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397)
-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周智雷宇钟珊任红梁丽芬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水乳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价值探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水乳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诊断失代偿性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价值。方法以2011年5月—2011年12月住院诊断的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治疗前后腹水,检测腹水中的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和腹水培养。测定腹水中的乳铁蛋白和CRP。结果 66例患者共收集117份腹水标本。26例患者PMN≥250×10^6/L为SBP组,其中11例患者体温波动于37.3~38.0℃,11例患者外周血WBC>10×10^9/L,12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比率大于0.75,仅8例患者腹水培养阳性。另12例为疑似SBP,其余28例符合非SBP诊断。治疗前SBP组和非SBP组乳铁蛋白含量分别为(768.46±611.70)ng/mL和(98.28±56.81)ng/mL。CRP为(9.397±3.737)mg/L和(1.786±0.520)mg/L。经过积极抗感染和支持治疗,SBP组乳铁蛋白和CRF明显下降,分别平均为657.05 ng/mL、8.130 mg/L。乳铁蛋白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为233 ng/mL,其诊断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97.5%。CRP的临床参考值为4.39 mg/L,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92.5%。联合乳铁蛋白和CRP诊断SBP,灵敏度为99.70%、特异度为90.18%。结论腹水乳铁蛋白和CRP检测用于诊断SBP特异度和灵敏度高,对SBP的诊断具参考价值。
- 梁丽雷宇银代淑钟珊周智任红
- 关键词:乳铁蛋白C反应蛋白自发性腹膜炎
- 15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与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有效诊治并改善临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诱发因素、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病原菌分布及临床预后等情况。结果同期收治肝硬化失代偿并行血培养患者1 071例,其中血培养阳性患者154例,并发BSI率14.4%。共分离出155株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阴性菌115株,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气单胞菌属;革兰阳性菌40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仅48例(31.2%),中性粒细胞分类大于0.75者133例(86.4%);降钙素原检测大于0.5 ng/m L 74例(68.5%);患者治愈好转率为68.8%,死亡及自动出院率为31.2%。并发BSI患者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C级,部分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或反复多次住院。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BSI的比例高,预后差,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经验性抗菌治疗,待药敏报告后,根据临床治疗反应,必要时调整抗菌治疗方案,可望改善预后。
- 梁丽芬周召刚雷宇钟珊凌宁周智任红
- 关键词:失代偿性肝硬化血流感染病原菌
- 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肝郁脾虚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168例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BeAg和HBV DNA阳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伴有不同程度症状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者作为治疗对象,以方剂疏肝健脾解毒方为主要治疗药物。治疗后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观察停药后3个月以评估疗效的持久性。共入组患者348例,其中161例纳入对照组,187例纳入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方剂疏肝健脾解毒方中医治疗。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168例,总有效率80.3%(135/168),HBeAg转阴6例,HBV DNA下降大于或等于2个对数级14例;停药观察3个月157例,总有效率80.9%(127/157),HBeAg转阴4例,HBV DNA下降大于或等于2个对数级11例,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肝郁脾虚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
- 黄祎黄彦李梅刘华宝雷宇周智
- 关键词:肝炎肝郁脾虚
- 重庆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分布、演变和可能的临床意义,为更好防治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并有基因分型结果的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分布,并与该地区其它文献报道的数据相比较,探讨基因型演变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941例HCV感染者,检出4种基因型、9种基因亚型,成功进行基因分型有857例(均为单一基因型,分型率91.1%)。其基因型分布为:1a 30例(3.5%)、1b 238例(27.8%)、2a 42例(4.9%)、2b 1例(0.1%)、3a 132例(15.4%)、3b 244例(28.5%)、3k 6例(0.7%)、6a124例(14.5%)、6b 40例(4.7%)。与5年前的结果比较发现HCV 1b、2a亚型明显下降,3型、6型比例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b、1b型为目前重庆地区丙型肝炎患者感染HCV的主要基因型,3a、6a型亦占有较大比例,提示重庆地区HCV流行的基因型呈现多样性。
- 周召刚曾藤徐华雷宇钟珊周智任红
- 关键词:HCVRNA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