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群立
-
-
- 所属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滕皋军
- 作品数:614被引量:4,186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介入治疗 MRI 经皮椎体成形术 介入放射学
- 方芳
- 作品数:52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胎儿 磁共振 成像研究 MRI
- 郑宇平
- 作品数:3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弥漫型 动脉栓塞 子宫腺肌症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随访分析
- 陆建东
- 作品数:3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动脉栓塞 子宫腺肌症 弥漫型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随访分析
- 柳玉华
- 作品数:2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动脉栓塞 子宫腺肌症 弥漫型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随访分析
- 复杂性肛瘘术前低场MRI影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12
- 2014年
- 对24例临床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常规MRI序列检查,分析MRI显示的肛瘘内口、外口、瘘管、肛周脓肿及其数量,并以手术结果为准进行分析.MRI检查显示24例的内口、外口、瘘管、肛周脓肿数的准确率分别为87%(26/30)、97%(31/32)、92%(47/51)、16/17.提示MRI有助于准确评估复杂性肛瘘的范围与复杂程度,可指导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
- 姚群立孟浩张志国陈晓宇郑宇平张磊黄庭萸
- 关键词:直肠瘘
- 布加综合征患者侧支循环类型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利用磁共振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1iveraccelerationvolumeacquisition,LAVA)研究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患者肝内外侧支循环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患者行LAVA增强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的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hild—Pugh改良分级法对患者肝功能进行分级。利用磁共振LAVA技术统计肝内外侧支循环的种类及数量,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肝内外侧支循环的一致性。采用,检验判断侧支循环类型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选用Cramer修正列联系数描述其相关程度。结果146例BCS患者中,肝功能A级患者50例,肝功能B级患者79例,肝功能c级患者17例。MRI显示肝内外开放的侧支循环中仅副肝静脉和腹壁浅静脉侧支建立与BCS患者肝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x2=0.324,P〈0.05.X2=11.855,P〈0.05),其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373、0.285。其中,副肝静脉扩张与肝功能A级、c级有关联性(x2=7.159,P〈0.05x2=17.662,P〈0.05)。腹壁浅静脉侧支建立与肝功能A级、B级有关联性(x2=7.244,P〈0.05、x2=11.855,P〈0.05)。结论副肝静脉和腹壁浅静脉侧支建立与BCS患者肝功能分级相关。
- 吴磊姚群立祖茂衡徐浩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侧支循环磁共振成像肝功能CHILD分级
- 不同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中远期随访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分别以国产碘化油、海藻酸钠微球和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45例,其痛经等症状变化、子宫磁共振影像改变及临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为期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术后3组患者痛经程度、月经量等临床症状均有改善,6个月时碘化油组、海藻酸钠微球组和Embosphere微球组痛经明显缓解率分别为33.3%(5/15),30.8%(4/13),41.1%(7/17);12个月时MRI显示子宫体积分别缩小为49.19%、48.25%和50.05%;24个月时有8例患者痛经复发,分别为碘化油组2例,海藻酸钠微球组4例和Embosphere微球组2例。碘化油组发生闭经2例,Embosphere微球组发生闭经1例。结论以碘化油、海藻酸钠微球或Embosphere微球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症对缓解患者痛经程度、缩小子宫体积具有良好的效果;栓塞治疗发生闭经的原因除卵巢功能减退外,也可能为子宫宫腔粘连;在取得临床疗效相似的情况下,使用颗粒型固体栓塞剂进行栓塞治疗其安全性可能较液体栓塞剂为高。
- 姚群立陆建东徐向荣柳玉华张建亚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动脉栓塞栓塞剂并发症
- 麻醉大鼠皮层及纹状体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接
- 2011年
- 目的以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探讨大鼠麻醉状态和呼吸、心跳消失早期状态不同脑部位静息态自主性BOLD低频振荡(LFBF)信号的变化。方法对SD大鼠20只,于吸入麻醉后应用7.0T小动物磁共振仪行MRI,采集鼠脑解剖及功能成像数据;处死大鼠,呼吸、心跳停止5 min后以相同方法行鼠脑MRI;分别以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为ROI,以功能连接分析方法行脑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麻醉状态下皮层相关性强于纹状体,信号差异范围以皮层为主;呼吸、心跳停止早期皮层与纹状体相关性差异变小,信号差异以皮层之外的区域为主;相应ROI内两种状态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状态下大鼠脑功能活动网络依然存在。LFBF信号蕴含着神经活动的生理性信息,可能为研究局限性脑缺血早期脑神经活动变化及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技术。
- 姚群立张红英方芳余辉陈蓉滕皋军
- 关键词:低频振荡皮层
- 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腔内治疗进展被引量:8
- 2018年
