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林
-
-
- 所属机构: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在地区:河北省 保定市
-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牟玲
- 作品数:56被引量:2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元素碳 环境空气 PM PM10 有机碳
- 白慧玲
- 作品数:41被引量:32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元素碳 有机碳 环境空气 PM PM10
- 刘效峰
- 作品数:33被引量:147H指数:8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元素碳 有机碳 环境空气 PM10 炼焦
- 任照芳
- 作品数:15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空气颗粒物 NMHCS 非甲烷烃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稳定碳同位素
- 宋翀芳
- 作品数:46被引量:169H指数:8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防风抑尘网 动态传热 地下建筑 元素碳
- 兰州市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分布及来源判识被引量:29
- 2000年
- 用 GC- MS定量和半定量分析了 PAH组分 ,研究区大气飘尘中检测出 1 6种母核PAH.PAH的质量浓度随功能区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冬季 PAH质量浓度高于夏季 ;PAH污染程度依次为 :化工区 >居民区 >交通区 >郊区。根据荧蒽与芘质量浓度比值判别市区内
- 彭林陈名樑张春梅
- 关键词:多环芳烃污染源
- 太原市城区夏季VOCs来源及其对O_(3)生成的贡献被引量:13
- 2021年
- 采集太原市城区夏季VOCs样品并分析其浓度特征,使用参数修正法得到VOCs初始浓度,分析其来源及对O_(3)生成的贡献.结果显示:太原市城区总VOCs平均浓度为48.13μg/m^(3),烷烃(25.52μg/m^(3))为主要组分.VOCs浓度呈明显日变化特征,在日间(10:00~14:00)光化学产生O_(3)的关键时段浓度最低.油品挥发、机动车排放、燃煤、植物排放与液化石油气/天燃气(LPG/NG)使用源对修正后环境VOCs的贡献分别为26.89%、25.55%、21.14%、14.99%、11.44%,对O_(3)生成的贡献分别为21.44%、33.10%、24.07%、13.77%、7.62%.机动车为新鲜排放气团VOCs的重要来源,而油品挥发、燃煤的输送与本地积累是其他(混合、夜间与反应)气团VOCs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排放、油品挥发与燃煤为VOCs与O_(3)生成的重要贡献源,控制此类源排放可减少太原市城区环境VOCs浓度并有效降低O_(3)生成.
- 李如梅闫雨龙王成徐扬李颖慧彭林
-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臭氧聚类分析
- 晋城市环境空气中BTEX变化特征及来源被引量:1
- 2022年
- 采集晋城市夏季和冬季环境空气样品,测定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BTEX)的质量浓度,探讨晋城市环境空气中BTEX日变化特征,运用特征比值法分析BTEX来源,计算BTEX的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讨论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晋城市夏季和冬季环境空气中BTEX质量浓度分别为10.52μg·m^(−3)和23.60μg·m^(−3),冬季和夏季环境空气中质量浓度较高的BTEX化合物为苯和甲苯;两个季节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08:00—10:00时段,谷值出现时段存在差异,日变化受机动车排放、光化学反应和边界层影响。夏季X/E值为2.41,冬季X/E值为3.02,夏季受区域传输影响较冬季大,受本地排放影响较冬季小。夏季B/T值为0.95,冬季B/T值为1.46,表明夏季晋城市BTEX主要排放源为机动车源和燃煤源,冬季BTEX主要来自于本地排放的燃煤源;夏季和冬季观测期间,间,对-二甲苯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47.51μg·m^(−3)和33.26μg·m^(−3),甲苯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5.48μg·m^(−3)和27.89μg·m^(−3),间,对-二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分别为0.34μg·m^(−3)和0.24μg·m^(−3),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分别为0.24μg·m^(−3)和0.43μg·m^(−3),甲苯和间,对-二甲苯为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较高的BTEX物种。因此,夏季控制机动车排放和燃煤排放,冬季控制本地燃煤排放,特别是控制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的排放是降低晋城市环境空气中BTEX浓度、改善臭氧污染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的有效手段。
- 李颖慧郭前进闫雨龙胡冬梅邓萌杰彭林
- 关键词:BTEX
- 太原市采暖季PM_(2.5)中元素特征及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75
- 2014年
- 通过采集太原市采暖季环境空气PM2.5样品,经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19种元素进行测定,运用富集因子和主因子法揭示其来源,并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元素Si、Ca、Al、Na、Mg、K、Fe为PM2.5的主要元素;土壤风沙尘、煤烟尘、机动车车尾气、工业粉尘和建筑尘是元素的主要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43.46%、15.69%、13.41%、9.89%和9.03%.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1 953.82,具有极强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环境空气重金属暴露途径以手口摄食暴露为主,呼吸吸入暴露最小,皮肤接触暴露居中,儿童重金属暴露风险高于成人;PM2.5中重金属存在非致癌风险,不具有致癌风险,儿童非致癌风险值为2.94,是成人的1.39倍.
