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8013-011B)

作品数:15 被引量:98H指数:6
相关作者:杨长琴张培通刘瑞显郭文琦徐立华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棉花
  • 3篇规程
  • 2篇地膜
  • 2篇杂交
  • 2篇杂交棉
  • 2篇棉铃
  • 2篇抗虫
  • 2篇抗虫杂交
  • 2篇抗虫杂交棉
  • 2篇涝渍
  • 2篇技术规程
  • 2篇大麦
  • 1篇代谢
  • 1篇地膜覆盖
  • 1篇对穴
  • 1篇穴盘
  • 1篇穴盘育苗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地
  • 1篇盐碱地棉花

机构

  • 1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江苏省农业委...
  • 2篇扬州大学
  • 2篇江苏沿海地区...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作者

  • 11篇刘瑞显
  • 11篇张培通
  • 11篇杨长琴
  • 10篇郭文琦
  • 5篇徐立华
  • 4篇史伟
  • 2篇张香桂
  • 2篇沈新莲
  • 2篇徐鹏
  • 2篇纪从亮
  • 2篇邹芳刚
  • 2篇倪万潮
  • 1篇孙扣忠
  • 1篇顾克余
  • 1篇房静
  • 1篇马爱丽
  • 1篇栾娜
  • 1篇陈建平
  • 1篇林家彬
  • 1篇董召娣