- 近年来,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手术方式逐渐被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微创且兼具美容效果的腔内治疗方式替代,成为临床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首选。目前,常用的腔内治疗方式包括激光闭合术、硬化疗法、射频消融术、Tri Vex微创旋切术等,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临床应用时,各种腔内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需根据静脉曲张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甚至采用多种方式联合应用,以达到安全、微创、简单、美容的目的。由于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完全代替另外一种治疗方法,故未来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将成为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趋势。
- 杨平印姚群立
- 关键词:下肢浅静脉曲张腔内治疗微创
-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的低频振荡信号及其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功能磁共振是目前研究人脑工作的有效手段。通过局部刺激诱导脑血氧水平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从而间接反应神经活动情况。大部分功能磁共振研究是通过比较刺激组和对照组(或者基线)血氧水平依赖(bl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BOLD)信号强度的改变,因此对照组的精心设计能使得特殊刺激的神经活动信号改变显得更有意义。
- 姚群立滕皋军
- 关键词:脑功能磁共振信号强度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血液动力学改变低频
- 气肿性尿路感染的影像表现及其临床特点分析(附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气肿性尿路感染患者的X线、CT影像征象及其临床相关病理、治疗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确诊为气肿性尿路感染患者的X线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X线均可见环绕膀胱的"气抱球"状透亮积气影,其中2例膀胱旁的盆腔筋膜间隙显示多发小气泡影,合并膈下游离气体1例;CT定位图亦显示如此征象;CT轴位扫描3例均见膀胱壁内气体影及膀胱内小气泡影,3例膀胱壁呈"锯齿样"改变,伴有膀胱壁外周气体带,1例合并一侧输尿管周围及肾门旁筋膜间隙局部积气。结论:气肿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发现泌尿系统器官内或器官旁有气体影为特征,CT检查对诊断气肿性尿路感染的敏感性高,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
- 姚群立茅旭平张志国陈晓宇蔡利忠郑宇平
-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放射摄影术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症的中、远期随访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并于术后6、12、18、24、3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MRI检查结果、痛经程度以及贫血纠正情况。结果 19例患者的贫血症状在3个月左右得到纠正;MRI显示子宫体积在12个月内缩小明显,平均缩小51.97%;痛经程度缓解,以24个月内明显,之后7例患者痛经症状有复发趋势,但比术前仍有明显缓解,其中4例患者MRI显示有新发小病灶。结论对于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部分患者24个月以后临床痛经症状可因新发小病灶而复发。
- 姚群立陆建东徐向荣柳玉华郑宇平温玲郁金芬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动脉栓塞
-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7.0T MR成像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大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和不同时间段7.0T MR成像特点研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组大鼠5只,模型组40只,其中模型组随机平均分成5组。于术后2、4、6、12、24h行MR扫描,对磁共振影像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神经症状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判断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于术后2h弥散加权像(DWI)见高信号改变,同时T2弛豫率升高,并随时间延长不断扩大及增高,6h后T2加权像(T2WI)出现高信号,于12h内T2WI高信号区面积小于DWI高信号区面积(P<0.05)。T1 WI表现为相应区域脑组织肿胀,TTC染色证实为梗死区,病理观察见该供血区细胞溶解。头颅血管成像(MRA)示阻断侧大脑中动脉信号消失,拔线后血流信号恢复。模型成功率为90%。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梗死及再灌注模型稳定可行。7.0T MRI反映脑组织改变具有高度的时间、空间敏感性及特异性,对脑梗死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 张秀明戴峰姚群立徐清宇滕皋军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磁共振血管成像
- 7.0 T磁共振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的缺血半暗带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高场强磁共振(7.0T)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在大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对照组,栓塞0.5、1.5、3、6和24 h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行头颅MRI扫描:PWI、DWI、T1WI、T2WI及MRA.后处理获得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形态图,并分别计算rCBV、rCBF、rMTT相对值.测量DWI异常信号区相对体积(rVD)及PWI异常灌注区相对体积(rVP).将结果与四氮唑红(TTC)染色和病理对比.结果 假手术组各序列扫描、TTC染色及病理均未见异常.各栓塞组栓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CBV、rCBF明显降低,rMTT明显延长,梗死核心严重,梗死边缘较轻.各栓塞组栓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于DWI和PWI均可见异常信号区;DWI异常信号区体积随栓塞时间延长而增大,PWI异常信号区体积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栓塞6 h前PWI异常信号区大于DWI异常信号区(P〈0.05),6 h以后PWI、DWI梗死体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以后DWI梗死体积与24 hTTC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动态显示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的时间、空间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 汪有锦姚群立方芳滕皋军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梗塞缺血半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