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无)

作品数:3 被引量:150H指数:2
相关作者:陈荷生宋祥甫邹国燕周万平陈开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水体
  • 2篇植物
  • 2篇生态浮床
  • 2篇太湖
  • 2篇污染
  • 2篇污染水
  • 2篇污染水体
  • 2篇浮床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养分吸收特性
  • 1篇以太
  • 1篇有效性
  • 1篇生态重建
  • 1篇水域
  • 1篇水源地
  • 1篇水源地水质
  • 1篇水质
  • 1篇污染水域
  • 1篇陆生

机构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太湖流域水资...

作者

  • 2篇陈荷生
  • 1篇邹国燕
  • 1篇鲍传和
  • 1篇宋祥甫
  • 1篇胡洪云
  • 1篇厉以强
  • 1篇黄卫
  • 1篇陈家长
  • 1篇陈开宁
  • 1篇周万平

传媒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国水利
  • 1篇环境科技
  • 1篇太湖高级论坛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有效性及其应用
依据陆生植物的养分吸收特性,利用水上种植技术,在以富营养化为主体的污染水域种植粮油、蔬菜、花卉等各种适宜的陆生植物,在收获农产品、美化水域景观的同时,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水中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氮...
宋祥甫邹国燕陈荷生
关键词:生态浮床污染水体
文献传递
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工程效果验证与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简要介绍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中《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的项目研究内容、示范工程建设和第三方监督监测情况,采用大量的水质、生物等监测数据,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验证项目实施效果和水质改善程度,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湖泊生态修复和饮用水源改善提供借鉴。
黄卫陈家长厉以强
关键词:太湖水源地分析评价
浮游植物对湖泊水体生态重建的响应——以太湖五里湖大型围隔示范工程为例被引量:22
2007年
根据太湖五里湖湾生态重建大型围隔示范工程的现场观测结果,分析了湖泊生态重建措施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生态重建的第一年,尽管生态重建区内种植了大量水生植物,水体氮磷含量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水体透明度也被提高了近一倍,但是藻类却大量生长,并暴发了蓝藻水华;第二年,生态重建区的环境条件逐渐对藻类(包括蓝藻和其中的微囊藻)产生了抑制作用,开始出现藻类生物量下降趋势;表明生态重建措施(以水生植被重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重建组合措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当年)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水生植物群落,有效降低水体氮磷营养盐,提高水体透明度,但要在较短时间内(2年内)完善一个较大的水生态系统结构、有效降低藻类生物量(特别是夏季)有一定困难.(2)尽管氮磷营养盐对水体藻类总量增加有较大影响,但并不是蓝藻大量暴发的决定因素,上行作用力对蓝藻的控制(bottom-up effort)表现弱于下行作用力(top-down effort).(3)较低的TN/TP比值(15.9-35.6.平均30.5)既是蓝藻水华暴发的原因,也是其作用的结果,其可能有利于蓝藻的大量暴发.(4)生态重建措施较大幅度地改善了水环境,但并没有显著提高藻类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因此,单凭藻类多样性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水环境改善状况,在评价水环境质量方面需要结合其它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陈开宁周万平鲍传和胡洪云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态重建太湖
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被引量:126
2005年
依据陆生植物的养分吸收特性,利用水上种植技术,在以富营养化为主体的污染水域种植粮油、蔬菜、花 卉等各种适宜的陆生植物的同时,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水中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的主要 因素--氮、磷等元素,降解、富集其他有害无毒污染物,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实 现变废为宝、净化水体、美化水域景观、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目的。
陈荷生宋祥甫邹国燕
关键词:污染水体浮床养分吸收特性陆生植物污染水域净化水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