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
作品数: 122被引量:656H指数:13
  • 所属机构:中南大学
  • 所在地区:湖南省 长沙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雷建华
作品数:43被引量:22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肝豆状核变性 乙型肝炎 HBV RNA干扰 HBV_X基因
贺兴鄂
作品数:34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 HBV 肝豆状核变性 RNA干扰 HBV_X基因
王文龙
作品数:42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RNA干扰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HBX基因 重型肝炎 肝癌细胞
罗红雨
作品数:25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肝豆状核变性 HBV 暴发性 肝病 乙型肝炎
唐晓鹏
作品数:92被引量:44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传染病学 病毒性肝炎 重型肝炎 脐血干细胞 肝豆状核变性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通过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找出其临床特点。方法对上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少数患者表现不典型或胰腺炎的症状被重型肝炎的严重症状所掩盖,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且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结论只有对相应患者尽早做血、尿淀粉酶的测定并反复复查,才能做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张永红梁骏王文龙杨旭
关键词:病毒性重型肝炎急性胰腺炎
中国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三种C-C趋化因子能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中国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 1α)、MIP - 1β和受激活调节的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 (RANTES)的能力 ,探讨影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传播的可能因素。方法 Ficol密度梯度离心、贴附法分离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并以免疫荧光CD3、CD14单克隆抗体鉴定。分别在PMA或LPS刺激下培养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三种CC趋化因子浓度。结果  17例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MIP - 1α、MIP - 1β、RANTES的浓度分别为 392 0± 730、4 910± 5 90、1470± 4 10、32 4 0± 980、196 0± 130 0、2 4 0± 12 0pg/ml,2 0例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MIP - 1α、MIP - 1β、RANTES的浓度分别为 6 5 6 0± 84 0、5 810± 115 0、2 2 5 0± 5 70、30 10± 135 0、2 2 80± 870、6 90± 4 30pg/ml。脐带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上述分泌能力低于成人血。结论 中国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RANTES的能力低下 ,可能使中国新生儿比成人对HIV - 1更易感且影响发病过程。应在新生儿对HIV -
郑煜煌杨旭邹文冯铁健HoWen-Zhe
关键词:脐带血新生儿
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为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8例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铜代谢变化及其治疗结果。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铜蓝蛋白,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铜、尿铜和肝铜;初期治疗用二巯基丙磺酸钠,维持治疗用青霉胺或锌剂。结果: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占肝豆状核变性总数的7.0%,肝病型起病缓慢,恶心、纳差等不明显,极易误诊。血常规、氨基转移酶多数正常,均有K-F环,肝功能受损程度及铜代谢异常相差甚大。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第1天平均排铜4072μg,是治疗前的18.1倍,是同等剂量青霉胺的2.5倍,未见明显副作用,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并非少见,极易误诊,值得高度重视,初期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张永红杨旭唐晓鹏罗虹雨雷建华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铜蓝蛋白尿铜二巯基丙磺酸钠
HBV X基因和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p53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目的:应用小发夹RNA(shRNA)介导的RNA干扰研究HBV X基因和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肝癌细胞p53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2 μmol/L As2O3处理肝癌细胞HepG2和表达HBV X基因的HepG2...
贺兴鄂雷建华杨旭王文龙梁骏
文献传递
雅博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对照分析被引量:22
2004年
肝性脑病是各种肝脏疾病的晚期并发症(在我国主要是慢性乙型肝炎引起),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了,其中以氨中毒理论的研究最多,最确实有据.因此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最可行的方法是降低血液和组织里的氨浓度[1].雅博司被认为可有效降低血氨和减少肝脏受损而达到防治肝性脑病目的的药物[2].
