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BJ08133-1)
- 作品数:12 被引量:253H指数:7
- 相关作者:任战利田涛陈占军王维吴晓青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吴起-志丹地区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吴起-志丹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近年来的研究勘探结果表明,三叠纪延长组长7段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前缘环境下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层,致密油资源丰富。利用干酪根镜检、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热解等方法研究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和成熟度。与此同时,根据储层物性分析结果、薄片资料、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等分析致密油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干酪跟以Ⅱ1和Ⅱ2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普遍大于0.8%,热解生烃潜量显示主要为好烃源岩。研究区致密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7.6%,渗透率平均为0.27×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是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综合分析,吴起-志丹地区优质的烃源岩是致密油形成的物质基础,储集层的物性和孔隙特征决定了致密油的广泛分布和可开发性。
- 马文强邓亚仁任战利
- 关键词:烃源岩孔隙
-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充注动力计算方法被引量:7
- 2016年
-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含气特征复杂,开发难度大。为此,从充注动力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区带、不同层位成藏充注动力的差异性及其对该区气藏含气性的控制作用。首先根据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的地质特征,建立了气田的充注成藏模式,认为充注动力的主要类型为源储流体势差,其成因为烃源岩生烃增压产生的流体过剩压力;在此基础上采用泥岩压实的方法计算了成藏期烃源岩与储层的流体过剩压力和压差。计算结果表明:烃源岩的流体过剩压力介于13.0~22.0 MPa,源储之间的流体过剩压差介于3.5~9.5 MPa,流体过剩压力从烃源岩向储层或更外围地层整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进一步将典型井烃源岩产生的流体过剩压力、源储压差与区域的生烃强度相比较,发现区域生烃强度越高,则流体过剩压力与压差就越大,表明成藏期的充注动力越强劲。结论认为:充注动力对该区气藏的含气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储层物性、烃源岩与储层配置条件基本相当的条件下,充注动力越大,则储层含气饱和度越高。
- 陈占军任战利万单夫路中奇薛雯曹峰周华龙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晚古生代流体势
- 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方法,探讨分析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的径迹年龄(AFTA)和长度(AFTL)分布特征,并通过反演法建立热史模型,恢复构造热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能至少经历了3期隆升过程,分别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期((138.0±10)-135.8 Ma)、早白垩世晚期((116.0±8)-109.3Ma)和古近纪中晚期(52.0-29.4 Ma)。在时间演化上,新河组下段(J2x1)地层在盐场次凹和小湖子次凹具有相似性,但后者地层温度普遍高于前者,尤其在早白垩世,拥有更利于油气生成的地温环境。发生在180.0-146.7 Ma和130.5-100.0 Ma期间的2次增温过程与烃源岩热演化关系密切,地层温度可加热至72.0-135.0℃,是影响油气生成的关键阶段。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研究为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了新的约束条件。
- 田涛任战利吴晓青马国福张睿胜杨智明王维王锦
-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构造热事件
- 富县探区长8段致密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2
- 2016年
- 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长8段油藏的储层以细砂岩为主、储层孔隙度介于5%~15%,渗透率一般小于0.5×10^(-3)μm^2,主要发育致密储层,且非均质性明显;长8段油藏没有明显的油藏边界,油水亦无统一的分异界面,开发的主要对象为物性较好、产油量相对较高的"甜点"油藏,生产需经过压裂,上述特征表明长8段油藏为致密型油藏。根据富县探区长8段的地质背景及油藏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长8段油藏是近源充注的结果,其分布主要受长7段优质烃源岩的展布以及长8段物性较好的"甜点"型储层共同控制;由于区域性地史演化较为稳定,油藏在成藏之后没有发生大的破坏,所以油藏保存条件普遍较好,该因素对油藏的分布不起主要控制作用。根据上述油藏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富县探区中南部2个区块不但砂体发育,而且西邻长7段烃源岩发育区,应是长8段成藏的有利区带。
- 贺永红任战利陈占军邓亚仁葛云锦焦健李红进陈西畔师学耀
- 关键词:致密油藏主控因素富县探区鄂尔多斯盆地
-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方法与叠合盆地热演化史恢复研究进展被引量:46
- 2014年
