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925003)
- 作品数:20 被引量:392H指数:11
- 相关作者:陈利顶卫伟孙然好郭二辉李海防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北京城市公园湿地的休憩吸引力评价被引量:18
- 2012年
- 以北京地区20个城市公园湿地为研究对象,从公园湿地的景观质量、区位条件、可达性3方面构建了城市公园湿地休憩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赋权的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公园湿地的休憩吸引力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对休憩吸引力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具有高休憩吸引力的公园湿地依次为颐和园、奥林匹克公园、青龙湖公园、北海公园、圆明园、玉渊潭公园、十渡、金海湖风景区、陶然亭公园、野鸭湖湿地,稻香湖湿地和珍珠湖风景区的休憩吸引力最低,其余8个公园湿地休憩吸引力一般.休憩吸引力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相符,说明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是可行的.20个公园湿地按照其休憩吸引力可聚为4类,据此可制定不同的管理对策.通过城市公园湿地休憩吸引力评价,分析城市公园湿地景观在休闲游憩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可以为城市湿地公园的优化与配置、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景观布局提供依据.
- 李芬孙然好陈利顶
- 关键词:城市公园湿地景观问卷调查
-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生物土壤结皮的入渗效应被引量:7
- 2014年
-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BSCs(生物土壤结皮)的入渗特征,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为例,选择荒草地、沙棘灌丛和油松林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采样,采用环刀模拟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苔藓结皮和地衣结皮对水分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2种BSCs均明显减少初渗速率和达到稳渗所需时间,初渗速率降幅最小值、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油松林、荒草地下地衣结皮;荒草地、沙棘灌丛苔藓结皮稳渗速率相对裸土分别增加2.4%、10.0%,而二者地衣结皮明显降低稳渗速率,降幅分别为45.2%和55.0%,油松林下苔藓结皮和地衣结皮稳渗速率均增幅为18.2%.②苔藓结皮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均促进土壤水分入渗,其入渗量调控率在荒草地、沙棘灌丛和油松林下分别是1.0%、10.0%和0.7%;而地衣结皮在荒草地和沙棘灌丛下明显阻碍水分入渗,其入渗量调控率的绝对值分别为43.9%和50.0%,在油松林下的入渗量调控率则为16.5%.③Horton模型对生物土壤结皮入渗过程拟合效果最好,较适于描述本区具有生物结皮覆盖的土壤入渗特征.
- 余韵卫伟吴南生陈瑾
-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水分入渗黄土丘陵区
- 定西关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以甘肃定西关川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退耕还林还草前后(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景观格局演变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2010年,农地面积由56.86%减少到28.50%,而林地由9.01%增加到20.01%,草地由31.92%增加到48.30%;建筑用地持续增加,水域面积减少较快。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略有上升,斑块形状指数有所降低。景观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连接度指数变化不大。1999年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林草地面积增加的直接驱动因素。15 a间,有50.95%的农地转变为草地,有46.24%的林地和草地又转变为农地,说明流域人口和城市的扩张,林草地面积扩大的压力仍然很大。此外,关川河流域水域面积的快速减少,说明流域水资源环境呈恶化的趋势。
- 李海防卫伟陈瑾李旭春张佰林
-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
- 城市生态景观的公众理解及差异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导致了明显的生态问题,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因此得到了政府、专家和公众的重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公众对生态景观内涵和特征的理解、生态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及生态景观的定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公众对生态景观建设有很高的期望值,但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源和材料利用等方面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公众的学历和居住地对生态景观的理解有明显的影响,而个人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定量刻画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公众理解现状,也为进一步更加深入的人类学特征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完善生态景观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孙然好许忠良陈爱莲陈利顶
-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景观问卷调查公众理解
- 基于GIS和RS技术的北京市功能区产流风险分析被引量:23
- 2015年
- 城市化进程加大了城市区域暴雨洪水灾害发生的风险,定量研究城市降雨产流特征,可以为城区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五环内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和RS技术提取了五环内的土地覆被信息,并结合不同地区用途进行了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结合SCS-CN水文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在不同降雨重现期的降雨产流分布特征,并定量识别了北京市五环区域内的产流风险区。结果表明:在不同重现期降雨下,五环内地区不同等级产流风险区分布格局差异明显。高产流风险区占全区的面积由重现期1 a的18.90%增加到重现期100 a的54.74%;由于不透水面比率不同,不同功能区的产流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商业用地区产流风险最高,平均产流量为24.76mm(重现期1 a),天然绿地区产流量最低,均值为7.36mm(重现期1 a);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各功能区之间的产流量存在趋同效应;五环内产流风险格局呈现出中心高、四周低的环状分布特征,高产流风险聚集区大多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商业和居住区,低产流风险聚集区主要为大型公园和天然绿地,分布在四环与五环之间。城市防涝规划工作应该充分考虑城市产流风险聚集区分布以及不同功能区的降雨产流风险特征,分层统筹,科学拟定规划方案,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城市自身的"生态"优势,多角度解决城市暴雨洪水问题。
