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066)
- 作品数:63 被引量:316H指数:11
- 相关作者:田海平孙全胜周天策高广旭岳瑨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比较哲学的元问题及道德形态学方法再思考被引量:2
- 2017年
- 哲学形态的"一与多""古与今""中与西",是人们理解比较哲学及其方法时绕不过去的元问题。以抽象模型为指引,分析儒家伦理与现代性的比较哲学论题中的普遍性理论预设,会敞开道德形态学方法的问题意识。该问题意识包括形态学的视角,开放总体性的理念,以及"比较性思维与伦理思维"相契合的思维方式。反思比较哲学开出道德形态学方法的意义,要回应启蒙视角上的三问:我们如何定义"普遍性"?我们如何避免视角之误置?我们如何敞开一种形态学的远见?由此得出结论:道德形态学方法作为比较哲学方法引入道德哲学,将拓展启蒙视野的广度;当前中国道德探究亟需在文化政治和观念史批判中开启道德形态学的远见。
- 田海平
- 关键词:比较哲学元问题
- 服务机器人对女性“角色”替代的伦理风险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今天,曾经是主要由女性承担的家庭或社会"角色",已被各种服务机器人所替代。各种服务机器人在促进女性劳动者劳务减轻与压力释放的同时,也可能会在非人类模式社会化、减少社会交流、冲击现代社会与家庭的稳定、易于产生生命性幻觉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为服务对象带来威胁。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妇女解放",还是另一种意义的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异化?从机器人技术与人类的发展来看,因机器人技术自身的局限性才会在替代女性角色的应用中表现出技术脆弱与伦理困境,这还需要研发者的共同努力做好预防与应对措施。
- 周天策
- 关键词:服务机器人女性伦理风险
- 论马克思对现代政治结构的批判与超越
- 2015年
- 现代性的启蒙辩证法为现代社会埋下危机的种子,现代社会危机的实质是现代政治危机。现代政治对于古典政治的反叛决定了现代社会不再寻求社会的整体性正义理念,转而关注实现正义的具体条件,人类社会被肢解为以自然竞争为法则的"私人领域"和以理性自律为法则的"公共领域"。马克思的现代政治批判不仅揭示了现代社会危机的现代性基因,而且阐发了现代社会危机与现代政治结构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既植根古典政治哲学传统又融合现代政治元素的新型政治形态。马克思对于现代政治结构的批判与超越,为当代政治哲学寻求破解现代政治难题、克服现代社会危机的理论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高广旭
- 关键词:现代政治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伦理政治
-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政治批判探析被引量:8
- 2017年
-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政治批判蕴涵的理论主题是对空间生产政治现象形态的批判。他考察了空间生产与政治的关系,认为空间生产与政治是互动机制:政治影响空间生产,空间生产执行政治功能;其理论方法是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阐释空间生产政治化的悖论及其克服路径;其功能特质在列斐伏尔看来,要拒斥空间政治霸权,就要凭借总体人和身体革命实现空间政治权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政治批判能够展现政治意识形态和空间生产的互动效果,其中蕴涵着对日常生活微观领域的考察,从而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的研究视域。
- 孙全胜
- 关键词:政治批判
- 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让算法遵循“善法”被引量:26
- 2019年
- 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在逻辑上包含对人类道德的模拟。人工智能的规范者指引应从“人为自己立法”的原理中产生。对于智能体的伦理框架而言,“让算法遵循‘善法’”是一条自明性原则,可称为“算法从善”原则。该原则的第一个方面的伦理尺度与智能主体模式的革命性构建有关,其实质是在拟主体性维度通过道德算法进行规范性指引,且亟需新的责任伦理框架提供支持。由于道德算法是嵌入在算法体系中有待完善的算法程式,算法从善原则就涉及与之相关的第二个方面的伦理尺度。它与人类主体模式下的道德建构有关,包括常见的人类主体模式以及“人类主体与人工智能主体相处的主体间模式”。对这两种道德形态而言,算法只有体现或遵循人类主体模式下的善法,才能以有责任感的方式推进道德算法的进化及其在机器中的嵌入。人类在算法的控制权上保持审慎,是避免伤害的明智选择,也是在技术发展面前维护人类尊严的底线。
