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其清
作品数: 50被引量:510H指数:15
  • 所属机构:石家庄经济学院
  • 所在地区:河北省 石家庄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佩贤
作品数:37被引量:43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北沟组 生物地层 侏罗系 滦平盆地 白垩系
程政武
作品数:43被引量:25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晚白垩世 晚二叠世 恐龙动物群 脊椎动物群 化石
田树刚
作品数:54被引量:37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牙形石 大北沟组 滦平盆地 陆相 侏罗系
牛绍武
作品数:46被引量:27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叶肢介 滦平盆地 叶肢介化石 新元古代 陆相
方晓思
作品数:43被引量:32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博物馆
研究主题:蛋化石 晚白垩世 恐龙蛋化石 滇中 晚侏罗世
谈女星介(Cypridea)在我国出现的最低层位被引量:6
2001年
Cypridea(女星介 )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它的最早出现时代 ,除欧洲为中侏罗世外 ,都见于晚侏罗世。在我国Cypridea分布广泛 ,已在辽、吉、黑、京、冀、晋、蒙、沪、鲁、苏、皖、浙、赣、闽、豫、鄂、湘、粤、桂、琼、滇、川、陕、甘、宁、青、新等 2 7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渤海、黄海海域发现。关于Cypridea在我国出现的最低层位有着不同的意见 ,或上侏罗统或下白垩统。究其原因 ,或是对生物群认识上的分歧 ,或是对含化石地层划分上的异议。通过对四川、湖北、冀北、辽西、甘肃河西走廊、青海、陕甘宁盆地、新疆及东南沿海Cypridea出现最低层位的分析 ,将它们中女星介出现的相同、相似的属种与英国Purbeck层CinderBedsMember上下层位的带化石对比 ,确定了我国晚侏罗世及晚侏罗—早白垩世临界时的生物群 ,从而确认Cypridea在我国出现的最低层位为上侏罗统。
关绍曾庞其清萧宗正
关键词:介形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生物群
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中网雕饰叶肢介Clithrograpta属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7
2003年
在深入研究滦平盆地大店子组叶肢介化石时,于该组上部首次发现了网雕饰叶肢介Clithrograpta属,产出层数多,个体数量大,种的分异度高,为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正确建立冀北—辽西陆相侏罗—白垩系的地层格架,提供了关键而有力的古生物证据。根据这一发现和大北沟组至西瓜园组叶肢介化石组合序列,本区大店子组上部(3~4段)可与辽西建昌盆地“义县组”下部(原大新房子组)对比;证明辽西地区缺失相当于本区的大店子组下部(1~2段)地层,西瓜园组大体相当于辽西的义县组。
牛绍武李佩贤田树刚庞其清柳永清
关键词:冀北滦平盆地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底沉积物对3000余年来自然环境变化的反映被引量:6
1994年
通过对昆明湖底沉积物的综合研究得知:1.昆明湖前身形成于3000余年之前,原先是一个天然湖泊,后经人工开拓形成如今的昆明湖。2.根据湖底沉积物特征将其划分为六层,Ⅰ—Ⅳ层系天然湖泊时形成的,Ⅴ—Ⅵ层为人工湖时形成。3.较高精度(采样间距为2—3cm)的孢粉资料呈现的变化与历史资料记载的气候变化大体相符。4.湖底沉积物中介形虫分布较广、腹足类次之。它们的变化规律与孢粉组合的变化大体相符。硅藻壳体仅见于上部样品中。5.湖底沉积物中的微量及痕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显示此湖水质的总趋势是洁净的。
黄成彦孔昭宸闵隆瑞庞其清浦庆余戢朝玉刘椿毛毓华杨安国尹占国
关键词:沉积物环境变化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晚更新世晚期古菱齿象-披毛犀动物群及其古气候被引量:7
2011年
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区地下7~24m的古滹沱河沉积物中产出丰富的大型哺乳类化石:诺氏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naumanni)、原始牛(Bos primigenius)、杨氏水牛(Bubalus youngi)、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鹿(Cervus sp.)、四不像鹿(Elaphurus sp.)等,其中以诺氏古菱齿象和杨氏水牛数量最为丰富。在该化石层之上约30cm处的针叶树茎杆保存完整,直径可达20~50cm,年轮均匀清晰,14C年龄为8150±120a BP。冲积层及其中的古哺乳类化石记录了晚更新世最晚期向全新世过渡期间石家庄地区由冷湿向干热转变的过程。
董明星张祥信牛树银庞其清边鸿浩张倩
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
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地区第四纪介形虫及环境变迁的探讨被引量:13
2007年
