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
-
-
- 所属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明德
- 作品数:39被引量:129H指数:5
- 供职机构:潍坊学院
- 研究主题:大运河 明清时期 都城 文化公园 谱系
- 王健
- 作品数:15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常州工学院
- 研究主题:自我 身体 马拉松 青年 穿戴
- 张朝枝
- 作品数:156被引量:2,250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 研究主题:遗产 旅游 遗产旅游 旅游发展 文化遗产
- 李严
- 作品数:87被引量:2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 研究主题:防御体系 传统村落 聚落研究 文化遗产 军事
- 李哲
- 作品数:193被引量:4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 防御体系 低空 参数化 全景拍摄
- 试论大运河江苏段的特性与文化带建设要点被引量:19
- 2019年
- 大运河诞生于江苏也塑造了江苏,江苏既是运河大省也是运河之省。凭借与大运河的深厚历史渊源和繁荣多元的运河文化、发达的运河经济、丰富的运河遗产、连贯的运河河道,江苏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应引领全国,在整个大运河文化工程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充分理解江苏大运河功能的综合性、空间的连贯性、区域文化的多元性、文化遗产的丰富性、河道的活性,是相关建设开展的前提。基于这些特性,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除应继续加大对各处古运河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充分利用运河资源发展旅游业、提升知名度外,一要维护现有河道、充分发展航运,保持江苏大运河的活性,二要充分阐扬和提炼运河文化,梳理运河文脉,三要以淮扬文化为重心,以吴、楚文化为依凭,打造本省运河文化品牌,四要充分展示大运河在科技水平和生态文明方面的高度,更好地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 姚乐王健
- 关键词:大运河江苏段
- 大运河本体的空间划分与古今运河“一轴两面”保护建设被引量:6
- 2021年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基础应是大运河本体。大运河本体与主轴、一轴、中轴在空间上是一致的。当前,大运河本体的保护和传承利用中存在“重列入世界遗产的大运河文化,轻作为国家重点文物的大运河文化”等现象,导致其生态修复和沿线环境建设面临很大的风险。结合大运河遗产分布等对大运河本体进行空间分类,提出大运河本体空间上古今运河的“一轴两面”,打造“美丽中轴”,不仅是对古运河进行保护和传承利用,保护历史形成的今运河及其航运功能,而且是保护和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任务。
- 王健
- 关键词:大运河本体
- 论我国古代运河在国家统一及疆域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被引量:8
- 2018年
- 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疆域形成与发展有自身的政治地理特征,受地理环境和都城位置的制约,这两个因素都与中国运河有很大的关系。江淮以南河流湖泊众多,具有良好的航运条件,有利于沟通和融合,很早就实现了统一。黄河流域河流湖泊少,航运条件差,需要运河来沟通。长城一线缺乏水运河流。运河在从区域统一向全国统一,开疆拓土及维护统一中发挥重要影响。中国政治地理大势由东西之争到南北对峙,再到南北一体的主轴转换,运河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北京成为统一王朝都城之后,在北方政治军事中心与南方经济重心长期分离状态下,大运河对元明清疆域的巩固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 王健
- 关键词:政治地理
- 李希霍芬中国内陆至边疆商道考察与“丝绸之路”的命名——以《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为据被引量:1
- 2020年
- “丝绸之路”是李希霍芬最早命名的东西方交通线路,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从《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可知,李希霍芬通过对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四大内陆至边疆,联结国际的交通线路,即如今被视为广义“丝绸之路”的系列考察,探究了从陆路通往俄国、欧洲、中亚、印度、缅甸等国际商道的状况。他从历史和现实中认识到从西安经新疆到中亚这条国际交通线路的特殊价值,这为其后来提出“丝绸之路”概念奠定了地理基础。
- 王健
- 关键词:李希霍芬丝绸之路
- 大运河与江苏古代城市空间分布
- 2021年
- 就城市设置的空间布局而言,“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各个时代的城市,当然都出现在对当时起作用的各种复合因素相互影响的交错点上。”[1]古代中国各层级城市的选择是对自然、交通、人类政治、经济活动等各种因素及时空变迁优化选择的结果,城市一旦选择确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历史传承性,有的甚至千年不变。历史时期以来,今江苏省省域范围内自然地理环境发生过诸多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政区的设置和城市的空间分布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影响,其发展过程是:早期城市分布在沿河(特别是运河)、湖(太湖、射阳湖等),六朝以后扩展到沿江,建康(南京)、京口(镇江)等城市的升格,唐宋以后沿江陆地扩大,南通等地成陆,捍海堤筑成,范公堤以西得到稳定发展。金、元以后黄河改道,范公堤以东海洋淤积成陆,明清至民国迄新中国,沿海、沿江、沿湖县级城市有了较大发展,江苏城市布局终于形成了“三沿”即沿河(长江、大运河)、沿湖、沿海的空间均衡格局,其中沿大运河呈线型分布始终是古代江苏城市空间布局的主流。
- 王健
- 关键词:大运河自然地理环境
- 美国水利专家与近代导淮治运被引量:1
- 2018年
- 导淮治运是近代最大的国家水利工程。本文重点论述几个重要史实,以此说明晚清民国在导淮治运国家治理上秉承开放态度,引进先进国家专家来华工作,其中美国专家起了重要作用。汪胡桢发现、整理并研究了美国专家留下的宝贵资料,这对制定整理运河工程计划起到重要作用。近代大运河治理艰难起步,凝聚了中外前辈水利专家的心血和智慧,对1949年后的治淮治运起到重要作用,应该实事求是评价他们的贡献。
- 王健
- 江南文化与运河文化中的吴文化基因
- 2024年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大文豪笔下的江南,是一块多么令人神往的土地!古代的江南,所指地域因时代而异,空间范围多有不同。诗词中的江南,主要应指长江在今江苏境内东流入海的约400公里黄金岸线以南、钱塘江以北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江苏省的苏南、上海市全部、浙江省东北部。
- 王健
- 关键词:运河文化《忆江南》白居易
- “灵渠——兴安古城景观风光带”考察研究
- 2018年
- 灵渠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为秦始皇统一岭南奠定交通基础,是历史上沟通南北的水上动脉。灵渠上的分水工程主要有铧嘴、滚水坝和大小天平。灵渠(沟通湘江的人工南渠)从分水坝进入兴安古城一段,大约有5公里,已经建成灵渠景观风光带。通过对灵渠现状的考察,灵渠目前申遗条件还不成熟。
- 王健
- 关键词:文化遗产
- 逐鹿中原:吴国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其意义
- 一、春秋天下:诸侯国强弱层次分明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大约有一百四十余个,但实际经常出现在会盟中并发挥作用的诸侯国主要有十余个(《春秋》、《左传》中有明确的世袭纪年)。如东周王室不计,诸侯国有齐、晋、秦、楚、燕、鲁、宋、...
- 王健
- 文献传递
- 从周公晚年地位、周楚关系看“周公奔楚”的性质
- 2002年
- “周公奔楚”,是西周初期众多聚讼不已的重大史实之一。由于史料的阙误及人们认识的差异,周公奔楚的性质及许多相关问题至今争论不清,这些问题又涉及到周初许多史实,进一步展开研究对廓清周公晚年的地位、西周初期周楚关系以及西周王朝东征胜利之后进一步开拓疆域的方向等重要问题都有重要意义。这些问题过去学界讨论较少,今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学界诸贤。
- 王健
- 关键词:东征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