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晶
作品数: 17被引量:75H指数:6
  • 所属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湖南省 长沙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余应弘
作品数:39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杂交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种质资源 选育
李赛君
作品数:130被引量:312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树 茶树品种 新品系 茶叶 茶树新品种
王艳兰
作品数:5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种质资源 地方种质 饭豆 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
黄飞毅
作品数:76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树 茶树品种 新品系 杂交 生化成分
段继华
作品数:94被引量:268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树 茶树品种 新品系 茶园 茶园土壤
湖南水稻种质资源普查中耐旱种质的芽期耐旱性鉴定被引量:3
2020年
用20%PEG-6000作渗透介质,模拟干旱条件,利用干旱胁迫反应指数和平均隶属值,对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湖南收集到的19份农民认知为耐旱的水稻种质进行芽期耐旱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3份(H08、H15和H16)种质具有强的芽期耐旱性,它们可作为耐旱资源进一步研究。农民认知与科学鉴定存在一定差异,对普查收集的种质有必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科学认证。
段永红余亚莹邓晶李小湘
关键词:水稻种质芽期耐旱性
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现状与展望被引量:6
2023年
种业要安全,种子质量要有保障,必须推进种子质量标准化工作。以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5类农作物的种子质量标准体系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国际上发达国家和重要组织的96个标准与中国13个现行标准,采用体系架构方法、系统分析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研究了国内外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差异。结果表明,国际种子生产程序等级分为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的“基础种子、注册种子、认证种子”三级,我国仅分为“原种和大田用种”两级,两级不同的质量指标分别达到国际标准不同的等级要求;我国水稻发芽率(85%)仅次于日本(90%),玉米单粒播发芽率(93%)高于国际(90%)3个百分点,小麦发芽率(85%)与国际标准相当,大豆发芽率(85%)、棉花光籽和包衣籽发芽率(80%)均高于国际标准。综上,我国应借鉴国际标准,制定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的三级程序,以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国标根据中国种业发展实情提出了玉米单粒播新标准新模式,既体现了中国现代种子生产要求,又保证了中国种子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未来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单粒播种技术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因此,制定单粒播种子质量评价标准,为单粒播种技术的应用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奠定基础,这是改善农产品质量、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也是规范种子企业行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必要之举。最后,借鉴国际标准特点与国标玉米单粒播标准新模式,对未来种子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李丹王晓玉杨玉朱明东段永红谢红军邓晶余应弘
关键词: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种子认证制度种子活力
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概述
2024年
对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总体执行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将岳麓山实验室种质资源库纳入国家备份库行列,予以稳定的支持、加快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利用机制等推进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保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邓晶刘新红段永红余亚莹余应弘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
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建议与思考被引量:7
2022年
通过对国内外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概况的梳理总结,从种质库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3个方面,提出明确规划定位、加强顶层设计,施工建设严把质量关、安全关,运行管理标准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给予长期稳定资金投入、构建全国种质资源库协作网的建议和思考。
段永红余亚莹唐潇邓晶
湖南武陵山区野生百合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查明武陵山区野生百合资源的分布现状,进一步保护和挖掘有价值的野生种质资源,本调查在湖南省武陵山区野生百合聚集区开展实地调查研究,重点分析该地区野生百合资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武陵山区野生百合集中分布在海拔268-667 m溪流的草丛、低矮灌木丛及岩石缝中,生长较集中;伴生植物主要以石菖蒲、蕨类、苔藓为主;调查结果说明了武陵山区野生百合资源种群数量减少及分布范围相对集中萎缩,种群受威胁程度加剧,应加强野生南川百合资源群落的监测研究和保护,对恢复和稳定武陵山区野生百合资源生态平衡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周佳民周佳民邓晶左小义宋荣瞿继斌
