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0SJB750009)
-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玉勤叶禹彤殷雪许乙琦更多>>
-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图像孔乙己的视觉意味分析
- 2013年
- 《孔乙己》发表后,艺术家们围绕其故事情节或孔乙己人物形象创作出了大量图像作品。这些图像作品构成了孔乙己形象塑造中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历代的孔乙己图像都是依据小说《孔乙己》进行的二度创作,这些艺术形式又超越了本身的符号属性,因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就孔乙己形象塑造而言,小说的语言与视觉的图像既有相辅相成、暗合互补的一面,又有各具优势、游离超越的一面,因而形成了孔乙己小说与图像间的多层次互文关系。
- 张玉勤许乙琦
- 关键词:孔乙己
- 论中国古代的“图像批评”被引量:13
- 2012年
- 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品类繁多、形态各异,而图像批评则是用图像形式进行的文艺批评。中国古代"图文本"中的图像之所以构成"图像批评",主要缘于:图像选择体现出图像作者的"视点",图像转译体现出对语言文本的诠释,图像解读体现出对语言文本的"发挥",图像阐释体现出意义空间的敞开。中国古代"图像批评"的传统源远流长,以图入诗的"题画诗与诗意画"、以图入事的"小说插图"、以图入意的"戏曲插图"、以图入史的晚清画报和"绣像小说"无论就图像品质、图文表现还是时代影响,都堪称批评型态的典范。而以图入世的新文学封面和插图,甚至是如今大肆盛行的插图本、超文本等,都可视为这一传统的现代发展。而"化语成图"的直观表现、"驻足凝视"的审美驿站、"象外之象"的意蕴空间,则构成了图像批评"以象入意"的批评特性。
- 张玉勤
- 关键词:文艺批评图文本
- 《小时代》影视改编的多重互文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在新文化消费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商业电影,改编后的电影受众更为广泛,显得更加生动新颖,使受众能够从多重感官上获得审美愉悦感。而《小时代》系列作品所引起的关注和热议,让我们看到了它对"多重互文性"的典型呈现。本文从《小时代》电影改编过程中的语图互文以及改编后产生的多重互文关系进行分析,重视受众的"读者"视角,从而全方位地进行理论关照,以期推进影视改编研究的深入发展。
- 叶禹彤张玉勤
- 关键词:影视改编互文性
- 中国古代戏曲插图本的“语-图”互文现象——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的视角被引量:5
- 2010年
- 中国古代戏曲著作中充斥着大量插图。对古代戏曲插图本而言,因文生图产生了皮尔斯所言及的"直接意义";而图中增文、图外生文、图像证史等形态,则较好地诠释了图像超越语词所衍生的"动力意义"。正是这两种意义的"接合"生成了"最后的意义"。对读者而言,其面对的依旧是语词和图像两个符号表征系统,其间,读者与作家、读者与画家、画家与作家、图像符号与语词符号之间,形成了多重的"视阈融合",从而为戏曲插图和戏曲插图本增添了诸多玄妙和无穷魅力。
- 张玉勤
- 关键词:古代戏曲符号学
- 论中国古代题画诗的“语-图”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绘画独有的性格品质使其无论是在客观形制上,还是在精神内蕴上都与题画诗结下了不解情缘。无画不成诗,无诗不成画,二者缺一而不完满。作为语图关系的重要一脉,题画诗与画本体之间的关联因为审美主体观看行为的差异性而在"语-图"互文的大语境下呈现别样风味。首先,就画对诗的作用而言,作为图像符号的画因为"所指"的不确定性,而成为诱发不同风格题画诗创作的原发体。其次,其由画面"辐射"而出的"画外画"使得题画诗对画本体的摹仿演变成题者"在场"的一种"内摹仿"。第三,就诗对画的作用而言,题诗并非以再现画作本意为第一要务,其以强势的"我在说话"的"表现性"凌驾于图像之上,重构画本体的再生意义,同时导致诗画互仿、互文中"语—图"缝隙的产生。
- 殷雪张玉勤
- 关键词:题画诗
- 从明刊本《西厢记》版刻插图看戏曲的文人化进程被引量:10
- 2010年
- 从明刊本《西厢记》版刻插图来看,明代戏曲的文人化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即由当初图像所体现出的"照扮冠服"的舞台性,发展至后来的"象意相生"的抒情性,再到后来"美仑美奂"的装饰性。戏曲插图从重视舞台效果、着力营造"写实空间",一步步呈现出极具文人化色彩的"诗意空间"和"形式空间",并最终演变为文人学者的"案头清玩"。与此同时,图像与戏曲文本之间的关系也由原来图对文的亦步亦趋、若即若离,变得渐行渐远,插图的文人化色彩和艺术独立性不断增强。《西厢记》插图不断文人化的历程,又是与明代戏曲的整体文人化进程相一致的。
- 张玉勤
- 关键词:《西厢记》明刊本
- 中国古代戏曲插图的图像功能与戏曲语汇被引量:3
- 2011年
- 我国古代戏曲著作中充斥着大量插图,明万历之后更成为戏曲插图的"黄金时代"。这些插图已远远超出"装饰画"的表面功用,而具有独立的艺术品性和审美价值。这些版刻插图与戏曲艺术诸要素,如楔子、科介、角色、曲词等有着密切联系甚至直接承担着同样的功能,与戏曲舞台表演、戏曲时空处理等艺术元素亦存在相通之处。戏曲插图与戏曲诸艺术要素或艺术元素之间的这种关联可称之为"戏曲语汇",其为深入探讨古代戏曲插图本"语—图"互文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迪。
- 张玉勤
- 关键词:古代戏曲
- 从《失恋33天》看电影改编中的语图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进入21世纪以来,小说的影视剧改编是影视界的流行趋势之一。而一部由网络小说《失恋33天》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在2011年创造了小成本电影的票房奇迹,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关注。本文深入分析原著作品从语言文本转化为图像文本的过程中所遵循的转换原则,从这部电影成功中寻求其电影改编即语图转化原则的可取之处,并通过对二者的互文阅读,进一步研究电影改编中"残留文本"与"源文本"的互文性。
- 叶禹彤张玉勤
- 关键词:电影改编互文性
- 预叙与时空体:中国古代戏曲图文本的叙事艺术被引量:10
- 2011年
- 中国古代戏曲中充斥着大量的插图,明万历之后更是进入戏曲插图的"黄金时代",由此形成"戏曲图文本"这一特殊的文学存在形态。通过运用索绪尔的横组合和纵聚合理论审视古代戏曲插图本"语—图"互文现象及其叙事艺术不难看出:从横组合角度看,"图"可以被视为"文"的一种"预叙";从纵聚合角度看,"语—图"关系可以被视为一种"叙事时空体"。而单就"叙事时空体"来说,从纵组合角度看,"语—图"关系体现为"时间的空间化",即在时间进程中赢取空间;从横聚合角度看,"语—图"关系体现为"空间的时间化",即在空间布展中触及时间。正是在横组合和纵聚合交错而成的表征系统中,"预叙"和"叙事时空体"得以形成,图像叙事和语词叙事成为可能,"语—图"关系的多重意指得到汇聚和凝结。
- 张玉勤
- 关键词:古代戏曲预叙时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