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宝权
-
-
- 所属机构: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生物学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相关作者
- 金伟
- 作品数:30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两栖纲 省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新记录 鸟类 多样性
- 周佳俊
- 作品数:20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两栖纲 翼手目 树蛙科 树蛙 无尾目
- 蒋珂
- 作品数:19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两栖纲 两栖爬行 爬行动物 树蛙科 两栖动物
- 史静耸
- 作品数:17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研究主题:蛇类 中介蝮 复合种 分类学 蝮亚科
- 李晟
- 作品数:83被引量:946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红外相机 编目 食肉动物 生物多样性 国家公园
- 中华菊头蝠不同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DNA甲基化在动物组织发育和分化等生物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荧光标记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F-MSAP)技术分析了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脑、心、肾、肝、肌肉、棕脂和白脂7种组织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和水平,及其组织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华菊头蝠具有较高的总甲基化水平(平均58.5%),且组织间具有差异显著性(P=0.002);全甲基化为主要甲基化模式(平均36.8%),半甲基化也占据比较高的比例(平均21.7%),表明这两种甲基化模式在组织分化中可能均起到重要作用。相对于心、肌肉、棕脂和白脂4个组织,脑、肾和肝与之具有较显著的表观遗传差异(P<0.001),其潜在功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翼手目动物组织发育和分化、冬眠、免疫和环境适应性的内在表观遗传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 刘森王莹王莹刘宝权刘宝权周佳俊
- 关键词:DNA甲基化翼手目
- 浙江省两栖爬行类多样性研究进展
- 2014~2017 年,在浙江省各市县进行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及种群数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文献,目前记录浙江省两栖纲2 目10 科26 属50 种,爬行纲3 目15 科47 属81 种.结合分子与形态数据,发现了一...
- 王聿凡刘宝权许济南金伟吴丞昊
- 关键词:两栖纲爬行纲物种多样性
- 乐安森林旅游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被引量:4
- 2007年
- 乐安县地处江西省中部、抚州市西南,拥有特殊的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就乐安县"绿色"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潜力进行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 彭国康俞长好李乐辉刘宝权
- 关键词:森林旅游
- 2010-2020年中华穿山甲在中国的发现记录及保护现状被引量:9
- 2021年
- 中国是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历史分布区面积和野生种群数量最大的国家。中华穿山甲曾广泛见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但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其甲片被作为贵重的中药材原料,加之地下野味市场的需求,大量非法捕猎使得我国野生穿山甲经历了剧烈的分布区缩减和种群下降。目前,中华穿山甲已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危(CR)等级。中华穿山甲分布范围广、种群密度低、活动隐秘、调查难度大,摸清其野外分布现状是当前穿山甲研究与保护中的首要任务。为此,本研究通过检索2010–2020年间全国范围内中华穿山甲的发现记录,统计中华穿山甲的目击数量、空间分布以及后续状态,制作物种分布地图,并与历史分布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估其野生种群的分布现状与分布区变化。2010–2020年共在11个省级行政区收集到中华穿山甲确认记录142条,主要集中于大陆华东地区及台湾岛,台湾、浙江、广东三省记录位点数占全部位点数的67.6%;相较其历史分布区,西南、华南地区近年来野外确认较为匮乏。近10年来我国的中华穿山甲记录呈逐渐增多趋势,86%被发现的实体穿山甲得到救助、放归或未被干扰。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华穿山甲在我国,尤其是华东及台湾地区,仍具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种群分布,且近年来民众对于穿山甲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有了较大提高。然而,现有调查和资料仍不足以对该物种进行全面的现状评估,亟需加强对我国野生穿山甲种群的调查、监测和保护。
- 孔玥峤李晟刘宝权周佳俊李成余建平
- 关键词:分布图红外相机
- 浙江省鸟类分布新记录——蓝脸鲣鸟
- 2021年
- 2021年6月7日,作者与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及当地群众于岱山县长涂镇一处码头附近(图1;122°17′6.1699″E,30°15′2.7487″N),发现并救助1只失去飞行能力的白色大型鸟类(图2)。该鸟除翼上及尾羽部分为黑色外,全身大部为白色,嘴基及眼周裸皮部分呈蓝黑色,脚灰绿色,脚上有蹼,喙黄色,虹膜黄色,根据此形态特征(刘小如等,2010)鉴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蓝脸鲣鸟Sula dactylatra,查阅《浙江动物志鸟类》(诸葛阳,1990)、《浙江鸟类名录更新》(陈水华等,2012)、《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浙江省鸟类多样性与区系分析》(章旭日等,2019)等文献资料,确认本次蓝脸鲣鸟在岱山县的发现为浙江省分布新记录。
