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YY010)
- 作品数:13 被引量:141H指数:9
- 相关作者:屠国元朱献珑许雷李静李志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翻译与共谋——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译者主体性透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翻译既是殖民化进程中殖民者维护等级秩序的"殖民工具",又是解殖民化进程中弱势族群抵制文化霸权的工具。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译者的翻译行为成为一种有明确指向性的话语实践,成为弱势族群表达文化诉求、争取话语权力、重塑文化身份的途径。霍米.巴巴的杂合化、巴西的食人主义及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成为主要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后殖民主义译论,为国内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致思模式。
- 屠国元朱献珑
- 关键词:翻译文化霸权后殖民主义译者
- 文化专有项翻译与译者的文化选择——以《红楼梦》英译本“红”字的翻译为例被引量:12
- 2008年
- 文化专有项翻译从来都不是语言层面上的简单转换,译者在文化专有项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文化建构的能动性。如《红楼梦》两个经典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霍克舍弃了"红"字所包含的文化意象,将其换成了英语国家人们所熟悉和能接受的"绿色"和"金色",而杨氏夫妇在翻译"红"字时基本采用直译来保存"红"字所包含的特有的文化意蕴,就显示出不同的翻译策略。
- 屠国元周慧
- 关键词:文化专有项翻译译者主体性
- 论译者的阅读过程被引量:6
- 2013年
- 译者对源语文本的理解是一种有别于源语文本普通读者的阅读过程,且遵循一定的模式并对此后的翻译过程产生影响。本文从文本学、阅读心理学、翻译心理学等方面对译者的阅读过程给出分析,以期揭示译者的阅读模式与源语文本的本族语读者阅读模式的异同点。
- 屠国元李志奇
- 关键词:源语文本译者
- 选择性顺应与顺应性选择——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译者主体性构建透析被引量:9
- 2010年
- 佛经翻译体现了译者"选择性顺应"和"顺应性选择"。一方面,译者对中土主流思想意识、政治需求、社会接受等有着明确认识,并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审美对主流文化做出选择性的顺应,从中体现出译者的文化适应力;另一方面,译者在翻译原则、翻译策略、文字铺陈等层面做出有意识的选择,以此强化自身的文化认知。无论是"顺应"还是"选择",都包含了译者的有意识参与。正是在"选择性顺应"与"顺应性选择"的过程中,译者完成了主体身份的建构。
- 屠国元朱献珑
- 关键词:佛经译者
- 论译者主体性——张谷若翻译活动个案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以张谷若的翻译活动为个案,探讨译者的主体意识与翻译规范的关系。在探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翻译活动操控的同时,必须意识到译者的反操控性。译者的理解和表达具有创造性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作的面貌,翻译选材的倾向、翻译观的厘定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译者的主体性行为,译者的主体性介入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
- 朱献珑屠国元
-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张谷若
- 论译者的思维结构被引量:16
- 2007年
- 翻译过程是译者的思维行动过程,译者的思维结构与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紧密相关,同时译者的思维结构与行为标准的关系就是翻译过程与翻译标准的关系,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同样会使翻译理论研究向纵深推进。
- 屠国元李志奇
- 关键词:译者翻译过程思维结构
- 译在家国之外——黄继忠《论语》英译的策略选择被引量:10
- 2013年
- 黄继忠于1983年受邀至美国讲授《论语》,在此后近20年去国离乡的日子里黄继忠相继翻译了《论语》《道德经》等中文典籍。透过其《论语》英译本,可以看到译者文化身份对译本形成的影响以及作为华人译者的黄继忠在其译本中坚持选择"直译"翻译策略的原因。文章尝试从文化身份建构视角探讨离散经历对黄继忠《论语》英译本形成的影响:基于海外华人译者共有的离散经历,黄继忠译本呈现出华人译者译本的共性因子;其次,从黄继忠个人文化身份诉求出发,探讨"直译"翻译策略所带来的个性译文。
- 屠国元许雷
- 关键词:《论语》英译翻译策略直译
- 人格像似与镜像自我--苏曼殊译介拜伦的文学姻缘论被引量:3
- 2013年
- 苏曼殊的拜伦诗作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开拓了读者的眼界,激发了青年读者的革命热情。从人格视角观照苏曼殊与拜伦的文学关系,发现他们的人格像似缔结了一对绝佳的跨国文学姻缘。苏曼殊选择拜伦、接受拜伦、译介拜伦是借拜伦的人格镜像自我、表白自我、升华自我,释放自己的社会理想,表征自己的社会志向。
- 李静屠国元
- 关键词:苏曼殊拜伦译介人格
- 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彰显——转喻视角下辜鸿铭英译《论语》策略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文章从"文化适应""文化共核""文化缺省"三方面出发,通过转喻视角审视辜鸿铭《论语》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有意改写,着重分析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译者为彰显民族文化所做的翻译策略选择,并探讨译者所采用策略之于民族文化传播的效果,以期为辜鸿铭儒家经典英译活动寻找公允的历史定位。
- 屠国元许雷
- 关键词:辜鸿铭《论语》
- 以译举政——梁启超译介行为价值取向论被引量:4
- 2013年
-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不仅是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翻译家。通过系统考察梁启超的译介活动,指出他译介西方学术思想,旨在开启民智,服务于政治改良;译介西方文学作品,旨在表达政见,实现民族救国。他的译介行为鲜明地显露出"以译举政"的价值取向。
- 李静屠国元
- 关键词:译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