- 李丽娟温彦平彭林白慧玲刘凤娴史美鲜
- 关键词:PM2.5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 太原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碳同位素组成及来源被引量:1
- 2019年
- 利用Tenax TA吸附管采集太原市不同排放源及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样品,色谱-质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其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并分析了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柴油挥发源、汽油挥发源、溶剂挥发源、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排放的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中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测定范围依次为:(-30.79±0.98)‰^(-29.10±0.14)‰、(-30.96±0.88)‰^(-28.02±1.77)‰、(-32.13±0.59)‰^(-27.67±0.49)‰、(-27.58±0.16)‰^(-25.50±0.75)‰和(-25.14±0.93)‰^(-23.44±1.32)‰,民用燃煤源显著富集13C.仅在民用燃煤源排放烟气中检出苯乙烯,δ13C值为(-23.44±1.32)‰.太原市4个不同功能区采样分析显示,居民交通混合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的δ13C值为(-25.61±2.20)‰^(-23.91±0.78)‰,较其他区域富集13C;工业区δ13C检测值为(-29.15±1.06)‰^(-24.53±1.07)‰,较其他区域贫13C.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δ13C值与排放源δ13C值比较可发现,太原市4个环境空气点位的挥发性芳香烃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工业区受溶剂挥发影响较大.
- 李颖慧闫雨龙李志生郝爱胜李如梅杨帆彭林
-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环境空气污染源
- 基于用户边缘侧事件解析的工业电力负荷非侵入式感知辨识被引量:29
- 2021年
- 考虑工业生产的持续、安全等因素,避免在高压生产区对负荷进行直接测量,采用非侵入式感知模式在低压总用电计量端进行监测,通过分离解析总信号获取各负荷详细的运行情况。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事件波形解析的辨识方法,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生产门类及流水工艺的差异,将事件解析下沉至用户边缘。首先,利用工业负荷单体功率大的特点,结合不同投切形式分离事件波形。然后,在用户边缘形成该用户的解释空间,构建有效描述事件波形的结构化特征空间,建立映射规则实现特征空间与解释空间的对应,并通过类别判定完成事件解析与负荷辨识。最后,利用聚类对群体事件进行分类辨识以优化验证辨识结果。通过实际采集的钢铁工业用电数据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实现其用电感知与事件解析。
- 武昕于金莹彭林王庆华闫雨龙
- 山西省四城市空气颗粒物中碳的组成特征被引量:4
- 2011年
- 通过比较空气颗粒物与其排放源中总碳同位素组成及有机碳、元素碳浓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了山西省太原、晋城、长治和潞城等4个城市空气颗粒物中碳的来源.采集4个城市采暖季与非采暖季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土壤风沙尘、城市扬尘样品与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颗粒物样品,将采集的样品经过前处理,通过热光碳分析仪测定总碳与有机碳的质量浓度,NC-2500元素分析仪与同位素质谱联机测定总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4个城市采暖季总碳主要来源于煤燃烧产生的烟尘,非采暖季则主要来源于城市扬尘;燃煤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总碳贡献较大,其次是城市扬尘.
- 彭林崔昊张建强任照芳牟玲
- 关键词:空气颗粒物总碳有机碳元素碳碳同位素
- 一种解析环境空气细颗粒物中二次有机碳来源的方法
- 一种解析环境空气细颗粒物中二次有机碳来源的方法首先是测定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Sub>2<B>.</B>5</Sub>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然后计算得到细颗粒物PM<Sub>2.5</...
- 刘效峰彭林白慧玲宋翀芳牟玲
- 文献传递
- 长治市冬季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为研究长治市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本文以2019年1月1日—15日发生的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为例,从污染过程、气象条件、颗粒物化学组分及源解析结果等角度综合分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污染期间PM_(10)、PM_(2.5)浓度增加显著,首要污染物是PM_(2.5),其平均质量浓度为142μg·m^(-3);低风速(均值为2.6 m·s^(-1))与高湿度(均值为57.9%)共同作用形成高湿静稳天气,促进了PM_(2.5)的形成和累积;污染过程中PM_(2.5)中水溶性离子SO^(2-)_(4)和NO^(3-)显著增加,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分别为清洁阶段时的3.0倍和2.8倍,二次无机转化对PM_(2.5)浓度增加的贡献较大;污染阶段中OC、EC平均浓度分别是清洁阶段时的2.9、1.7倍,且二次有机碳(SOC)占OC的60.1%;二次源、燃煤源、机动车源和扬尘源是此污染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贡献比例分别为46.7%、30.1%、17.5%和5.7%.因此,此次污染过程中污染物在高湿静稳天气下积累和吸湿增长,SO_(2)、NO_(2)等前体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和燃煤源等一次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是污染发生的重要原因.故在长治市冬季期间控制二次污染物的前体物排放和燃煤源等一次污染源是降低重污染程度的关键.
- 段小琳闫雨龙邓萌杰李如梅胡冬梅彭林
- 关键词:重污染
- 燃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中PAHs分子化合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研究了燃煤烟尘中和机动车尾气中9种多环芳烃分子化合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气相色谱/燃烧系统/同位素质谱(GC/C/IRMS)分析表明,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中多环芳烃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相差不大,分别为-22.1‰~-23.7‰和-20.5‰~-24.4‰,并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电厂燃煤和高效民用锅炉燃煤产生的多环芳烃分子化合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的范围为-22.0‰~-31.2‰,随着分子量的增大PAHs分子化合物中13 C含量降低.机动车尾气和燃煤产生的三环和四环多环芳烃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差别不大,而五环和六环化合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差别比较明显。因此,利用多环芳烃分子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能够较好的区分燃煤产生的烟尘中和机动车尾气中苯并(a)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的来源.
- 彭林白志鹏朱坦冯银厂徐永昌李志勇
-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稳定碳同位素PAHS煤烟化合物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