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
作品数: 95被引量:297H指数:9
  • 所属机构:河南工业大学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晁军
作品数:74被引量:25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预警 大数据 地震观测 人工智能
段金龙
作品数:40被引量:233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多样性 土壤多样性 仙农 土壤 土地利用
陈会忠
作品数:94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地球物理 地震预警 大数据 地震观测
单新建
作品数:386被引量:2,207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INSAR 同震形变 汶川地震 形变
李大辉
作品数:6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烈度 烈度分布 地震 断层错动 主震
一种通用多天气退化图像恢复方法
一种通用多天气退化图像恢复方法,包括:对待处理的天气退化图像进行分割得到多个图像区块,且相邻的两个图像区块之间存在重叠区域;通过多次向图像区块中添加噪声进行前向扩散,得到噪声区块;将已有的天气退化图像作为条件,并且与反向...
李卫东于永波汪驰升李祯迎王社伟张学海段金龙董舒
稳态强磁场中小麦储藏生理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预防小麦储藏期间的霉变和陈化,以及了解储藏期小麦的生理特征变化,开展了小麦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在室温和湿度为12.5%下,通过常规条件下与稳态强磁场中降落值、生活力和黏度值所对应试验数据的分析显示:降落值和黏度值在前60 d内快速变化、后30 d变化缓变,它是小麦储藏中微生物活动增强和可能出现霉变的关键时期;在7 T和15 T的强磁场中,降落值和黏度值变化呈减小趋势,尤其15 T磁场下后期出现平坦变化现象。研究表明稳态强磁场具有抑制小麦生理变化和延缓小麦质变的作用。
蒋华伟李战升甄彤李卫东李晓丽嵇立安
关键词:小麦生理特性
一种矢量数据拓扑关系检查方法
本发明属于拓扑关系检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矢量数据拓扑关系检查方法。该拓扑关系检查方法通过四叉树对待检查对象的点要素和线要素进行空间划分,在每次划分时,针对性地检查特定线要素与四叉树限定区域内的点线要素之间是否存在拓扑错误...
李卫东时春波汪驰升白林燕冯建中于永波王相业
地震预警标准——面向社会的地震安全公共服务保障
2024年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在古代,遭受过陕西户县大地震、河北三河大地震等严重地震灾害;近代以来,遭受过河北唐山7.8级大地震、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等严重地震灾害,均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分布显示,我国约57%的人口、51%的城市和58%的国土位于地震高风险区,地震灾害多发、频发是我国基本国情。
周克昌李卫东
关键词:地震灾害地震预警地震安全
《空间信息应用实践》课程改革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是行业内最具代表性的GIS软件平台,对该软件的学习与实践是3S技术相关本科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本文以本校《空间信息应用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例,基于个人教学经历与经验,探讨了如何对ArcGIS软件进行有效的本科教学指导。
段金龙周颜李卫东张学海
关键词:ARCGIS空间信息教学改革
面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用的无线传感网网络管理系统
2012年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伴随着微电子、无线通信和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快速进步而发展的一种新型网络。它能够实时监测、感知、采集和处理各种监测对象的信息,是新兴前沿科技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地质灾害环境监测预警需求,通过利用无线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环境进行不间断的高精度数据搜集,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Nagios和Cacti平台的无线传感网网络管理平台。通过本文开发的监测预警网络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地获得监测信息,并通过监测预警机制来减少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赵洪壮李卫东周平根
关键词:网络管理平台
一种场景式教学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场景式系统及方法,涉及教育教学领域,显示方式多样化,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示抽象的三维形体和行为的教学内容。所述系统包括:积件库、积件组合平台及三维可视化展示平台;所述积件库,用于储存各类学科的知识积件;...
李卫东李军杰张红珍鲁春阳段金龙吴剑峰潘传姣宋自影董立晔何孟张猛张琦超李世明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改进YOLOv3的目标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改进YOLOv3的目标检测方法,属于目标检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入训练好的改进的YOLOv3检测模型中,得到检测结果;检测模型的主干网络包括第一特征提取层、第二特征...
李卫东刘甲白林燕汪驰升徐小蕊李明俊王亚兵梁鑫婕王帅时春波张海啸
文献传递
MyShake一个跨界的系统:智能手机用于地震预警被引量:3
2016年
在城市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可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发社会和经济灾难。地震预警(Earthquake Early Warning,EEW)可以提供秒到分钟的警报,让人们转移到安全区,使工厂停工,车辆减速和刹车。目前世界上只在少数国家使用传统的地震台网和大地测量观测网运行EEW系统。智能手机比传统地震台网更为广泛和普及,它内置了可检测地震的加速度计。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测震系统称为MyShake,它利用智能手机内置传感器来收集数据并分析地震。智能手机MyShake系统可以从日常的各种震动中检测到距手机10km或以内的5级地震。这些数据汇集到观测中心,经过一定的算法处理,可以实时测定地震的位置和震级,发出地震预警信息,证明我们的理念是可行的。对没有地震预警系统的区域,MyShake系统可提供地震预警,而对有预警系统的区域,MyShake系统是对原系统预警能力的补充和增强。此外,该系统地震波形记录可以用来提供快速地震烈度图,以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还可以获取地球内部浅层结构图像和地震破裂过程。
Qingkai KongRichard M AllenLouis SchreierYoung-Woo Kwon陈会忠张晁军沈萍李卫东
关键词:地震预警地震特征波形记录网络检测数据汇集发震时刻
地震预警工程的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9
2014年
地震预警是国内外地学研究的热点,是复杂的社会工程。地震预警工程是跨学科的工程,特别是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本文就地震预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由地震预警原理带来的工程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介绍了地震预警的概念和种类、地震预警的模式、地震预警的能力,强调了地震预警盲区、受益区、无效区的不同能力,提出了地震预警第一报的重要性。指出了地震预警技术不仅带来减灾效果,还催生了密集地震观测网,突破了传统地震观测网的观测方式和处理方法,将为传统的地震观测学和实时地震学带来创新和变革。论述了当前地震预警技术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地震预警的现状,提出了地震预警工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需要研究的方向,指出地震预警是复杂的社会工程,首次提出了地震预警的社会容忍度及社会对地震预警容忍度的差异,同时探讨了地震预警效益和风险。
张晁军陈会忠蔡晋安侯燕燕许洪华李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