唐先明王谷丰张永红贺兴鄂杨旭
关键词:肝性脑病血氨
2.2.15细胞上清HBVDNA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拟筛选和比较2.2.15细胞上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3种方法抽提HBVDNA,抽提物分别采用Taqman荧光定量、SYBR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滴度。结果直接应用上清分别采取热变性,碱裂解法抽提HBVDNA均为阴性,而应用PEG沉淀后检测结果证实细胞上清中有高拷贝的分泌性HBVDNA,Taqman荧光定量方法的敏感性高于SYBR实时定量PCR,在高拷贝时,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PEG沉淀法是2.2.15细胞上清HBVDNA提取的有效方法,Taqman荧光定量方法敏感性高,是HBVDNA定量检查的首选方法。SYBR法简便,经济,也可用于上清HBVDNA的检测。
罗红雨杨旭邹文黄力
关键词:TAQMANSYBR
胸腺肽α1和α干扰素对新生儿和成人单核细胞分泌三种C-C趋化因子的调节作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Tα1)和α干扰素 (IFNα)对健康新生儿和成人单核细胞分泌三种C -C趋化因子的调节作用 ,探讨二者用于阻断艾滋病病毒 (HIV)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贴附法分离健康新生儿和成人单核细胞 ,FITCmAbCD14鉴定 ,与 1μg/ml的Tα1和 /或 5 0 0U/ml的IFNα共培养 3d后 ,ELISA法分别检测培养上清中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 (RANTES)、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 - 1)和MIP - 1β。结果 :14例健康新生儿和 17例正常成年人单核细胞分泌RANTES、MIP - 1α、MIP -1β的浓度分别为 310± 90、2 310± 6 70、182 0± 75 0和 75 0± 2 10、2 5 80± 12 80、1910± 4 6 0 pg/ml。Tα1和 /或IFNα可明显上调单核细胞分泌的RANTES ,二者联用并有协同作用 ;MIP - 1α可被Tα1调高 ,新生儿单核细胞的MIP - 1β可被IFNα调高。上述处理对新生儿单核细胞的调节作用比对成人更明显。结论 :新生儿单核细胞分泌RANTES和MIP - 1α的能力明显低于成人。Tα1和 /或IFNα能上调新生儿和成人单核细胞分泌的三种C -C趋化因子 ,有可能降低新生儿单核细胞对HIV感染的易感性。
郑煜煌杨旭邹文周华英傅书謦冯铁健
关键词:新生儿胸腺肽Α1Α干扰素
暴发性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被引量:1
2007年
暴发性肝豆状核变性(fulminant Wilson disease,FWD)是肝豆状核变性病(WD)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暴发型肝衰竭类似,国内外鲜见从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多个水平追踪观察的报道。我们对2例典型FWD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对WD的认知性和诊断水平。
易露茜杨旭陈汉春周建华吴晓英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以全新的理念做好传染科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被引量:1
2004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及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对基层医院医生的培训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所以 ,如何做好进修医生的教学工作便成了教学医院教师们共同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 ,加强医德教育、重视培养良好的人文底蕴、加强临床医疗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养 ,能全面提高进修医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 ,是把传染科进修医生培养成为 2
赖力英杨旭
关键词:进修医生传染科临床教学教师
一例隐源性肝硬化的分子基础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一例表面抗原阴性的隐源性肝硬化的病原及其分子基础。方法 定性、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抗原、抗体和DNA ,进行HBVS基因的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 HBsAg (- ) ,定量测定结果 (S/N) :0 77(阳性参考值S/N≥ 2 0 0 )。HBeAg (+) ,定量测定结果 (S/N) :5 6 4 3(阳性参考值≥ 2 10 )。抗 HBc (+) ,定量测定结果 (S/CO) :0 0 3(阳性参考值S/CO≤1 0 )。抗 HBs (+) ,抗 HBe (- ) ,HBVDNA (+) ,定量 :1 5 4× 10 9拷贝 /ml。S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第 336位核苷酸由C变为A ,导致第 6 1位密码子由UCA(丝氨酸 )变为UAA(终止子 ) ,HBsAg合成受阻。结论 HBV是本例肝硬化的病原 ,S基因终止突变是其分子基础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病毒学意义。
杨旭雷建华张永红罗红雨黄力郑煜煌唐晓鹏李良友
关键词:隐源性肝硬化分子基础寡核苷酸序列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