- 温超然金伟许济南周晓刘宝权
- 关键词:分布新记录鸟类多样性动物志区系分析鸟类名录
- 浙江发现无尾蹄蝠及其3D头骨图像重建被引量:2
- 2021年
- 2019年11月23日,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白云山森林公园1废弃矿洞内(28°29′51″N,119°54′34″E,海拔306 m)采集到蝙蝠标本1号。此蝙蝠主要特征为,前臂长35.4 mm;耳壳半透明,呈圆形漏斗状;无尾,股间膜内凹呈“∧”形;背毛基部黑褐色,毛尖赤褐色;翼膜黑褐色。基于形态及分子数据(Cyt b)鉴定为无尾蹄蝠(Coelops frithii),为浙江省兽类分布新记录种。本研究应用CT扫描和计算机辅助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在保证标本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头骨进行CT扫描与三维(3D)图像复原,高清显示了其头部骨骼形态,该技术的应用,是在小型兽类骨骼形态学研究与描述上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 刘宝权李烜史静耸刘凯怊张芬耀周佳俊
- 关键词:CT扫描
- 浙江龙王山安吉小鲵的产卵场微生境选择与卵孵化的影响因素
- 2024年
- 全球两栖动物种群的急剧衰退已成为保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产卵场选择是两栖动物生活史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后代的存活率和亲本的适合度。安吉小鲵(Hynobius amji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极少,目前缺乏对该物种产卵场微生境选择的相关研究。2023年11月—2024年3月,本研究团队在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14个潜在繁殖池监测了安吉小鲵的产卵和孵化过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析了该物种产卵场选择偏好、卵孵化成功率以及孵化时长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吉小鲵依据多种环境因子选择筑巢地点,其中,在繁殖池内的相对位置(水体深度、距水面距离、距岸边距离)和繁殖池水质(水体pH、水体溶解性总固体、水体氧含量)是影响安吉小鲵产卵场微生境选择的关键因素;水体温度、水体氧含量和水深等对卵孵化率具有显著影响;卵孵化时长显著受到水体温度和水体pH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安吉小鲵对繁殖场的选择偏好,可为安吉小鲵种群的复壮提供数据支持。
- 汪贤挺黄镇杨郎泽东周亚楠刘宝权魏平凡陈进民袁智勇
- 关键词:小鲵属有尾目
- 淳安县两栖纲野生脊椎动物物种调查编目研究
- 2023年
- 在淳安县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磨心尖、千岛湖、淳安湿地等区域开展野生脊椎动物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县两栖纲野生脊椎动物调查编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淳安县两栖纲野生脊椎动物调查编目,共收录物种31种,隶属于2目9科21属;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种,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13种,IUCN红色名录极危(CR)1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CR)1种、濒危(EN)1种,CITES附录Ⅰ物种1种、附录Ⅱ物种1种;中国特有种18种。分布型以南中国型(S)为主体,有21种,占两栖纲物种总数的67.74%;地理区系以东洋种为优势,有28种,占两栖纲物种总数的90.32%。物种多样性D G指数、D F指数和G-F指数分别为2.91、4.80和0.39,与邻近的福建省5个动物地理省比较,淳安县爬行动物G-F指数高于福建2个动物地理省,低于福建3个动物地理省。
- 郑新建余诗冰宋唯真刘敏刘琼华懿璇方钰葳刘宝权
- 关键词:地理区系
- 浙江省鸟类新记录——远东苇莺
- 2024年
- 2023年5月11日,调查人员在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湿地芦苇丛生境中观察到一小型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经详细对比后确认其为远东苇莺Acrocephalus tangorum。该鸟类隶属于苇莺科Acrocephalidae苇莺属Acrocephalus,多栖息于湿地或草地生境,在浙江省为过境鸟。本次记录是浙江省境内首次发现该鸟类,为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可靠记录。
- 厉亮斯煌凯徐卫南钱程王洪民温超然刘宝权
- 浙江海域海龟记录及其种群现状
- 2023年
- 东海浙江海域分布着5种海龟,分别为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绿海龟(Chelonia mydas)、红海龟(Caretta caretta)、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和太平洋丽龟(Lepidochelys olivacea),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针对浙江海域的海龟种群现状调查较为缺乏。为此,本研究通过搜集互联网平台上198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浙江海域海龟发现记录,尤其是整合了短视频平台渔民上传的影像记录这一新颖来源的数据,对浙江海域海龟种群现状进行评估。共搜集到互联网上浙江海域海龟报道109笔,共计234只,其中红海龟个体数占79.1%,绿海龟占9.4%,棱皮龟占6.0%,太平洋丽龟占4.3%,玳瑁占1.3%。5种海龟所有个体均为成体。同时,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的记录案例数最多,占总记录案例的66.1%,占近10年所有记录案例的93.6%。本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海域红海龟数量最多,绿海龟、棱皮龟和太平洋丽龟相对较少,玳瑁最少。同时,短视频数据从2020年开始急剧增多,这提示短视频数据可能是未来海洋爬行动物种群数量调查的重要数据源。
- 陈景轩周佳俊刘宝权
- 关键词:海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