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51031)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胡安定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鸳鸯
  • 2篇鸳鸯蝴蝶
  • 2篇鸳鸯蝴蝶派
  • 2篇通俗小说
  • 2篇小说
  • 2篇蝴蝶
  • 1篇新文学
  • 1篇译介
  • 1篇张恨水
  • 1篇职业作家
  • 1篇图像
  • 1篇作家
  • 1篇蝙蝠
  • 1篇文学
  • 1篇戏仿
  • 1篇律文
  • 1篇民初
  • 1篇共同体
  • 1篇法律
  • 1篇法律文化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篇胡安定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张恨水《八十一梦》的戏仿策略与鸳鸯蝴蝶派阅读共同体被引量:2
2014年
张恨水《八十一梦》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戏仿力作,作者为排解苦闷的趣味立场呈现出复杂游移的戏仿姿态,使《八十一梦》文本世界显得丰富而多元,蕴含了多重趣味,造就了丰富的戏仿形态,既有时空穿越的陌生化呈现,也有拼贴混杂的"上下古今"式戏谑,还有对新文学文体的降格化戏仿。《八十一梦》与鸳鸯蝴蝶派的众多读者,成功地完成了对源文本和戏仿文本的双重"解码",文化趣味、文学记忆、阐释方式等趋近,形成了鸳鸯蝴蝶派的阅读共同体,这一通俗文学共同体对文学生产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胡安定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张恨水《八十一梦》通俗小说戏仿
《玉梨魂》版权之争与职业作家的形成被引量:2
2013年
徐枕亚《玉梨魂》版权之争是民国法律实践的典型个案,它折射出促使1910至1920年代的知识分子身份转型背后的社会权力和法律文化系统运作机制。涉案三方传统版权观念与现代版权意识的分歧与碰撞,大众传媒市场对《玉梨魂》品牌的打造与对读者的引导,以及"文丐"称呼贬义内涵的变迁和法律意义上"著作人"概念的广泛采纳,可以看出民国法律制度以其丰富的社会文化意蕴和内涵,在职业作家身份的形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胡安定
关键词:《玉梨魂》
跨越新旧的“第三文学空间”——论新文学发生初期的“蝙蝠派”被引量:1
2012年
长期以来,在二元对立的文学史叙述框架下,新文学与鸳鸯蝴蝶派之间的纠葛、争斗往往被简化为一种单纯的对立关系,二者之间因互动与互渗而呈现的复杂性往往被忽略了。事实上,在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个驳杂、含混的灰色地带,活跃着相当一批"蝙蝠派"人物,如叶劲风、胡寄尘、王无为、王靖等。他们或试图融汇新旧,或在新旧之间摇摆不定,或以新文化/新文学中人自命,这些兼容、游移、模拟的策略,体现的正是新旧文学之间的互相渗透和模棱两可。通过发掘这个超越了新旧对立而互动、互渗的"第三文学空间"——"蝙蝠派",我们可以重审中国近现代文学中新/旧、雅/俗文学之间深层的复杂关联,及其呈现出来的繁复的文学生态图景。
胡安定
关键词:新文学
图像中的域外——民初鸳鸯蝴蝶派对西方的译介
2011年
从晚清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鸳鸯蝴蝶派对西方的译介异常丰富,在他们的杂志报纸上,呈现了一个多元鲜活的域外形象。鸳鸯蝴蝶派的译介活动既包括域外科技、文化的引介,也有图片摄影的直观展示,以及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李欧梵在谈到近代翻译与通俗文学时指出:“通俗小说往往把当时的一些现代的观念,
胡安定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译介民初图像通俗小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