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髋关节初次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或感染性松动下沉、髋臼磨损、疼痛、骨溶解等诸多因素导致假体稳定性丧失、关节功能丢失是髋关节翻修的常见原因,其中髋臼侧的翻修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修手术的成败。目的:探讨目前国内外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侧重建的现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8年1月至2014年3月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有关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侧重建方面的文献,以"reconstructed acetabulum,total hip arthroplasty"为英文检索词,"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侧重建,研究现状"为中文检索词。所选文章所述内容与髋关节翻修、髋臼旋转中心重建、髋臼骨缺损重建、假体的选择与重建、软组织平衡相关。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最终选取符合标准的26篇文献。较完美的髋臼翻修应该是:翻修后的髋臼能够稳定髋臼假体;恢复髋关节的旋转中心和生物力学特性;修复髋臼的骨质缺损,增大髋骨骨量。充分的术前准备是翻修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无菌及感染性松动下沉、髋臼磨损是髋关节翻修的常见原因。术中对髋臼前倾角及外倾角的重建、髋臼旋转中心重建、髋臼骨缺损的重建、髋臼假体的选择与重建、软组织平衡的重建是人工关节髋臼侧翻修的技术核心。
目的研究益肾蠲痹丸联合物理治疗对晚期踝关节炎关节镜下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120例经过关节镜辅助下植骨融合术治疗后的晚期踝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从入院前第1天起,对照组患者采用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同时口服塞来昔布与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并在术前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蠲痹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I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8.33%)高于对照组(5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骨代谢标志物、IL-1、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H、β-CTX、IL-1、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OC、PI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感染、畸形愈合及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踝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植骨融合术后经过益肾蠲痹丸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融合术的疗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很好的调节了骨的代谢,显著降低IL-1、TNF-α水平。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更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