- 沉积盆地构造热事件的研究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的热点及前缘领域。介绍了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古温标法及地球动力学模型方法研究中的新进展。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是热演化史研究的前缘领域及难点,低温热年代学测年技术已成为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的重要方法。中国普遍发育叠合盆地,叠合盆地古地温场经历的后期叠加改造普遍存在,叠合盆地的后期盆地对前期盆地的古地温场信息有抹去或掩盖作用。从叠合盆地叠加与改造对古地温场产生影响的角度出发,根据叠合盆地不同演化阶段地温场信息记录、保持及后期叠加改造情况的不同,结合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以正确的地质模型及大量的实际地质资料为约束,提出分演化阶段真实恢复叠合盆地热演化史的新思路及方法。
- 任战利田涛李进步王继平崔军平李浩唐建云郭科
- 关键词:低温热年代学古地温构造热事件热演化史叠合盆地沉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湾地区延长组8段油藏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湾地区延长组8段的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压汞测试等研究,认为该区长8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湾沉积微相,砂体多呈条带状展布,岩性为细粒级别长石砂岩。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为特低孔、超低渗、特小孔道、细微喉型储层。按物性及与含油气关系可将储层分为4类:Ⅰ、Ⅱ类为物性相对较好的储层,Ⅲ类仍具一定开发价值,Ⅳ类几乎无油气显示。根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及含油气特征,预测有利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
- 贺永红任战利陈占军邓亚仁葛云锦焦健李红进陈西畔师学耀
- 关键词:储层特征致密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 延长气田南部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分析
- 2017年
- 为了更好地指导气田的勘探开发,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和化验等资料,对砂岩含量、砂岩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合、ZTR指数、稳定系数等物源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延长气田南部石盒子组盒8段的物源方向及影响范围。研究表明:气田南部石盒子组盒8段的重矿物组合类型包括白钛石+锆石+磁铁矿、锆石+电气石+磁黄铁矿锆石和白钛矿+锆石+磁黄铁矿3种,可分为南部和北部2个重矿物组合分区;石盒子组盒8沉积期分为富县—宜川以北的北部物源区和富县—宜川以南的南部物源区,其中北部物源区又分为东、西向2个物源体系,南部只有1个物源体系;南部是气田主要物质供给区,影响范围覆盖了富县—宜川以南的整个地区,北部物源体系影响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富县—宜川以北的部分地区。
- 李成福任战利刘玉伟刘宝平高小平贺杰
- 关键词:延长气田上古生界重矿物物源分析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35
- 2014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研究程度较低,致密油勘探未取得大的突破。为了评价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的勘探前景,通过对沉积、储层、盖层、油气运移等方面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优质烃源岩大面积分布,延长组储层致密,源储配置好,具有形成致密油的良好地质条件。长6、长7、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主力勘探层系。延长组致密油藏的形成和富集主要受沉积微相、优质储层的控制。通过包裹体测温、盆地热史、伊利石测年、饱和压力等多种方法确定的致密油藏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致密油成藏期受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的控制,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
- 任战利李文厚梁宇吴晓青于强任龙王维
- 关键词:成藏期成藏条件构造-热事件热演化史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储层含气物性下限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的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根据储层含油气物性下限的定义与特点,运用统计方法与成藏机理方法对东区储层含气物性下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出的储层含气物性下限值基本接近,盒8段储层含气的孔隙度下限为2.223%,渗透率下限为0.005 7×10-3μm2;山1段储层含气的孔隙度下限为1.605%,渗透率下限为0.004 4×10-3μm2,含气物性下限与充注动力负相关,盒8段含气物性下限大于山1段。通过实测资料寻找含气物性下限附近的储层,对连续取样进行含气饱和度测定,分析表明,物性在含气物性下限附近的储层含气饱和度极低,物性高于含气物性下限的储层含气饱和度显著升高。理论分析结果与取心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 陈占军任战利王树慧刘平薛雯邓亚仁祁凯曹展鹏
- 关键词:成藏机理上古生界苏里格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抬升期次及过程的裂变径迹分析被引量:46
- 2015年
- 渭北隆起处于活动带(秦岭造山带)与稳定地块(鄂尔多斯地块)的过渡地带,构造位置独特重要,该带抬升期次及过程的确定对盆山作用、盆地动力学演化及油气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及热史模拟方法对渭北隆起进行了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渭北隆起抬升冷却在南北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南部奥陶系一下二叠统抬升早,主要为早白垩世晚期102~107Ma以来,北部自新生代65Ma以来抬升,主要抬升时期为晚始新世40Ma以来.渭北隆起主要有早白垩世晚期(102~107Ma)及40Ma以来两期快速隆升,40Mal)以来为渭北隆起的主要快速隆升时期.热演化史模拟曲线表明渭北隆起在约125~100Ma快速抬升,在100~40Ma为缓慢抬升,自古近纪晚始新世约40Ma以来,特别是5Ma以来发生快速抬升冷却.渭北隆起新生代40Mal;以来的整体快速隆升与秦岭造山带北缘的隆升具有同时性,与渭河盆地的新生代以来快速沉降具有很好的祸合关系.
- 任战利崔军平郭科田涛李浩王维杨鹏曹展鹏
- 关键词:裂变径迹分析镜质体反射率热史模拟抬升过程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