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收麦
作品数: 72被引量:1051H指数:21
  • 所属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葛肖虹
作品数:81被引量:1,297H指数:2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阿尔金断裂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隆升 阿尔金断裂带 隆升
刘永江
作品数:161被引量:1,766H指数:2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阿尔金断裂 韧性剪切带 柴达木盆地 地质意义 年代学
刘俊来
作品数:205被引量:2,340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显微构造 变质核杂岩 年代学 晚中生代 地质意义
袁四化
作品数:62被引量:1,243H指数:18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西藏冈底斯带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隆升
周志
作品数:20被引量:37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页岩气 柴达木盆地 侏罗系 页岩 凹陷
柴达木盆地地球物理场及其深部地质特征被引量:8
2005年
分析了盆地重力场、磁场和温度场特征,根据地球物理场信息探讨了盆地沉积构造、区域构造格架和深部地质特征,并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对比,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拓宽了非地震地球物理信息的应用领域,而且对其它含油气盆地的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和油气勘探部署也有借鉴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区域大地构造和盆地对比研究。因此,本项研究既有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理论意义,而且对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评价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吴光大葛肖虹刘永江任收麦
关键词:深部地质地球物理场盆地油气勘探构造地质
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被引量:34
2004年
年代学和沉积学特征表明,与印度板块约55MaBP以来沿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缝合带碰撞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相对应,沿阿尔金断裂带阿尔金山地区亦发生阶段性走滑隆升,时间段大致为55~30MaBP、约20MaBP、约10MaBP和1~0.8MaBP。始新世—渐新世期间,阿尔金断裂大型左行走滑活动的发生,对中国西北大陆构造格架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改造了古老的盆地和褶皱带,而且控制了新生代的走滑拉分盆地和两侧盆地的沉积速率,并对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和地壳物质东向蠕散起到调节作用。
任收麦葛肖虹刘永江常丽华吴光大袁四化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青藏高原
燕山地区中元古界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被引量:8
2019年
燕山地区发育中元古界洪水庄组和下马岭组2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勘探程度低,页岩气资源的勘探潜力不明。对河北怀来、宽城和北京十三陵等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并对冀元1井、冀浅1井和京101井的中元古界黑色页岩开展岩心观察和实验分析,研究了洪水庄组和下马岭组黑色页岩的沉积相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成熟度、孔渗性和岩石矿物特征等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表明,燕山地区洪水庄组和下马岭组的页岩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生烃时间晚、受晚期构造活动破坏作用小,具备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河北承德—宽城一带稳定构造带为勘查洪水庄组页岩气的有利区;河北涿州—北京房山—门头沟—昌平一带和河北兰旗营子一带稳定的构造带为勘查下马岭组页岩气的有利区。
刘静周志刘喜恒任收麦汪剑王浩周从安刘一珉
关键词: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中元古界
晚古生代以来古亚洲洋构造域主要块体运动学特征初探被引量:92
2002年
基于近年来的古亚洲洋两侧地质和古地磁资料 ,总结华北块体和西伯利亚板块拼合焊接的时间和位置 ,对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以来大地构造演化历史进行简要阐述 ,探讨了华北块体与西伯利亚板块的运动学特征 .早侏罗世 ,西伯利亚板块北向漂移达到高潮 ,转为南向漂移 .受其影响 ,早侏罗世期间华北块体也表现为相应的南向位移 ,但由于块体间造山带的应力消减 ,使得南向位移量产生差异 .早侏罗世以后 ,由于库拉板块的斜向俯冲 ,使得华北块体转为北向漂移 ,并产生 10°左右的逆时针旋转和形成中国东北巨大的弧形构造体系 .
任收麦黄宝春
关键词:晚古生代古亚洲洋古地磁资料华北块体
^(36)Cl断代法应用于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的构造事件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是多期次的,尤其早更新世晚期的快速隆升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西部盆-山地貌形成与荒漠化的出现有着重大影响,这已成为近年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角度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中红色泥岩36Cl断代法定年,首次测定该事件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1.54~0.28MaB.P.)之间。结合敦煌盆地同时代地层(0.837MaB.P.和1.142MaB.P)的低角度掀斜现象,以及前人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酒西盆地的研究结果,认为早更新世晚期,受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北向挤压作用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造成大范围的挤压变形与山脉隆升,这对我国西北地区构造格架的最终形成和晚期油气运移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任收麦葛肖虹杨振宇林源贤胡勇刘永江Johann GENSERAndrea B.RIESER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早更新世
阿尔金断裂变形岩激光微区(40)~Ar/^(39)Ar年龄被引量:49
2000年
在阿尔金断裂中段的当金山口北部、柴达木大门口断谷、格斯断槽等地的断裂带内, 采集到侏罗纪地层和糜棱岩化加里东期花岗岩样品, 通过岩石薄片和电子显微镜测试, 发现这些变形岩石中都出现一些与走滑韧性变形同期的新生矿物, 如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和绿泥石等. 通过对这些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 获得了一组92~89 Ma 的等时线年龄和(46.6±6.4) Ma的表面年龄. 其中92~89 Ma的年龄组说明阿尔金断裂在晚白垩世开始发生韧性走滑运动, 并伴有低级变质作用, 这一事件与亚洲“西构造结”(尼泊尔-西昆仑山)的形成(102~85 Ma)同步.