- 田海平郑春林
- 关键词:人工智能道德伦理善法
- 濒死与重生:论儒家生命伦理学价值基点之再造
- 2019年
- 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之传统始于先秦时期对人性的探讨,这一时期人本主义光辉是“人是目的”这一生命伦理原则的第一次集中展现。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社会治理的重心从秩序追求转向效用追求,人类伦理精神之光整体黯淡下去,呈现出一种“弥散性”的价值生态。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传统在近代遭遇的挫折是人类道德形态演进历史的“快放”,从重视生命伦理到陷入生命价值虚无之中,“变”与“常”之间的张力展示了中国近现代伦理学的形态演进过程,在这一由“濒死”到“重生”的蜕变中,儒家生命伦理学开始重新寻求价值重建的基点。
- 胡芮
- 关键词:儒家生命伦理现代性危机
- 生命的政治隐喻与生命政治的现代性伦理构序被引量:5
- 2019年
- 生命的实践性和体验性特征使得每个个体都不可避免地在经验世界中处于一种绝对内在的视角下,并依据某种身份认同而归属于某一政治共同体。这种生而为“承认而斗争”的伦理宿命就是人类生命中天然的政治隐喻。在现代性视域下,生命的自由和归属问题在终极价值解体和俗世王国权力建立的时代特征中展现为“解放”-“规训”两个伦理维度,生命政治的全部批判依照这两个伦理维度的内在张力而展开,并揭示了个体权利诉求和国家权力治理之间的三重可能性矛盾和对立。其启示性意义在于重新审视生命管理主体的界定、技术合理性与政治合理性的区分以及文化选择合理性的实质。
- 张轶瑶
- 关键词:生命政治权利规训
- 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及其挑战被引量:6
- 2017年
- 现代医疗技术是现代技术之一种,它以独特的具身性令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权力意志得以呈现。在那里技术在"如群山一般聚集"的力之运作,使人的生命成为被订造的对象。当人被置身于现代医院这座"生命维修厂"去被修理时,一个哲学问题呼之欲出了:人是谁?现代医疗技术对人文价值的剥蚀,体现在生命科技进入医疗所产生的医疗技术的实践效应。"还医学以人道"是抗击价值剥蚀的基本原则。"还医学以生命"是通过抵抗带来物化的技术对人及其自由生命的宰制,使医学回归人之类生命本质。现代医疗技术作为与人们医疗生活和健康需求息息相关的技术类型,其社会功能不可能脱离技术"双刃剑"之效应。它在功能上缓解病情、解除痛苦和增加人类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权利—责任"关系的重新界定。对责任的重新界定基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的新特质。这是人类重新思考一种与人的类生命本质相契合的责任伦理的良机。
- 田海平
- 关键词:现代医疗技术医学人文伦理形态责任伦理生命伦理医学伦理
- 立志的“自己本位”及其提升
- 2019年
- 立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政治现象。它通常以德性论的伦理样式塑造着人的志业追求和精神生活。然而,个体德性论视阈中的立志只是在与自我相涉层面,关联着我们做人的观念,一旦扩及更广大的社会和人类意义上的事业追求和精神生活,往往遭遇诸多理论与实践上的困惑。故澄清立志之为德性的本质,还需拓展其文化政治意义。儒家有千年一贯的立志德性传统,其德性诠释的逻辑是“以‘心’‘之’‘道’而成‘德’”。然而,其自己本位的个体德性论局限亦颇为明显。故欲超越传统德性论诠释,就需要将立志的个体德性论视角与时代总体性文化政治意义相结合。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毛泽东的立志范例提供了经典诠释。立志的文化政治意义在于:立志活动只有超越个体德性论视角,才能走出自我中心主义的阈限,将个人志业的追求和人类解放的事业结合起来。
- 郭友兵田海平
- 关键词:立志儒家毛泽东德性
- 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研究路径反思被引量:4
- 2015年
- 当代中国的生命伦理难题的疏解和生命伦理学的建设,须在中国人的医疗生活和生命技术实践的历史经验中获得理解和支持。在对中国传统生命伦理思想和实践的历史路径与当代境况缺乏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在理论层面展开的传统重构和现代转化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风险。进一步的研究应拓展"医疗生活史"的研究向度,对中国人的生命观、技术观、医疗与社会健康行动和生命伦理思想的历史渊源、演进形态和当代状况做出准确解释,以此为在生命伦理语境中理解"中国问题"、分析"中国现实"并提出"中国策略"提供理论准备。
- 程国斌
- 关键词:生命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