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073)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5
- 相关作者:蔡明海刘虎郭腾飞彭振安王显彬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广西泰诚土地咨询有限公司东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湘南荷花坪地区燕山期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湘南荷花坪地区发育一系列燕山期花岗斑岩,少量花岗斑岩叠加锡铋矿化。这些花岗斑岩SiO2含量为75.00%~80.78%,P2O5含量为0.02%~0.09%,总体表现为富Si、高K、低P,ACNK集中在0.93~1.09,NK/A为0.31~0.72,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REE总量为206.17×10-6~447.99×10-6,δEu为0.06~0.26,具稀土含量高、重稀土富集、轻稀土分馏明显、强烈铕亏损的特点;强烈亏损Ba、Sr、Nb、P、Zr、Ti,富集Rb、Th、U、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a、La、Pr、Nd、Sm等高场强元素。在Nb、Y对10000Ga/Al判别图上,花岗斑岩样品点均落于A型花岗岩区。其(87Sr/86Sr)i比值为0.71208~0.71289;εNd(t)介于-7.2~-7.9之间,对应t2DM为1531~1586Ma;(176Hf/177Hf)i比值为0.282326~0.282736,少量岩浆锆石(176Hf/177Hf)i比值(0.282693~0.282736)与球粒陨石现代值(0.282772)接近,εHf(t)为-12.38~+2.11,峰值为-5.5,对应t2DM为1.08~1.99Ga,峰值为1.55Ga,Sr、Nd、Hf同位素数据揭示花岗斑岩源岩具壳幔混合的特点,源岩主要来自中元古代基底的重熔,地幔端元约占24%,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软流圈上涌的构造背景,与变质杂砂岩的深熔作用有关。
- 王显彬吴静蔡明海陈豪文谢达飞刘翔
- 关键词:SR-ND同位素LU-HF同位素花岗斑岩
- 湘南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年代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是本世纪初在南岭中段湘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区内的锡多金属矿化产在王仙岭岩体东南内、外接触带,已发现有Ⅰ、Ⅱ、Ⅲ和Ⅳ号4个主要锡多金属矿体。其中,Ⅰ、Ⅱ和Ⅳ号矿体由早期矽卡岩型和晚期蚀变碎裂岩型矿石组成,Ⅲ号矿体则由独立产出的蚀变碎裂岩型矿石组成,且包含有部分碎裂花岗斑岩。以往研究已对Ⅳ号矿体中的矽卡岩型矿石和Ⅲ号矿体中含矿斑岩脉分别采用辉钼矿Re-Os法和锆石SHRIMP U-Pb法进行了测年,获得的年龄分别为224.0±1.9Ma和142±2Ma。本文补充了晚期蚀变碎裂岩型矿石的^(40)Ar/^(39)Ar测年,结果显示,Ⅱ号矿体中蚀变碎裂岩型矿石白云母样品和石英样品的坪年龄分别为151.88±1.58Ma和155.39±7.04Ma;Ⅳ号矿体中蚀变碎裂岩型矿石石英样品的坪年龄为156.94±1.64Ma。结合前人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荷花坪矿区存在印支晚期(224Ma)、燕山早期(151~156Ma)和燕山晚期(142Ma)三期成矿作用,分别与区内印支期中粗粒含电气石黑云母花岗岩、燕山早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燕山晚期花岗斑岩脉有关,不同期成岩、成矿作用的构造环境均为岩石圈的拉张伸展。湘南地区印支期(205~224Ma)基性岩浆活动及荷花坪矿床印支期成岩、成矿过程中均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它们共同指示南岭地区中生代构造体制的转换或岩石圈伸展减薄可能始于印支主期(230~244Ma)之后的224Ma左右,即晚三叠世。
- 蔡明海张文兵彭振安刘虎郭腾飞谭泽模唐龙飞
- 关键词:成矿构造环境
- 湘南荷花坪地区王仙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被引量:10
- 2012年
- 王仙岭岩体由两期花岗岩组成,早期花岗岩发生钨锡矿化,晚期花岗岩无矿化显示。本文对两期花岗岩主量、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形成构造环境及其与成矿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成矿花岗岩与不成矿花岗岩主要区别在于早期花岗岩富含电气石,B、F、Cs含量高,其岩浆分异演化程度高,电气石中Fe含量约占8.99%,F含量约占2.10%,而晚期花岗岩不含电气石或电气石含量很少,岩浆演化程度相对低。深层原因为王仙岭早期花岗岩形成软流圈地幔上涌峰期,壳-幔作用强烈,深源流体丰富,而王仙岭晚期花岗岩形成软流圈地幔上涌峰期之后,壳-幔作用较弱,成矿作用强度可能与壳-幔作用强度呈正相关性。
- 王显彬蔡明海彭振安徐明刘虎郭腾飞
- 关键词:壳-幔相互作用
