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虹
作品数: 69被引量:262H指数:10
  • 所属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咸阳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魏琮
作品数:57被引量:176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蚂蚁 半翅目 蝉科 日本弓背蚁 英文
南小宁
作品数:33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高通量测序 甘肃鼢鼠 日本弓背蚁 昆虫 PCR-DGGE
王云果
作品数:54被引量:252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花斑皮蠹 日本弓背蚁 蚁巢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李孟楼
作品数:178被引量:1,056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花椒 花绒寄甲 落叶松叶蜂 红脂大小蠹 粘虫
郭新荣
作品数:61被引量:315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长翅目 昆虫纲 粘虫 中三叠世 红脂大小蠹
秦岭地区2种蚂蚁巢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研究了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中2种优势蚂蚁(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和敏捷扁头猛蚁Pachycondyla astuta)的营巢活动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微生境(日本弓背蚁巢内、敏捷扁头猛蚁巢内及蚁巢外对照)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敏捷扁头猛蚁巢内>日本弓背蚁巢内>巢外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虽然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蚁巢外土壤相比,日本弓背蚁巢内速效磷含量下降了31.41%,敏捷扁头猛蚁巢内速效磷含量下降了15.09%;三者间含水量差异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蚁巢内土壤均较巢外潮湿;pH值差异不显著,但蚁巢内土壤比巢外土壤略显酸性。营巢活动对土壤微生物量也产生明显影响(p<0.05),2种蚂蚁蚁巢内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cfu/g数量均显著大于巢外土壤(p<0.05),而敏捷扁头猛蚁巢内3类微生物cfu/g数量又显著大于日本弓背蚁巢内(p<0.05)。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日本弓背蚁和敏捷扁头猛蚁巢内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与其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cfu/g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全磷含量与土壤微生物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但2种蚂蚁巢内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及pH值则与土壤微生物cfu/g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蚂蚁的筑巢活动可显著影响其巢内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致使土壤异质性增强,从而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陈元瑶魏琮贺虹王云果
关键词:日本弓背蚁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
中国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地理种群mtDNA COⅡ序列的遗传变异被引量:5
2004年
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11个地理种群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I(COII)的部分片段进行了测序,分析了核苷酸的组成,构建了NJ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在用于分析的447bp序列中,A+T平均含量为78.6%,其中7个位点存在变异。NJ树显示,麦红吸浆虫各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关系密切:11个地理种群可明显地聚为两大族群,所有来自春麦区的种群(NH、QX、GT、GW、GG)和冬麦区(陕西长安SC)种群聚为族群Ⅰ,其它冬麦区种群(HT、HL、HX、AS、AF)聚为族群Ⅱ;陕西长安种群(SC)虽处于冬麦区,但与春麦区种群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该结果支持将我国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区域分为三个,即春麦发生区、冬春麦发生区、冬麦发生区。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6,表现为种下的遗传变异,这与RAPD分析得出的结果相一致。
贺虹袁向群袁锋
关键词:麦红吸浆虫地理种群线粒体DNA
氧化乐果在不同树种体内的输导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对氧化乐果在不同树种体内的输导部位、输导速度、输导量的差异以及影响其输导的诸要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氧化乐果在树体内的输导是随着树液在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中进行的 ,不同的树种输导部位有差异 :在梧桐和槐树中 ,药液的输导仅局限于最外层年轮 ,输导面积小 ;在杨树、七叶树、油松和侧柏中 ,药液的输导是在整个木质部中进行的 ,输导面积大。同时 ,药剂在不同树种中的输导量、输导速度是不同的 :输导速度大小为国槐 >青桐 >杨树 >七叶树 >油松 >侧柏 ;输导量大小为杨树 >七叶树 >国槐 >青桐 >油松 >侧柏。另外 ,药液的输导速度还与温湿度、蒸腾作用。
贺虹张翔王宏建胡景江刘铭汤
关键词:害虫防治树干注药氧化乐果化学防治
杜仲梦尼夜蛾幼虫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害虫资源化利用是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取食杜仲叶片的重要害虫杜仲梦尼夜蛾(Orthosia songi)幼虫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分和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及利用评价。结果表明:杜仲梦尼夜蛾幼虫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58.2%、17.9%和10.9%;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0%,必需氨基酸指数为0.963;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含量的75.1%和25.8%,特别是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分别达43%和28.1%;此外,还含有丰富的K、Ca、Zn、Fe等矿物质元素。因此,杜仲梦尼夜蛾幼虫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种类较全面、富含矿物质元素的优质昆虫资源,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
邱娜王君洁荣雨柔贺虹
关键词:营养成分昆虫食品
不同年龄日本弓背蚁雄蚁上颚腺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2023年
