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锡金
-
-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刘景汉
- 作品数:288被引量:1,495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血小板 输血 血液保存 海藻糖 冻干
- 欧阳锡林
- 作品数:125被引量:98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血小板 海藻糖 冻干 血液保存 流式细胞术
- 马曙轩
- 作品数:106被引量:440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ABO血型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 新生儿
- 骆群
- 作品数:79被引量:50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血液保存 血小板 CD62P 流式细胞术 输血
- 王海宝
- 作品数:55被引量:27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SARS 无偿献血 血液保存 输血 SARS患者
-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10
- 1995年
-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观察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李锡金,刘景汉,马曙轩,王青梅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467.1血小板输血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已成为临床上重要支持疗法之一,人们观察到血小板具有药物不可取代的止血作用。...
- 李锡金刘景汉马曙轩王青梅
- 关键词:输血疗法血小板悬液
- 某医院1998~1999年临床用血情况浅析被引量:3
- 2001年
- 李锡金刘景汉
- 关键词:临床用血手术血量危重病人
- 献血员的筛检与输血后肝炎关系的分析
- 1992年
- 本文报告了部分献血员的体质筛检资料的回顾性调查。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血清转氨酶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献血员中HBsAg的阳性率为3.4%左右,男性献血员的HBsAg阳性率(3.7%)比女性高(2.9%),并且HBsAg阳性率随献血员年龄增长而增加。
- 李锡金刘景汉
- 关键词:回顾性调查献血员输血后肝炎
- 去白细胞输血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评价去白细胞输血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减轻心肺组织损伤、降低术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344名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 (术前无感染 ,心功能 >Ⅱ级 ) ,据术中输注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未输血 ) 1 0 9人、常规输血组 (输注常规血液成分 ) 1 1 3人、去白输血组 (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 )1 2 2人 ,各组病例分别于术前、术后 6h、2 4h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水平 ,监测全肺阻力 (TPR)和呼吸指数 (RI)的变化 ,同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外周血象变化及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天数。结果术后各组血清CK MB、AST、LDH、MDA水平较术前均明显提高 ,但各时向去白输血组血清 4项指标明显低于常规输血组 (P <0 .0 1或 0 .0 5 ) ;术中、术后去白输血组TPR和RI水平均低于常规输血组 (P <0 .0 1或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去白输血组术后感染率及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低于常规输血组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可以有效地减轻心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 于洋刘景汉欧阳锡林吕留彩韩玮李锡金
- 关键词:输血去白细胞心脏直视手术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移植物抗宿主病
- 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成分输血相关问题的探讨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输血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肝移植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C级 ,出凝血功能均存在异常的 19名患者通过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等成分进行纠正。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 ,术中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出凝血功能变化及出血量 ,根据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各项出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 ,给予相应的输血处理 ,分别以术后生存情况和围手术期输血量分组 ,分析各种输血因素对移植术中、术后的影响。结果 在术前肝功能分级、出凝血功能、手术方式、方法、时间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输血总量、红细胞用量、冰冻血浆用量与术后存活率呈明显负相关 ,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75 18(P <0 .0 1)、- 0 .710 4 (P<0 .0 1)、- 0 .5 14 4 (P <0 .0 5 )。死亡组输血量明显高于存活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 ;输血量≥ 10 0 0 0ml组死亡率明显高于输血量 <10 0 0 0ml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 ;所有病例中无一发生输血后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颅内出血。结论 术前充分纠正出凝血功能异常 ,术中进行动态监测 ,及时通过各种血液成分在品种和剂量上的合理输注进行调控及应用去白细胞输血等新技术 ,可保证原位肝移植手术顺利进行 ,有效降低输血总量 ,减少术后并发症。
- 刘景汉于洋王铁军孙桂香毕蔚茹潘纪春李锡金
- 关键词:成分输血肝移植存活率巨细胞病毒脑出血
