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1GB24160002)
-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 相关作者:曹淑超张弘李军玲余卫东胡程达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GIS的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估与区划被引量:28
- 2015年
- 为了了解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的发生规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灾减灾,从而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本文选取冬小麦晚霜冻有害积寒和频度(危险性)、冬小麦种植面积(暴露性)、灌耕比和单位提灌面积机井数(脆弱性)等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模型。基于1984~2013年气候数据对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模型,应用ArcGIS进行栅格计算,得到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商丘东部、周口、漯河、驻马店大部、信阳和南阳局部晚霜冻风险指数高,在0.289~0.483之间,为晚霜冻高风险区;而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以及郑州、安阳、鹤壁、新乡等地区大部晚霜冻风险指数较低,在0.123以下,为晚霜冻低风险区。最后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计算的晚霜冻指数和本文研究结果对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图的提取值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78,表明本文所得到的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结果和历史统计结果相符。
- 李军玲张弘曹淑超
- 关键词:危险性脆弱性风险评估模型
- 近13a河南省晚霜冻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 本文通过近13a(1999-2011年)河南省区域性晚霜冻天气过程分析,归纳出春季河南晚霜冻典型高空环流模型,为灾前晚霜冻预报、预警以及为农服务等方面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冷空气的源地、强度、移动路径分析是霜冻预报的关键;...
- 鲁坦郭晓冬陈红梅
- 关键词:冷空气活动温度平流
- 1971—2011年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的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河南省农业气象实验站资料、中国气象局历年搜集的霜冻灾情报告,对1971—2011年河南省冬麦区111个基本气象观测站霜冻低温进行EOF(正交函数分解)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豫北、豫西、豫东一带是河南晚霜冻低温平均发生概率和强度最大的地区;冷空气在山坳低洼处易于堆积而又难以流出,加大了豫西山地、丘陵(最强的晚霜冻低温区)的降温幅度;晚霜冻低温EOF法的前3个模态分别表现出"北多南少"、"东北多西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为河南省晚霜冻的主要特征;除受冷空气的直接影响外,晚霜冻还与天空状况(云、雨、雪、雾等)、冬小麦生长发育特征、前期土壤墒情、地形地理分布等有关.
- 鲁坦
- 关键词:冬小麦晚霜冻
- 基于灾损定量识别的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被引量:11
- 2017年
- 利用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8年的冬小麦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基于晚霜冻指数和灾度计算了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发生概率和灾害程度。通过在WOFOST作物模型中增加霜冻影响过程,实现了晚霜冻灾损定量提取,建立了以晚霜冻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为评价因子的风险评估模型,按照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5个等级标准进行了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冬小麦晚霜冻风险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沈丘、卢氏和林州等地,其风险指数都在0.6以上;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伊川、巩义、信阳、南阳、太康、濮阳和杞县等地,风险指数都在0.2以下。
- 余卫东胡程达张轩宇王伟
- 关键词:晚霜冻WOFOST模型风险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