- 姚磊卫伟于洋肖峻陈利顶
- 关键词:城市功能区
- 黄土丘陵区坡面水蚀对降雨和下垫面微观格局的响应被引量:11
- 2012年
- 黄土高原严重的土壤侵蚀是降雨和复杂脆弱的下垫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微型小区尺度上(1.2 m×1.2 m;2 m×1.2m)模拟降雨技术为基本研究手段,定量刻画了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等基本降雨特征值对定西安家沟自然坡面上荒草、沙棘中位、沙棘下位、沙棘上位、结皮裸地和裸地等不同植株微观格局及其处理下的水蚀过程的影响.主要取得以下结果:①雨强和雨量对水蚀的发生均能产生显著影响,但以雨强的影响力更大;②前期土壤含水量与产流时间显著负相关,而与径流量和侵蚀量显著正相关.前期含水量相同时,不同植株微景观格局对产流时间发挥了关键作用;③不同植株及其微观格局遏制地表径流的能力迥异.在50~60 mm.h-1的大雨强作用下,有沙棘覆盖的小区径流系数仅为5%~8%,荒草地为25%,结皮裸地为45%,而裸地则高达63%;④有沙棘覆盖的小区中,沙棘在小区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对于水土流失效应又极为重要,以沙棘下位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
- 卫伟贾福岩陈利顶吴东平陈瑾
- 关键词:水蚀过程降雨下垫面植株
- 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修复原则和方法被引量:43
- 2010年
- 城市化快速发展在带来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也打破了原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平衡,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系统分析了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类型、特征,影响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过程和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认为城市河道系统受到的干扰主要体现在结构固结化、形态规整化和功能简单化3方面;影响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过程可归纳为3方面:物质交换通道的阻隔、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和河道生态水文过程的失衡。指出河道系统的生态修复应该遵循以下6个原则:1)道法自然原则;2)功能引导原则;3)时空尺度分异原则;4)生态循环与平衡原则;5)利益相关者参与原则;6)综合效益最优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时空尺度和生态修复的方法以及发展方向。
- 陈利顶齐鑫李芬杨丽蓉
-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环境影响
-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结皮的地表水文效应被引量:10
- 2012年
- 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土壤结皮对地表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以定西黄土丘陵区安家沟小流域内的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和水文模拟实验等技术,探讨不同土壤结皮类型对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裸地相比,有结皮覆盖的地表土壤容重较小,土壤持水能力显著增强,其增加幅度为裸地的1.4~1.9倍;②土壤结皮可有效拦截降雨,以苔藓结皮的拦截能力最强,其次为混生结皮和地衣结皮,无结皮覆盖的裸地抵御降雨冲击的能力最差;③模拟实验显示,土壤结皮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分入渗速率及总入渗量.有结皮覆盖的平均地表入渗速率是裸地的近2倍,而其累计入渗总量也远远高于裸地.
- 卫伟温智陈利顶陈瑾吴东平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结皮水文效应入渗特征
- 流域地表水体污染过程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机制分析:以温榆河中上游地区为例被引量:17
- 2011年
- 以温榆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作为研究区,通过2009年6~8月的地表水质监测,分析了水质的季节变化特征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温榆河上游与中游山前平原区的地表水体污染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时空差异:①在温榆河上游山区,总氮、硝酸盐、氨氮及总有机碳在6~8月总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溶解氧及化学需氧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②在温榆河中游山前平原区,总氮、总磷、磷酸盐、化学需氧量从6~8月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溶解氧浓度呈下降趋势;③温榆河从上游山区至中游山前平原区,地表水质自净化能力在降低,营养盐污染趋势在加强;④温榆河流域上游山区和中游山前平原区水体污染过程和形成机制存在差异.山区水体在污染过程上具有短历时特性,雨季洪峰地表径流将大量陆地非点源污染物携带进入水体,加剧了地表水体污染;山前平原区因存在不同类型的污染源,水体污染过程特征不明显,雨季洪峰径流在一定程度上对地表水体污染起到了稀释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水生态功能分区提供科学依据.
- 杨丽蓉孙然好陈利顶
- 关键词:地表水体污染地表水质
- 微地形改造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53
- 2013年
- 干旱缺水和生境不良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面临困难。为了提高植被成活率、遏制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态势,国内外许多重点地区都开展了多种微地形改造与下垫面整地措施,使得地表生境和植被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微地形改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研究仍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客观需求,许多关键效应和科学机理不明。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区和自然地理单元上开展的相关研究。认为微地形改造对土壤属性和微生境、降雨入渗和水蚀过程、植被恢复的效果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并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当前微地形改造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科学分类标准有待系统化、实地量化技术相对滞后、微地形改造的水文效应有待强化、影响植被恢复的机理不明等若干重要局限。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微地形改造的分类体系研发、发展微地形改造方式的定量刻画技术;设立野外定位站,跟踪监测其长期效应,并加强不同微地形改造措施的生态环境效应对比,为科学筛选和优化下垫面改造技术、服务区域生态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 卫伟余韵贾福岩杨磊陈利顶
- 关键词:植被恢复生态建设水文过程下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