【目的】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雄蚁的上颚腺较雌性品级发达。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年龄雄蚁上颚腺的超微结构及分泌物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揭示上颚腺在雄蚁生命活动中的潜在功能。【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雄蚁上颚腺的整体形态、表面超微结构以及分泌细胞内部特征;用萃取法采集上颚腺的分泌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其分泌物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1)雄蚁上颚腺由一簇分泌单元和一个储存囊组成,每个分泌单元中又包含1个分泌细胞和1个导管细胞,羽化第1个月时上颚腺长度、储存囊长度、分泌细胞直径最大,分泌细胞湿润饱满光滑,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指标逐渐降低,至婚飞时分泌细胞皱缩干瘪,失去活力。(2)分泌细胞的细胞质中分布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脂滴、分泌物颗粒和发达的末端结构;羽化第1-4月时,分泌颗粒密度较低、分泌囊泡逐渐丰富,线粒体围绕细胞核和微绒毛周围;到羽化第8-9月时,线粒体分散于细胞核、微绒毛及分泌颗粒间,分泌颗粒密度增加,分泌囊泡消失,细胞开始解体。(3)GC-MS分析结果显示,雄蚁在羽化第3个月时上颚腺分泌物总峰面积最小,在羽化第9个月时总峰面积最大;上颚腺分泌物中,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2-羟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蜂蜜曲菌素为各个时期中共有且含量最高的物质,其相对含量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结论】日本弓背蚁雄蚁上颚腺在羽化初期分泌活动水平最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分泌物化学成分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王晓蕾许雯婧贺虹
关键词:社会性昆虫外分泌腺超微结构化学通讯
鄠邑区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监测及其种群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做好秦岭北麓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工作,2022年5-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清凉山通过悬挂诱捕器,开展了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的监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8型诱捕器诱集的昆虫中鞘翅目占75.53%,对天牛、象甲、吉丁甲、金龟子均有较强的诱集作用;诱捕到的褐梗天牛和松墨天牛分别占诱捕昆虫总数的37.82%和9.20%,是该地区油松林的优势天牛种类,也是需要进行长期监测的主要对象;两种优势天牛种类的羽化高峰期均为6-7月,但褐梗天牛的羽化期要早于松墨天牛;采用的诱捕器团式挂设+诱木的监测方式,不仅能够增强诱捕器的诱捕能力,而且方便管理和标本收集,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研究结果对于秦岭北麓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祁靖宇杜彩侠罗静贤李少挺康建勤贺虹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秦岭北麓媒介昆虫松墨天牛
一种解剖昆虫用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解剖昆虫用的固定装置,包括:方形台面,方形台面的短边上垂直设置有竖板,竖板上横向设置有燕尾槽,燕尾槽通过滑块活动连接有横架杆,横架杆的下方连接有头部固定装置;方形台面的两条长边上均开设有一对U型开口,...
南小宁贺虹常丽萍任争争
文献传递
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生长发育及取食量和排粪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明确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方法,设置18、22、26、28℃和30℃5个温度处理,研究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头宽、体长、体重及取食量和排粪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杜仲梦尼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世代发育历期在30℃时最短,为17d;该虫完成1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72℃和670.37日·度;随温度的变化,同龄幼虫的头宽、体长及体重的差异性不大,但随龄期的变化,这些参数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和龄期对幼虫的取排量均存在显著影响,随龄期的增加,幼虫的取排量显著增多,末龄幼虫取排量达到最大,占整个取排量的70%左右。
王俊雅李孟楼王云果贺虹王宏涛
关键词:温度历期头宽体长取食量排粪量
太白山锐齿栎树干基部两种蚂蚁的筑巢生态学及其蚁巢、体表真菌组成研究(英文)
2011年
本文研究了太白山锐齿栎景观林带树干基部筑巢的两种蚂蚁的筑巢生态学及其巢内真菌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亮腹黑褐蚁Formica gagatoides Ruzsky是锐齿栎林中的优势蚁种,可在地表及树干上活动,主要取食栎树枝条上蚜虫所分泌的蜜露及其他昆虫和植物材料;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仅在蚁巢周围活动,捕食其他小型昆虫;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蚁巢材料含水量非常高,而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的蚁巢较为干燥。锐齿栎林中树干的平均蚁栖率为20.3%,但蚁栖率随海拔差异而不同(海拔1800m的锐齿栎林带蚁栖率仅为6%,海拔1600m的锐齿栎林带蚁栖率高达38.5%)。两种蚂蚁的长期营巢活动造成树干基部腐朽、孔洞不断扩大,严重影响锐齿栎树干的水分、营养传输及生长,且极易倒伏和风折。两种蚂蚁巢内及其体表真菌的种类组成明显不同,从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蚁巢材料中可分离出7种真菌,而从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巢中仅分离出2种;从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体表可分离出4种真菌,而从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体表分离到3种真菌;其中Trichoderma sp.为优势真菌种类。这些真菌与相关蚂蚁的协同进化及其对蚂蚁筑巢和锐齿栎木材分解中的影响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贺虹张雅林王云果高智辉魏琮
关键词:蚂蚁锐齿栎
日本弓背蚁肠道细菌群落的季节特征(英文)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蚂蚁和微生物之间建立了复杂的联系,尤其肠道微生物对蚂蚁的食性进化和物种分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弓背蚁属Camponotus蚂蚁消化道内普遍存在内共生菌Blochmannia及其他肠道细菌,这些细菌在寄主蚂蚁营养补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肠道微生物对食物类型的变化十分敏感,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调查寄主蚂蚁在不同季节的取食习性。本研究旨在揭示弓背蚁属蚂蚁肠道微生物是否存在季节特征。【方法】采用16S rRNA-RFLP方法分析比较了了2个日本弓背蚁蚁巢(巢1和2)的工蚁在4个月份时间点(2012年6月12日,8月15日和10月10日,2013年4月15日)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果】在8个样品中共发现了17个属的细菌和1种未知细菌,弓背蚁属蚂蚁特有的内共生菌Blochmannia是优势细菌,出现在所有样品中,占67.1%~98.8%;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在大多数的样本中都检测到,其他属的细菌则零星分布在个别样品中,只占较低的比例。两个蚁巢工蚁肠道菌群在4个月份没有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都具有低的细菌多样性。在巢1中,4月和10月的肠道细菌多样性相对较高,在6月和8月较低;而在巢2中,8月的肠道细菌多样性明显高于4,6和10月。两个蚁巢6月和10月的肠道菌群组成相似,但是8月和4月差异较大。【结论】日本弓背蚁两个蚁巢的工蚁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都随季节产生变化,但是没有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
徐阳南小宁魏琮贺虹
关键词:日本弓背蚁肠道微生物细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