关键词:群落特征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湖南茶树专项总结报告被引量:1
2020年
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项目组参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共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茶树种质资源165份,涉及45个农业县(市、区),范围为东经109.176821°~114.005865°、北纬24.943720°~29.819774°、海拔31.33~1469.00m,并对湖南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黄飞毅段继华康彦凯雷雨邓晶陈宇宏丁玎罗意刘振李赛君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农作物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进展被引量:21
2017年
根据湖南省第一次(1956-1957年)和第二次(1979-1983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研究利用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了湖南省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水稻、油菜、辣椒、茶叶等在资源创新利用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分析了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仍存在地方品种资源日益减少、资源收集困难、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不够完善、资源专业团队缺乏、资源利用率低等限制本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精准评价体系及共享共用机制等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工作良性循环的建议。
刘新红邓晶李小湘杨建国杨水芝王同华余应弘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
湖南省饭豆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评价被引量:9
2021年
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开展了湖南省饭豆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与评价鉴定,并筛选了优异种质,为湖南省饭豆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收集到的76份地方资源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山区,0~600 m的中低海拔地区。15项农艺性状表型分析显示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主成分分析将15个农艺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其主要与株高、籽粒大小、产量、花色粒色相关,累计贡献率68.330%;聚类分析将76份资源分为2大类群,第Ⅰ类群蔓生、无限结荚,第Ⅱ类群直立、有限结荚,第Ⅰ类群又分为2个亚群,类群Ⅰ-1株型较小,单株产量较低,籽粒较大,类群Ⅰ-2株型较大,单株产量较高,籽粒较小。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及数量性状极值和质量性状变异类型提取出22份饭豆特异种质,并从中筛选出3类可以代表类群特征的资源:直立适合密植机收的资源,大粒型优质资源,高产、高生物量的粮肥两用资源。
王艳兰李基光王利群邓晶汤睿余应弘
关键词:饭豆种质资源
湖南莽山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4
2021年
为了解湖南莽山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调查和收集了33份湖南莽山茶树资源,对其中的24份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考察,27份资源进行了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4份资源树型多为小乔木,树姿多为直立状,芽叶多为无茸毛或少茸毛,芽叶色泽淡绿色或黄绿色,叶色绿色或深绿,叶片锯齿密度中或稀、锐度中,叶缘平,叶面微隆起,叶尖渐尖,叶质中,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8.07%~77.90%,平均值为58.7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1~1.05,平均值为0.81。27份资源的18项品质成分变异系数在4.86%~71.32%之间,平均值为28.29%;多样性指数在1.59~2.03之间,平均值为1.86;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36%;通过聚类分析将27份资源聚为5大类群,类群Ⅰ含15份资源并分为了2个亚群,类群Ⅱ含5份资源,类群Ⅲ含5份资源,类群Ⅳ和类群Ⅴ各包含1份资源;初步筛选出1份低咖啡碱资源和3份高咖啡碱资源。本研究为湖南莽山茶树资源挖掘与利用以及湖南茶树演变研究奠定了基础。
黄飞毅陈宇宏刘伟丁玎丁玎雷雨段继华邓晶康彦凯罗意刘硕谦刘硕谦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品质性状
69份穇子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评价被引量:6
2021年
中国对穇子种质资源开展的系统性研究较少。为进一步挖掘穇子的利用价值,选育高品质的穇子品种,本研究对从湖南、江西、广西以及西藏40个县市收集的69份穇子种质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收集到的69份地方资源主要分布于201~600 m的中低海拔地区。19个农艺性状表型分析显示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主成分分析将19个农艺性状分为7个主成分,其主要与单株草重、主穗分枝数、幼苗叶色、生育期、粒色、千粒重、米粳糯相关,累计贡献率75.525%。聚类分析将69份资源分为2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44份种质,株型小、生物量小、产量较低;第Ⅰ类群又分为2个亚群,相比于亚群Ⅰ-1,亚群Ⅰ-2株型、生物量更小,产量更低。第Ⅱ类群包括25份种质,株型大、生物量大、产量较高;第Ⅱ类群又可以分为2个亚群,与亚群Ⅱ-1相比亚群Ⅱ-2生物量相对较小,产量较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及数量性状极值和质量性状变异类型提取出12份穇子特异种质,并从中筛选出4类可以代表类群特征的资源:生物量大适合作饲草的资源,长穗型优质资源,糯性优质资源,高产、高生物量的粮饲两用资源。
李基光王艳兰向兰舟邓晶朱建宇王利群汤睿余应弘
关键词:种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