刘永江叶慧文葛肖虹陈文刘俊来任收麦潘宏勋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走滑运动测年
黑龙江省饶河枕状玄武岩古地磁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3
2015年
蛇绿岩中枕状玄武岩的古地磁学研究可为古海洋的恢复与演化提供定量化依据.黑龙江省饶河地区中侏罗世枕状玄武岩的岩石学、岩石磁学研究表明,该岩石具备水下喷出特点,发育辉长结构,载磁矿物为磁铁矿.17个采点181块样品的热退磁实验表明,中侏罗世枕状玄武岩记录了高温分量和中温分量,前者为熔岩喷发记录的原生剩磁方向,平均方向D/I=59.4°/46.3°,α95=6.8°,对应的极位置为40.3°N,224.6°E,A95=7°;后者可能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热事件的叠加,平均方向D/I=55.4°/60.6°,α95=3.9°,对应的极位置为50.8°N,210.6°E,A95=5.2°.综合考虑区域地质背景,将这一结果与邻区同时代的古地磁数据对比,推测在中侏罗世之前,在饶河杂岩与佳木斯地体之间存在一定规模的海域,与现今日本海相似;早白垩世时期,该海域封闭,饶河杂岩与华北、西伯利亚板块在动力学上已成为整体.
任收麦朱日祥邱海峻周建波邓成龙
关键词:中侏罗世玄武岩古地磁学
对阿尔金断裂科学问题的再认识被引量:58
2001年
据近年内阿尔金断裂研究的进展阐述了应深入解决的 4个科学问题及其研究思路 :1 )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何时发生 ?变形年代学研究证明阿尔金断裂初始走滑的年龄在89~ 97Ma,即从晚中生代 早新生代才开始出现 ;2 )运动学研究包括隆升与走滑两个方面 ,需要进行大比例尺度的构造研究和变形组构研究 ,尤其是断裂两盘错距的确定 ,必须找准被断裂错移的同一构造—岩相带的界线 ;3)阿尔金断裂的划分意义 ,它的延伸和规模及对中国西部以及中亚大陆构造格架的影响 ;4)阿尔金断裂对两侧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控制和影响。解决上述 4个科学问题 ,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
葛肖虹刘永江任收麦叶慧文刘俊来潘宏勋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运动学特征
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与“亚澳”陨击事件被引量:28
2004年
黄土、山前磨拉石年代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山脉最晚一期 ,也是最强烈的隆升事件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 (0 .9~ 0 .8MaB .P .)。这是一次由于印度板块脉冲式陆内俯冲 (A型 )引起的“挤压隆升” ,而不是重力均衡引起的“伸展隆升”。它对中亚及我国西部广袤区域盆 -岭地貌的形成、盆地中 -新生界构造变形和大范围的干旱与沙漠化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0 .9~ 0 .8MaB .P .期间发生在印度洋洋中脊三联点附近 (6 7°E ,2 0°S)的“亚澳”陨击事件 ,很可能是引起印度洋快速扩张、导致印度板块在锡瓦利克带强烈俯冲 (A型 ) ,并引起了青藏高原0 .9~ 0 .8MaB .P .快速隆升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其影响不止于印度洋周边 ,而且还涉及西南太平洋。 0 .9MaB .P .前后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中更新世革命”(MPR)、“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以及 0 .78MaB .P .布容期与松山期地磁极性倒转 (B M界限 )的发生都可能与此有关。
葛肖虹任收麦刘永江吴光大袁四化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背景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与战略选区被引量:35
2011年
从中国石油地质概况、油气勘探现状和战略选区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方向和重点。认为中国石油地质和构造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增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把南海北部深水海域、松辽盆地及外围、东部及近海前古近系、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基础性、公益性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评价的重点,应用新技术,获得了系列重要地质认识,实现了油气发现和突破。未来应围绕上述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勘查和勘探工作。
乔德武任收麦邱海峻姜文利
关键词:油气资源勘探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