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20005)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姜宇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德勒兹
  • 1篇意象
  • 1篇知识
  • 1篇身体
  • 1篇时间性
  • 1篇视阈
  • 1篇斯宾诺莎
  • 1篇伦理
  • 1篇伦理学
  • 1篇吉尔·德勒兹
  • 1篇《伦理学》
  • 1篇大脑

机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姜宇辉

传媒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学术月刊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具身化”:知识、行动与时间性——从安迪·克拉克到吉尔·德勒兹被引量:14
2010年
"具身化"是当代认知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前沿性的主题。当代美国著名心灵哲学家安迪.克拉克在其近作《拓增心灵》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极具启示性的阐释:他试图基于对等价原则和生物体中心原则(HOC)这两大基本原则的论证来重新建立"脑—身—世界"的原初的交互循环。这样一个宏大的视野虽然激动人心,但仍留存了一些棘手的哲学难题有待解决,其中相当重要的即是大脑与时间性的根本关联。法国哲人德勒兹在其重要代表作《什么是哲学?》和《电影2》中对这个问题有着极为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思索的路径。
姜宇辉
关键词:大脑时间性
身体、符号与意象:德勒兹视阈中的“情—调”被引量:5
2010年
张曙光认为,意识哲学的吊诡已经使人陷入了一个空前的危机之中;中国学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梳理所"发现"的身体为现代人确立起一个重新理解生活世界的坐标,进而意识哲学应从属于身体哲学,身体哲学则辩证地扬弃了意识哲学于自身。张再林指出,不仅中国古代哲学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传统意识哲学的"身体哲学",而且中国古代的符号系统也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传统的意识符号系统的"身体符号"系统;中国式身体符号具有亲身性、互文性、族类性三个突出特征,对身体符号的回归有助于克服"符号唯心主义"的符码统治。杨大春从法国身体现象学中看到了"身体的神秘"而非"意识的神秘",这种神秘的身体是融身心于一体的人的"本己身体",它充满"活性",具有"我思",更体现了"我能",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奇迹",未来哲学的发展就在于"见证奇迹"。姜宇辉从德勒兹的"情—调"概念入手,分析了身体、符号、意象之间的"活"的关系,即"身"与"他者"、"物质"、"世界"之间的开放性关联;这种关联不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在周流不已的生成之力的层次上实现人之"身"与世界之"肉"的交融。张兵则从符号学的角度论述了西方符号系统与人自身的外在关联,符号以其"喧宾夺主"的方式把人妆扮成符号网格中的体面囚徒,唯有重置身体的符号"坐标原点",才有望实现生命的完整与共享,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造物乃至与他者的和谐统一。
姜宇辉
关键词:身体德勒兹视阈意象《伦理学》斯宾诺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