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地区发育一套第四纪地层,自下而上有:惊仙组(惊仙冰碛层)、羌塘组、纳赤台沟组、三岔河组、小南川组和热水组。在羌塘组和三岔河组发现丰富的介形虫化石,可明显地划分两个介形虫组合,即:①Ilyocypris-Candona-Leucocythere-Li mnocytherellina组合和②Li mnocythere-Prionocypris-Eucypris-Ilyocypris组合。第1组合的化石包含8属25种,分布于羌塘组,以其中段化石最为丰富,该组合显示了西藏色林湖-班戈湖夏穷错组、青海阿乙亥组、陕西-河南三门组和华北地区泥河湾组早更新世的特征,故含第1组合及所含地层---羌塘组的时代无疑应归属为早更新世,但不排斥其上段上部有延至中更新世的可能。第2组合由9属12种组成,其中有9个现生种,该组合发现于三岔河组上部,显示了青海中-上更新统二郎尖组,西藏色林湖-班戈湖地区上更新统同旧藏布组的特征,故含第2组合及其地层---三河岔组应归属晚更新世,但其中-下部有属中更新世的可能。根据介形虫化石古生态特征和生态组合的变化及沉积特征,羌塘组为河湖相沉积,下段为冲积扇的粗碎屑沉积,中段为湖相细碎屑沉积,上段为扇三角洲粗碎屑沉积。三岔河组的中-下部为辫状河流相的沉积,上部为湖相沉积。青藏高原在整体上升的同时,于早-晚更新世高原的边缘地区受到河流的切割,而在断陷盆地则仍接受沉积。
庞其清刘俊英郑绵平赵希涛
关键词:第四纪介形虫环境变迁青藏高原
豫西南—鄂西北一带恐龙蛋化石演化序列与环境变迁被引量:12
2007年
中生代末期在秦岭大背斜的南翼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构造凹陷,它们分别座落在河南的西峡-内乡、淅川、湖北的郧县一带,由北向南依次为:桑坪-夏馆盆地、西坪-赤眉盆地、淅川滔河盆地、郧县-郧西盆地。根据豫西南-鄂西北地区蛋化石地层分布规律,可揭示出秦岭东端伏牛山南部地区白垩纪构造盆地是由北向南依次形成,盆地基底时代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变新。
方晓思程政武张志军庞其清韩迎建谢宏亮李佩贤
关键词:蛋化石白垩系
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龄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7
2012年
研究的侏罗系—白垩系包括侏罗系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和白垩系清水河组。清水河组的叶肢介、介形虫和孢粉化石组合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齐古组下部的同位素年龄为164.6Ma±1.4Ma。此年龄值与国际地质年表对比,几乎与Callovian的底界年龄(164.7Ma±4.0Ma)相当。依据此年龄值和沉积厚度、沉积速率推算,齐古组的主要时代应为中侏罗世卡洛期(Callovian),其下部跨入巴通期最晚期;喀拉扎组的时代可能为牛津期最早期(early Early Oxfor-dian)。上列事实反映出在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几乎缺失全部晚侏罗世的沉积,由此可以推断本区在晚侏罗世曾发生过一次较强烈的构造运动。
王思恩庞其清王大宁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
冀北滦平侏罗-白垩系界线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据沉积旋回和相序分析,将冀北滦平张家沟剖面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系统划分为5个层序、13个亚层序和139个副层序。应用亚层序与副层序的稳定延续时限标定地层单位界线年龄值,层序 Ⅰ(大北沟组)的底界为142.90Ma,层序Ⅱ的底界为141.16Ma,层序Ⅲ(大店子组)的底界为140.00Ma,层序Ⅳ(张家沟组)的底界为138.24Ma,层序Ⅴ(张家沟组)的顶界为135.34Ma。在层序界面和标志层追索及化石带等时对比基础上,建立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张家沟组层序地层格架。据层序与层序界面成因分析和分布特征,论述了构造阶段和盆地演化。5个层序代表盆地发育的5个断陷-上升旋回,6个层序界面的形成都显示构造活动影响。盆地演化宏观上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包括强烈抬升→剧烈断陷(伴随火山喷发)→逐渐抬升的构造旋回,证明盆地断陷对应于沉积范围窄小、而抬升对应于范围扩展的演化规律。
田树刚柳永清李佩贤庞其清牛绍武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层序界面盆地演化
冀北滦平陆相侏罗—白垩系生物地层界线及候选层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2年
滦平盆地张家沟侏罗—白垩系界线上下为连续沉积的滨浅湖—半深湖序列,介形类和叶肢介类化石丰富,是中国陆相J\K界线理想的层型候选剖面。通过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介形类、叶肢介生物组合及沉积学与成因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陆相侏罗—白垩系生物地层界线以介形类大个体滦平介Luanpingella的消失、女星介Cypridea的出现,叶肢介Nestoria、Pseudograpta及Keratestheria等的消失以及Eosestheria的始现,扇三角洲平原或前缘亚相或等同亚、微相带的结束为标志。陆相界线层型研究和定义异于海相盆地,陆相环境生物化石的自然缺欠可以通过地层格架建立及沉积亚微相序列高精度地划分、对比予以弥补,并应纳入陆相界线层型的定义中。
柳永清庞其清李佩贤田树刚牛绍武
关键词:滦平盆地侏罗-白垩系生物地层介形类
河南西峡白垩纪地层和蛋化石被引量:18
2007年
本文在对西峡地区恐龙蛋化石分布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还首次报道了鳄类蛋化石、鸟类蛋化石、赵营组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这些新发现不仅丰富了西峡地区生物群面貌,也揭示了伏牛山南麓白垩纪构造盆地特点。
方晓思张志军庞其清李佩贤韩迎建谢宏亮闫荣浩庞丰久吕景禄程政武
关键词:蛋化石白垩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