传媒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中国棉花
  • 2篇棉花学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被引量:12
2011年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对麦棉两熟种植棉花生育和产量特性的影响,2009~2010年在大田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种植方式试验,以麦棉套栽处理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生育特性和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套栽处理棉花生育进程早,果节及成铃高峰期长、峰值高,四桃中晚秋桃比率仅3.2%~4.7%,霜前花率88.6%~95.7%,群体物质累积量高,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麦后棉中各处理无伏前桃,群体物质累积量均低于套栽棉。麦后棉基质和营养钵处理棉花果节形成及成铃迟于套栽棉,峰值也有所降低,晚秋桃比率11.8%~20.8%,霜前花率77.2%~90.7%,基质处理籽棉产量低于套栽处理但不低于麦后营养钵处理;麦后棉直播-中处理棉花生长迟且弱,果节及成铃峰值出现迟且峰值不明显,易造成后期无效生长,晚秋桃比率24.5%~34.0%,霜前花率较低,籽棉产量低;麦后棉直播-早处理棉花生长转化快,果节形成及成铃集中且峰值高,干物质分配于生殖器官的比例高,晚秋桃比例仅3.3%,霜前花率88.0%,籽棉产量与麦后育苗移栽相当。因此,传统套栽棉易获得高产稳产,麦后基质和营养钵移栽棉产量形成具有一定潜力,而麦后直播棉产量水平则取决于品种特性。
杨长琴刘瑞显郭文琦张培通徐立华
关键词:生育特性
沿海滩涂盐碱地棉花地膜精播技术规程被引量:2
2011年
在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开展多年多点试验和示范,研究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棉花地膜精播技术的各个环节,总结沿海滩涂盐碱地棉花地膜精播栽培技术的适用品种、土壤肥力、群体和产量结构、生育进程、生育指标、农艺指标和栽培技术,形成沿海滩涂盐碱地棉花地膜精播技术操作规程。
郭文琦杨长琴刘瑞显张培通
关键词:盐碱地棉花
不同密度对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为研究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的关键栽培技术,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科棉6号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在密度3万株/hm2条件下,穴盘育苗移栽棉花每公顷成铃最多,达90.3万个,产量最高,达4300.5kg/hm2。在营养生长方面,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3.6万株/hm2处理株高太高,需控制其株高生长。单株主茎叶数则表现为,在低密度条件下较多,高密度条件下较少,如8月15日,密度1.8万株/hm2处理主茎叶数26.2张,3.6万株/hm2处理仅为24.0张。但在3万株/hm2条件下,群体LAI较为适宜,叶角较高,叶片直立,如在8月15日,LAI为3.75,叶角62.3。在生殖生长方面,各密度处理间单株现蕾数无明显差异,单株成铃在低密度条件下成铃高。但密度3万株/hm2处理群体蕾量较高、成铃数最多。进一步分析各处理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密度3万株/hm2处理亩果节、成铃率、高效叶面积、铃叶比均最为适宜。
陈源马爱丽房静董召娣栾娜张祥陈德华
关键词:棉花穴盘育苗移栽生长发育
2009年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在江苏省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阐述了江苏省2009年棉花生产的概况,分析了CCG I在江苏省各棉区的应用,结果表明CCG I是反映棉花生长状况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反映气候变化的敏感快捷的指标。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10年植棉形势,并给出江苏棉花生产发展的建议。
杨长琴张培通刘瑞显郭文琦徐立华
关键词:棉花生产CCGI
阶段性涝渍后棉花叶片几个生理指标的恢复被引量:6
2011年
为探明不同阶段涝渍胁迫解除后棉花叶片生理特性的恢复,采取池栽试验,分别在盛蕾期(6月24日~7月3日)和花铃期(7月24日~8月2日)对泗棉3号进行渍水处理,比较定型功能期叶片(T1)、迅速伸长期叶片(T2)和平展期叶片(T3)3类在渍水停止时和渍水停止后10 d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在渍水停止后20d内净光合速率和整株叶片的氮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盛蕾期渍水停止后5~10d 3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逐渐达到或超过对照(正常灌水处理),花铃期渍水停止后10~15 d 3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对照水平;盛蕾期和花铃期渍水停止后10 d 3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得到恢复;定型功能期叶片(T1)的叶绿素含量未得到恢复,而迅速伸长期叶片(T2)和平展期叶片(T3)的叶绿素含量则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盛蕾期胁迫解除后整株叶片的含氮量得到恢复,而花铃期仍低于对照;盛蕾期和花铃期胁迫解除后叶片的可溶性糖均高于对照,但是盛蕾期在渍水停止后20 d已低于对照,花铃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仍高于对照;棉花植株叶面积在渍水停止时明显降低,胁迫解除后有所增长,但达不到对照植株叶片水平。说明新生叶片在渍水处理后较容易恢复,而定型功能叶恢复难度较大,盛蕾期涝渍胁迫解除后各叶片的恢复能力较花铃期涝渍胁迫解除后各叶片的恢复能力强。
杨云刘瑞显张培通陈兵林杨长琴郭文琦
关键词:棉花渍水叶片生理特性
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营养枝利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2008、2009年分别用南农2191和科棉6号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及优化整枝技术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利用"双秆棉"技术克服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是完全可行的,具体操作和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适当保留2个左右营养枝有利于增加结铃数,处理得当可以增产;不整枝处理在低密度和气候条件较好时结铃数增加,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在密度较高时和雨涝年份成铃数降低,影响产量。因此,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应强调合理整枝。
张培通纪从亮卞曙光史伟邹芳刚顾兴门仇璇刘瑞显杨长琴郭文琦
关键词:杂交种地膜整枝技术
棉花简化高效制种技术研究——采粉和授粉技术的改进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生产上杂交棉制种用工多、种子生产成本高的现状,从简化棉花采粉和授粉环节入手,分别设计了田间快速采粉器和低温贮能式授粉器,用于棉花杂交制种,可增加父本田产量,显著提高棉花制种工效,降低种子生产成本。
张香桂倪万潮林家彬沈新莲徐鹏徐英俊
关键词:棉花制种
大麦后地膜精播棉的产量形成特点被引量:6
2010年
2008—2009年分别用中棉所50和中棉所68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大麦后地膜精播棉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早熟棉品种中棉所68和中棉所50于大麦后地膜精播,能够表现早熟早发、结铃集中的特性,使成铃高峰与有利结铃的气候条件较好地相遇,成铃率明显提高,铃重增加,能够获得高产;本试验中皮棉产量接近1 500 kg/hm2,并以优质铃为主。
张培通纪从亮陈建平史伟邹芳刚张萼刘瑞显杨长琴郭文琦
关键词:地膜覆盖高产技术大麦棉花
种植密度对棉花干物质、氮素累积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0
2011年
2008~2009年设置6个密度处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开花后干物质及氮素累积与分配动态变化的影响,为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的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棉花初花后群体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量随生育进程推延而呈Logistic曲线关系;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干物质与氮素动态变化模型的特征参数,提高种植密度可使棉花干物质与氮素快速累积的起始日提早,但干物质与氮素快速累积速率以1hm 230000株处理较高、持续时间长、干物质与氮素累积量最多、生殖器官的分配指数最大、产量最高。综合分析显示,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抗虫杂交棉最适密度为1hm 230000株,在此密度条件下棉花干物质与氮素累积动态特征参数最为协调。
刘瑞显史伟徐立华杨长琴郭文琦张培通
关键词:棉花干物质
长江下游棉区抗虫杂交棉适宜密度研究被引量:31
2010年
以湘杂棉8号为材料,于2008-2009年在南京研究了不同密度对杂交棉群体结构、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铃期以前,棉花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随密度的提高显著增大,之后,高密度(3.9万株.hm-2以上)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与群体生长率均较低,且铃数与铃重也降低,难以获得高产。综合分析,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抗虫杂交棉适宜密度为3.0万株·hm-2左右。
刘瑞显史伟徐立华杨长琴郭文琦张培通
关键词:棉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