- BMS-Hc与Sysmes XE-2100血红蛋白测定仪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BMS-HC血红蛋白测定仪应用于血站采血前快速测定血红蛋白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BMS-HC血红蛋白测定仪分别测定80份本院住院患者血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结果本法测定结果的线性范围为(36~199)g/L;低、中、高3份样本重复测定20次,批内变异CV值分别为2.25%、0.86%和1.17%,批间变异CV值分别为2.20%、1.60%和2.30%;本仪器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LS-HGB法)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者显著相关(r=0.999)。结论依据血红蛋白测定仪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和操作的便捷程度综合分析,BMS-HC血红蛋白测定仪可替代血站系统目前采用的硫酸铜比重法。
- 张婷王海宝李锡金骆群曹卉刘景汉
- 关键词:血红蛋白测定血液筛查十二烷基硫酸钠
- 影响薄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的因素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常见影响因素对薄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SPAT)时间的影响.方法:测定下列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SPAT:①调整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40,120,60,30和15×109/L的8例健康献血者PRP;②分别在40,35,30,25,20,15,10和5℃条件下恒温30min的10例健康献血者PRP;③含终浓度为0,10,20,30,40和50g/L的二甲基亚砜(DMSO)并室温放置30min的10例健康献血者PRP;④在室温放置1,2,3,4h后的8例健康志愿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后PRP;⑤含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0U/L的肝素或0.1g/LEDTA的8例健康献血者PRP.结果:①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SPAT时间逐渐延长;同一供者血小板计数与其SPAT时间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r=0.996,P=0.004);②温度在20~40℃对SPAT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当温度低于20℃时SPAT时间明显延长;③DMSO对SPAT有明显的影响,使SPAT时间明显延长,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④血小板标本室温放置1,2,3和4hSPAT无显著差异(P=0.815);⑤肝素对SPAT时间无明显影响,而0.1g/L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血小板计数、所处的温度以及含有DMSO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SPAT时间,但是上述因素均不影响血小板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聚集,且聚集时间仍然在180s以内.
- 潘纪春毕蔚茹欧阳锡林刘景汉李锡金李卉马曙轩Dean P.Bondman高大勇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影响因素
- 抗-D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人体产生的抗 -D抗体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 鉴定误输RH(D)阳性血的D阴性患者的RH血型 ;通过多种方法检测抗 -D抗体的效价 ;比较患者误输血 5d、1个月、6个月后血浆中抗体的效价变化 ;采用ADCC实验研究白细胞表面FC受体对免疫复合物的识别作用 ;补体结合实验研究免疫复合物对补体的激活作用。结果 患者RH血型为deecc ,血浆仅含IgG类抗 -D抗体 ;检测抗 -D抗体时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得出的效价最高 ;抗体浓度在误输血 1月后显著增高 ,半年后明显下降 ;ADCC实验、补体结合实验证实抗 -D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能诱导白细胞或激活补体 ,破坏、溶解红细胞。结论 人体产生的抗-D抗体在体外试验中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此外 ,在常规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中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对抗 -D抗体的检测灵敏度最高。
- 李卉刘景汉马晓敏李锡金
- 关键词:抗-D抗体误输生物学活性抗球蛋白效价
- 部队无偿献血采血不足量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采血不足量的影响因素。方法A组为2001-01~2003-12在本院进行无偿献血者;B组为改善采血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后,2004-01~06在本院进行无偿献血者;记录两组采血不足量的例数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采血量不足者的比例分别为0.95%和0.53%,有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状态造成采血不足量的比例B组下降显著(P<0.01);采血不足量者以18~23岁为主,B组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年龄、精神状态、献血缺乏知识等严重影响献血者采血量,疏导心理因素、改善采血环境及提高采血技术和服务质量有助于降低采血不足量的发生率。
- 王海宝李锡金卢发强林子林欧阳锡林于洋刘景汉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采血环境显著性差异采血技术采血量
- 应用微板速率法替代生化分析仪检测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应用丙酮酸氧化酶微板法、紫外乳酸脱氢酶微板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探索适用于中小型血站及医院中心血库筛查献血者ALT的方法,以降低院内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方法选取体检和化验合格的381例健康献血者血标本及89例ALT异常的献血者血标本,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丙酮酸氧化酶微板法、紫外乳酸脱氢酶微板法分别测定上述标本ALT浓度。结果丙酮酸氧化酶微板法、紫外乳酸脱氢酶微板法检测381例血清标本ALT浓度,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935,r2=0.9862,使用3种方法检测381例血清标本ALT浓度为9.3~192IU/L,3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种方法测定89例ALT异常的献血者标本,异常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紫外乳酸脱氢酶和丙酮酸氧化酶微板法的板内变异分别为3.32%、3.54%,板间变异分别为4.89%、5.48%。结论丙酮酸氧化酶微板法、紫外乳酸脱氢酶微板法可有效替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减少因输血造成的医院感染。
- 王海宝张婷冯倩李锡金郭广宏
- 关键词:微板速率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