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7CZS001)
- 作品数:4 被引量:174H指数:4
- 相关作者:龚胜生叶护平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湖北瘟疫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770BC~AD1911被引量:19
- 2003年
- 瘟疫灾害是由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危害的顶级灾害.770BC~AD1911间,湖北至少有136年发生过疫灾,其中15~19世纪和3~5世纪为疫灾高峰期,总体上疫灾频度具有长期上升的趋势,这与历史时期中国气候的趋干趋冷和湖北人口的日趋稠密有密切关系.AD1000以前,湖北的疫灾主要分布在荆州至襄樊一线,AD1000以后则主要分布在安陆至沔阳一线以东,整个历史时期疫灾重心表现出由西向东迁移的趋势,鄂东地区是疫灾的主要流行区.
- 龚胜生
- 关键词:时间序列历史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27
- 2007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疫灾高峰期,疫灾频度平均为21.0%,其中西晋时期疫灾最为频繁,疫灾频度高达34.6%。夏季是疫灾流行的最主要的季节,约41%的疫灾发生在夏季。疫灾周期具有波幅越来越小、波长越来越短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疫灾范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疫灾重心有由北向南迁移的趋势,都城所在地为疫灾多发区,都城区位的变迁影响着疫灾重心的变迁。三国时期的疫灾重心在河南,西晋时期的疫灾重心在陕西与河南,东晋以后的疫灾重心在江苏。总体来看,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稠密、战争相对频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它们之间的淮河流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的主要流行区域。
- 龚胜生叶护平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历史地理
- 隋唐五代时期疫灾地理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瘟疫灾害是急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造成的灾害,它自始至终是人类生命和健康安全的天敌。隋唐五代时期气候相对温暖,流行的疫病主要有天花、疟疾、痢疾等,与其前的魏晋南北朝和其后的宋元明清相比,该时期疫灾相对稀少,疫灾频度约12.4%,其中盛唐所在的8世纪疫灾频度最低;疫灾流行的季节主要是夏秋。至于疫灾的地理分布,隋朝是北方多于南方,唐朝与五代是南北基本平衡。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
- 龚胜生
- 关键词:时间序列历史地理隋唐五代
- 中国疫灾时空分布变迁规律研究
- <正> 疫灾是瘟疫流行所致的灾害。自人类诞生以来,疾病就成了人类的影子,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会有疾病。一旦某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开来,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疾病就变成了灾害,这样的疾病就称之为“疫病”,这...
- 龚胜生
- 文献传递
- 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被引量:152
- 2003年
-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度,在770BC^AD1911年间,平均每四年就有一年发生疫灾。中国疫灾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寒冷期往往为疫灾频繁期,温暖期往往为疫灾稀少期,气候越寒冷,疫灾越频繁,寒冷期越长,疫灾频繁期也越长;3~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寒冷期形成了第一个疫灾高峰,14~19世纪的明清小冰期形成了第二个疫灾高峰;3000年来,随着气候的趋干趋冷,中国疫灾频度也呈长期上升趋势。中国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京畿地区、人口稠密地区、自然疫源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区为疫灾多发区。区域开发过程和地表人文化过程对疫灾分布变迁趋势有重大影响,3000年来,中国疫灾分布区域有从黄河中下游向外扩展的趋势,重心区域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 龚胜生
- 关键词:疫灾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