- 湘南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是湘南地区新发现的-大型矿床,主要由印支期矽卡岩型矿石和燕山期蚀变碎裂岩型矿石所组成,且以前者为主体。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将区内印支期成矿分为三个成矿阶段(Ⅰ-含锡矽卡岩阶段;Ⅱ-硫化物阶段;Ⅲ-石英.方解石阶段),燕山期成矿分为两个阶段(Ⅰ-锡石.硫化物阶段;Ⅱ-方解石阶段)。对不同期石英、绿柱石、方解石等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荷花坪矿床包裹体类型主要为H20-NaCl型、H2O-NaCl-C02型和少量纯C02型。显微实验结果显示,印支期成矿流体主要为低盐度(ω(NaClcq)=3%-10%)的H20-NaCl和H20-NaCl-CO2以及少量富CO2流体。三个成矿阶段的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290-390℃、190-260℃和140-180℃。成矿早阶段流体中含较多CO2,晚阶段C02含量减少,主要为H2O-NaCl,且Ca^2+、Mg^2+含量增高。燕山期成矿流体亦为低盐度(ω(NaClcq)=2%-10%)H2O-NaCl和H2O-NaCl-CO2,二个成矿阶段的完全均-温度分别为190-340℃和130-170℃,成矿早阶段流体中含较多CO2,晚阶段C02含量减少,主要为NaCl-H2O2两期成矿从早到晚都呈现出盐度降低、密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区内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和地下水热液,成矿早阶段以岩浆流体为主,晚阶段以地下水为主。区内锡成矿主要与含C02的流体以及流体的沸腾作用有关,铅锌矿化主要与盐-H20溶液流体作用关系密切。
- 蔡明海余存林王显彬刘虎郭腾飞彭振安
- 关键词: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成矿作用
- 湘南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是南岭中段湘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发育有印支期和燕山期2期成岩、成矿作用。文章对不同期矿石中的黄铁矿分别进行了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印支期矽卡岩型矿石中的黄铁矿:^3He/^4He=0.15~2.49Ra,^30Ar/^36Ar=0.18733~0.18902,^40Ar/^36Ar=310.45~523.98,^20Ne/^22Ne=9.7279.830,^2Ne/^22Ne=0.0286-0.0310;燕山期蚀变碎裂岩型矿石中的黄铁矿:^3He/^4He=0.15~4.33Ra,^38Ar/^36At=0.18750-0.18843,^40Ar/^36Ar=331.78~602.62,^20Ne/^22Ne=9.736~9.858,^21Ne/^22Ne=0.0286~0.0305,显示区内两期成矿流体均为大气饱和水、地壳流体和地幔流体的混合流体。印支期矽卡岩型矿石中地幔He所占比例为2.34%~41.40%,平均18.16%;燕山期蚀变碎裂岩型矿石中地幔He所占比例为2.34%~72.12%,平均27.41%,燕山期幔源流体的作用强度略高于印支期。湘南地区印支期基性岩浆活动及荷花坪矿床印支期成矿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参与,二者共同指示南岭地区中生代构造体制的转换或岩石圈伸展减薄可能始于印支主期(244230Ma)之后的224Ma左右,即晚三叠世。
- 蔡明海王显彬长尾敬介彭振安郭腾飞刘虎谭泽模
- 关键词:稀有气体同位素成矿流体构造体制转换
- 湘南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区花岗质岩石Sm-Nd同位素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湘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矿区花岗质岩石主要有印支期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以及燕山期花岗斑岩脉和强蚀变花岗斑岩脉等。其中,与成矿有关的是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强蚀变花岗斑岩脉。本文对区内不同花岗质岩石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m-Nd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区内花岗质岩石富Si(SiO_2>70%)、富Al(Al_2O_3=11.06%~18.26%),K_2O+Na_2O=3.51%~8.18%,且K_2O>Na_2O,贫Ca、Mg、Fe、Ti和P,δ<3.3,A/CNK=0.93~2.85,微量元素Ba、K、Sr、P和Ti出现亏损,Rb、Ta、La、Nd、Zr和Hf出现富集,Eu/Eu*=0.06~0.34,均属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具S型花岗岩特点。花岗质岩石ε_(Nd)(t)=7.1~11.2,两阶段Nd模式年龄t_(2DM)=1509~1903 Ma,主要为中元古代基底部分熔融产物。花岗质岩石的ε_(Nd)(t)均高于华南地壳端元的相应值12.1,锆石ε_(Hf)(t)变化于10.14^+4.61之间,显示成岩过程中应有少量地幔物质参与,且花岗质岩石的成矿能力可能与其成岩过程中地幔物质的参与强度有关。
- 蔡明海王显彬彭振安刘虎郭腾飞谭泽模唐龙飞
- 关键词:SM-ND同位素岩浆作用与成矿锡多金属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