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71050)

作品数:4 被引量:87H指数:4
相关作者:涂金星傅廷栋刘雪平刘志文龙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油菜
  • 2篇甘蓝
  • 2篇甘蓝型
  • 1篇性状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选育
  • 1篇质量性状
  • 1篇色泽
  • 1篇生物学
  • 1篇胚状体
  • 1篇皮色
  • 1篇种皮
  • 1篇种皮色泽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研究
  • 1篇小孢子
  • 1篇小孢子培养
  • 1篇花药
  • 1篇花药发育

机构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大连轻工业学...

作者

  • 4篇涂金星
  • 3篇傅廷栋
  • 2篇刘雪平
  • 2篇刘志文
  • 1篇姚家玲
  • 1篇陈宝元
  • 1篇王英
  • 1篇龙欢

传媒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3种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3种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比较解剖学观察,以确定其花粉败育的时期和细胞学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波里马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期,雄蕊不能分化形成花粉囊。S45A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发生在小孢子四分体至单核花粉期,败育的特点为小孢子细胞质液泡化,逐渐变形解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同时绒毡层细胞过度液泡化,并提早解体死亡。C022A不育系的花药在小孢子发生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败育现象,最早的败育表现为花粉母细胞的退化解体;有些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不能形成小孢子四分体;还有的因小孢子在四分体中不能正常释放而败育,并伴随着绒毡层细胞的畸形化、异常生长等现象。
龙欢姚家玲涂金星
关键词:油菜雄性不育细胞学
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进展、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策略被引量:32
2005年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及其检测手段的发展,开发和应用成本的降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优势日益明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AS在基因聚合、基因转移和数量性状改良上的研究进展。总结了MAS的影响因素,包括标记与基因间的距离、目标性状的遗传率、群体大小、所用分子标记的数目、类型和相位等。并提出育种和定位同步进行、选择合适分子标记类型和数量、简化DNA提取方法、背景选择的逐步选择法、确定合适选择方案等MAS发展策略。
刘志文傅廷栋刘雪平涂金星陈宝元
关键词:质量性状DNA提取方法分子标记技术基因聚合检测手段
甘蓝型黄籽油菜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介绍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特点、粒色遗传和生理生化研究进展。总结了6种主要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选育途径。综述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包括黄籽性状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等。最后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提出展望。
刘志文王英傅廷栋涂金星
关键词: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色泽选育分子生物学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诱导和加倍效率的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以大田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小孢子培养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开花时期接种的胚状体诱导频率和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田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最佳取样时间是上午7:00时,此时取样出胚率达4.31枚/蕾;接种最佳开花时期是单株开第一朵花后6~20 d的2周时间,此开花时期接种出胚率为4.08~4.34枚/蕾.在不同加倍方法中,以50 mg/L秋水仙碱处理游离小孢子48 h为最佳,并且能够获得76.47%最高加倍效率.
刘志文刘雪平傅廷栋涂金星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