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惊厥患儿热性惊厥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IL-1受体拮抗剂
长期延误治疗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追赶生长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长期延误治疗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减)患儿治疗后身高增长的规律及青春期对其身高的影响,探讨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GnRHa)和生长激素(GH)治疗辅助生长的可能性。方法分析28例长期被忽视(3a以上)的甲减患儿的追赶生长,其中青春前期13例(A组),青春期诊断并开始治疗15例(B组)。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监测患儿身高、体质量、性发育情况、骨龄、血清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GnRHa和GH联合治疗2例长期延误治疗且已进入青春期的患儿。结果2组患儿初诊时均有明显的生长落后、骨龄落后。A组年龄(7.1±2.0)岁,骨龄(3.0±1.5)岁,身高标准差评分(HTSDS)为-3.89±1.29;B组开始治疗的年龄(14.3±1.6)岁,骨龄(5.6±2.3)岁,HTSDS-5.55±1.38。2组靶身高(TH)比较无差异。治疗第3年末,A组HTSDS提高至-1.12±1.14,B组上升至-1.94±1.39;治疗后2组患儿骨龄改变3a依次为A组(2.5±0.5)岁.a-1、(1.6±0.5)岁.a-1、(1.4±0.6)岁.a-1;B组分别为(5.2±1.8)岁.a-1、(2.4±1.0)岁.a-1、(2.6±0.8)岁.a-1,各年骨龄的加速生长B组显著快于A组(Pa<0.01),尤其第1年在年生长速率相近的情况下,B组所消耗的骨龄较A组多3岁。A组成人期终身高(FH)SDS为-0.40±0.99,达到其TH范围(-0.12±0.77);B组-1.85±1.18,未达到其TH范围(0.18±0.84)。2例长期被忽视至青春期方开始治疗的甲减患儿用GnRHa和GH联合治疗2a余,达到其TH。结论童年期开始治疗的甲减患儿的追赶生长是完全的。长期被忽视至青春期方诊断并开始治疗的甲减患儿的追赶生长不完全,耽误治疗的时间越长,丢失的身高越多,追赶的难度越大。建议联合使用GnRHa和GH改善这种不完全追赶生长。
姚辉黄小力郭静刘莉李瑞珍陈寿康杨禄红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青春期终身高
二甲双胍对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儿童血清脂源性激素脂联素、抵抗素、瘦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对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患儿血清脂源性激素脂联素、抵抗素、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54例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患儿分为轻中度肥胖组及重度肥胖组,均以二甲双胍治疗12周,测量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脂源...
姚辉康世秀林汉华王玉康世秀黄晓燕夏治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蛋白的表达及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蛋白表达以及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后neph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8只)和高脂饲料组(20只),高脂饲料组喂养满6周后给予STZ注射,2周后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标准,高脂饲料组18只符合糖尿病,再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各9只。用WesternBlot方法研究肾脏组织中neph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SPSS11.5软件进行医学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采用产物和内参(β-actin)的光密度比值作为表达强度并记录结果。糖尿病组大鼠nephri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罗格列酮治疗组则较糖尿病组明显升高。结论nephrin在糖尿病肾脏损害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监测中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罗格列酮可能通过诱导nephrin表达增加减轻蛋白尿,从而治疗糖尿病肾损害。
黄晓燕陈积雄姚辉
关键词:NEPHRIN罗格列酮糖尿病肾病
小阴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2006年
姚辉
关键词:小阴茎遗传性疾病生育能力内分泌男性化靶器官
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被引量:2
2001年
尽管通过幽门螺杆菌的根治降低了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和从前一样,上消化道出血仍是最常见的胃肠急症.90年代初美国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为30~102/10万,从30~90年代间提高了30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90%以上的出血发生在院外.英国的发病率为103~170/10万.在德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这些年来变化不大,在最近发表的多中心研究中,1?139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原因是:十二指肠溃疡27%、胃溃疡24%、胃食管静脉曲张19%、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13%、反流性食管炎10%、食管贲门粘膜撕裂7%、肿瘤3%、血管发育不良1%.仅有6%的病人在急诊胃镜中找不到出血源,这与过去许多研究及同期英国的研究结果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总死亡率很难判断,因为大多数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对病人的选择性.此外各研究组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和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看法之间存在较大差别.
W.E.FleigE.LottererG.KleberG.Hübner姚辉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静脉曲张出血非静脉曲张
热性惊厥患儿的细胞粘附分子ICAM-1 LFA-1表达研究
刘智胜姚辉孙丹康世秀何彩英杨少萍徐忠强肖芳王智楠胡家胜吴革菲王芳琳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儿童发育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研究结果证明FS能够造成发育期脑形态和功能的近期和远期改变,降低惊厥阈值,使脑功能处于惊厥易感状态,反复发作可能发展为颞叶癫痫等类型,...
关键词:
关键词:LFA-1ICAM-1患儿热性惊厥
男童性早熟的临床诊断程序被引量:2
2011年
男童性早熟在临床上远较女童少见,但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占男童性早熟的25%~90%。因此遵循科学的临床诊断程序找出男童性早熟的病因十分重要。
姚辉
关键词:性早熟男童
罗格列酮对肥胖大鼠外周血瘦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高脂喂养的肥胖大鼠模型瘦素抵抗出现的时间、程度、在肥胖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罗格列酮对商脂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肥胖组和治疗组。肥胖组和治疗组以高脂饮食喂养20周,制备肥胖模型。治疗组于20周后予以罗格列酮2 mg/(kg·d)灌胃。于实验过程第10、20、24周分别取血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清瘦素。结果肥胖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P均<0.05);正常组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肥胖组血清瘦紊水平逐渐升高,第20周显著高于第10周(P<0.01)。血清瘦素与血清胰岛素水平(r=0.427 P<0.05)、三酰甘油(r=0.515 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肥胖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血清瘦素水平是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发展的预报器。罗格列酮治疗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也降低瘦素抵抗的水平。
姚辉张龙江林汉华王宏伟王玉夏治黄晓燕
关键词:瘦素抵抗罗格列酮肥胖症胰岛素敏感性
二甲双胍对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儿童糖代谢和血清脂源性激素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对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患儿血清脂源性激素脂联素、抵抗素、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04-01—2005-02将武汉市儿童医院和同济医院54例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患儿分为轻、中度肥胖组及重度肥胖组,均以二甲双胍治疗12周,测量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脂源性激素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高胰岛素血症患儿空腹血糖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胰岛素、瘦素、抵抗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P<0.01),轻、中度肥胖组及重度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24.3±1.8)μg/L、(30.2±5.1)μg/L降低为治疗后的(19.6±6.3)μg/L、(24.7±5.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抵抗素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16.5±6.0)μg/L、(22.3±5.2)μg/L升高为(22.0±5.1)μg/L、(30.6±1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治疗前分别为(8.4±3.2)mg/L、(6.5±1.2)mg/L,治疗后分别为(8.9±2.3)mg/L、(7.03±3.0)mg/L,治疗前后相比,P>0.05。体重指数(BMI)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二甲双胍能显著改善肥胖患儿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瘦素水平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机制之一,但在对脂源性激素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改善上,有其局限性。
姚辉林汉华王玉康世秀黄晓燕夏治
关键词:高胰岛素血症抵抗素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