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40424)
-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芳陆荣柱王苏华董颖张凯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地理环境因素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3年
- 许多研究已证实环境应激因素可能会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环境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统一在一个专门的学科之下,即"地球环境糖尿病学(Geoenvironmental Diabetology)"。地球环境糖尿病学可更专业地定义为研究地球物理现象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一门学科。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对代谢控制、辅助治疗设备(例如血糖仪和胰岛素泵)的性能、治疗药物、日常食品供应、健康随访以及对患者在极端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为照顾自身而进行自我适应策略的影响。例如研究自然灾害(如地震)或极端天气(如热波)等地质灾害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就属于地球环境糖尿病学范畴。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地球环境糖尿病学是指研究地球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糖尿病患者,而不是研究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或发展。鉴于糖尿病患病率在全球尤其是在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大的地区不断增加,进一步讨论如何在极端地质、极端天气和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更好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的文献来详细介绍地球环境如何对糖尿病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并讨论制定如何管理受地球环境影响的糖尿病患者的策略要求。
- 郭晨佳李芳陆荣柱
- 关键词:地球环境糖尿病空气污染自然灾害
- 糖尿病增强环境物理因素致健康损伤效应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4年
- 糖尿病可改变极端气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能力,患者在极端低温和高温下生活,遭受冷损伤或热损伤的风险将比健康人群更大;糖尿病可能会延迟暂时性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修复能力和加重永久性噪声性听力损失;糖尿病大鼠对电磁场致血脑屏障功能的损伤也比健康大鼠的更严重。因而提示,糖尿病可增强环境物理因素的健康损伤,其机制可能涉及氧化应激、出汗障碍和血流收缩功能异常,因而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易感人群需要相应的防护措施。
- 李芳严颖宋菁菁韦娟王苏华陆荣柱
- 关键词:糖尿病
- 糖尿病对环境危害因素的易感性特征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5年
- 糖尿病改变了患者对环境危害因素的易感性,主要表现在环境因素增加了糖尿病人群急性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降低了该人群的免疫力,并导致糖尿病人群的肺、肝、肾及神经等多系统损害比健康人群更严重。糖尿病对环境因素易感性改变的可能机制包括改变毒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抑制组织代偿性修复能力、诱发氧化应激及扰乱机体炎症调节反应和凝血机制,但其确切的易感性特征及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芳张凯王苏华陆荣柱邢光伟吴向阳董颖
- 关键词:糖尿病易感性
- 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对纳米颗粒物健康损伤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改变了毒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诱发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因而可能改变纳米颗粒物对该人群的健康损伤效应。已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可加重纳米颗粒物的自主神经、感觉和认知功能的损伤;加快纳米颗粒物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或者加剧其进程。同时,超重或肥胖及其相关的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加重了纳米颗粒物激发的炎症调节反应以及相应的肺部、肝组织的损伤。因而,在职业和生活环境中接触纳米颗粒物时,应针对纳米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和肥胖相关疾病患者的生理特点,为这一特殊易感人群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 李芳万斯傲闫庆韬王晓彤董颖王苏华沈海俊陆荣柱
- 关键词:肥胖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超细颗粒物
- 线粒体DNA拷贝数:一种新型的职业与环境暴露生物标志被引量:1
- 2017年
- 线粒体是职业和环境化学物毒效应的重要靶细胞器,线粒体相应结构和功能指标可能成为化学物暴露的早期效应标志。本文综述了外周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在职业和环境化学物暴露下的变化特征,苯、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及多环芳烃暴露可增加mtDNAcn,但空气颗粒物与烟草烟雾的长期暴露却又能降低mtDNAcn,因而表明mtDNAcn在不同毒物及其暴露时间和剂量下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效应特征,mtDNAcn在职业和环境化学物早期危害效应监护中的作用值得研究。
- 王铁英李静张叶寿勇明李芳陆荣柱高静
- 关键词:线粒体DNA拷贝数化学物生物标志
- 莱菔硫烷拮抗化学损伤效应及其机制被引量:3
- 2018年
- 莱菔硫烷是十字花科植物中硫代葡萄糖苷的酶解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莱菔硫烷对重金属、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糖尿病模型毒物所致神经和生殖系统以及肝、肾损伤的拮抗效应,并归纳出可能机制:即莱菔硫烷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抑制细胞色素P450 2E1等Ⅰ相酶系,激活Ⅱ相解毒酶和Nrf2-ARE信号通路发挥其对化学毒物的解毒功能。
- 李芳方晟玮陆荣柱
- 关键词:莱菔硫烷植物化学物化学预防化学损伤
-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卤乙腈神经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卤乙腈(haloacetonitriles,HANs)是一类饮用水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因HANs在水中频繁检出,其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比另两类常见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更强而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研究还显示,HANs具有神经毒性。该文在总结近年来HANs神经毒性的研究概况基础上,讨论了HANs产生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并提出应该关注HANs长期低剂量暴露及其与其他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复合暴露的神经毒性特点,推进对水环境中HANs神经毒性的深入认识,为制定相关健康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 李芳董颖田圩虹高雅沈海俊
-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神经毒性代谢
- 银杏叶中黄酮含量的叶面分布检测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利用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技术研究了银杏叶中黄酮含量的叶面分布检测方法。首先采集120片新鲜银杏叶在900~1700nm波段下的高光谱图像信息,并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量银杏叶的黄酮含量值;其次,提取银杏叶高光谱图像中的光谱信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黄酮含量检测模型(r=0.9219),由此确立银杏叶高光谱图像信号与黄酮含量的对应关系;最后,依次提取待测银杏叶高光谱图像中单个像素点对应的光谱信息,将其代入黄酮含量检测模型以计算各像素点处对应的黄酮含量值,从而得到黄酮含量在整个银杏叶面上的分布图。研究表明: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技术可快速检测银杏叶中黄酮的叶面分布,研究为揭示有机组分在食品中的分布规律提供了技术手段。
- 李芳石吉勇张德涛陈正伟
- 关键词:黄酮银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