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0718007B-34) 作品数:5 被引量:22 H指数:3 相关作者: 梁万文 陈明 雷爱莹 陈福艳 张彬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水产研究所 广西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药敏及中草药提取液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31种抗生素和10味中草药及组合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31种抗菌类药物中,病原菌对头孢克洛、复达欣、头孢噻吩、先锋必、氟哌酸、环丙沙星、氨曲南、恩诺沙星、头孢拉定、头孢克肟、阿莫西林、新生霉素、先锋Ⅴ、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呋肟、头孢氨苄和羧苄青霉素18种药物敏感,对克拉霉素、菌必治、红霉素、林可霉素、多粘菌素B、罗红霉素6种药物表现耐药性。10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鮰爱德华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芩水提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其对鮰爱德华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3.75mg/mL和7.50mg/mL,抑菌圈平均直径达29.17±1.60mm;连翘、大黄、蒲公英、金银花、黄柏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为7.50~15.0mg/mL,抑菌圈平均直径均在20mm以上;而龙胆草表现出较弱的抑菌作用。 张彬 黄婷 陈明 陈福艳 雷爱莹 梁万文关键词:中草药 药敏试验 抑菌 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药敏及中草药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9种抗生素和10种中草药及其组合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病原菌对29种抗菌类药物中的头孢克洛、复达欣、头孢噻吩、先锋必、氨曲南、恩诺沙星、头孢拉定、头孢克肟、阿莫西林、新生霉素、先锋Ⅴ、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呋肟、头孢氨苄和羧苄青霉素等16种敏感,对克拉霉素、菌必治、红霉素、林可霉素、多粘菌素B、罗红霉素等6种表现出耐药性。10种中草药制剂对鮰爱德华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芩的抑菌作用最强,它对鮰爱德华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3.75mg/mL和7.50mg/mL,抑菌圈平均直径达29.17±1.60mm;连翘、大黄、蒲公英、金银花、黄柏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为7.50~15.0mg/mL,抑菌圈平均直径均在20mm以上;而龙胆草表现出较弱的抑菌作用。试验中所选15组由2种中草药组合的复方制剂,大部分具有协同作用,少数药物配伍后可能因拮抗而抵消作用。 张彬 黄婷 陈明 陈福艳 雷爱莹 梁万文关键词:中草药 药敏试验 抑菌 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血清IgM的纯化及兔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3 2010年 为深入了解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免疫机理及建立相关免疫检测方法,采用r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一步法纯化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并制备其兔抗血清。结果表明,r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法可以较好地分离获得高纯度的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血清IgM,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罗非鱼血清IgM重链和轻链分子量分别为88.0、21.0 kDa,斑点叉尾鮰血清IgM重链分子量为101.0 kDa。以纯化的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血清IgM为抗原,制备其兔抗血清,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分别为1∶32000和1∶16000;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发现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的兔抗血清分别在88.0和101.0 kDa附近各出现1条反应条带,说明其兔抗血清具有免疫活性。 黄婷 张彬 陈明 陈福艳 雷爱莹 余晓丽 杨传萍 梁万文关键词:罗非鱼 斑点叉尾鮰 纯化 7种常用渔药及组合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抗菌试验 被引量:5 2011年 为探讨7种常用抗菌渔药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抗菌作用,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7种渔药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初筛MIC的基础上,以MIC、5倍MIC、10倍MIC和20倍MIC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参数,分别比较5种药物抗菌效果并优化最佳参数;利用优化的最佳参数比较5种药物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鮰爱德华氏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抗菌先锋对鮰爱德华氏菌的MIC和MBC最小,分别为3.2和6.4μg/mL,其次是伯乐立康,分别为12.8和25.6μg/mL,而鱼康和肠炎烂鳃灵的浓度为1638.4μg/mL时仍无抗菌效果;5倍MIC下抑菌圈直径为筛选抗菌药物的最佳参数,5倍MIC下,鮰爱德华氏菌对抗菌先锋高度敏感,对伯乐立康、菌必清、菌毒康和海鱼安中度敏感;菌必清+抗菌先锋的联合抗菌效果最佳。 张彬 黄婷 陈福艳 陈明 余晓丽 梁万文关键词:斑点叉尾鮰 渔用药物 体外抗菌作用 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2007年 为了建立快速、敏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肠败血症技术,作者根据NCB I公布的鮰爱德华氏细菌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诊断引物CM3/CM4,对鮰爱德华氏细菌特异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试验,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不同检测材料的比较,同时测试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广西4个市县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用该引物可以扩增到与预计大小相符的276 bp鮰爱德华氏菌特异性片段;PCR反应与Ⅰ型荧光假单胞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鳗弧菌、温和气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及海豚链球菌无交叉反应;用该PCR法可以检测出病鱼脑、肝、肾及脾中的病原菌,检测的最低细菌数为12个,且病鱼内脏组织、菌落及菌液均可直接用于该PCR扩增;临床菌株检测结果与基于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和生化鉴定结果一致。因此,本试验中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在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梁万文 陈明 余晓丽 李莉萍 雷爱莹 陈汉忠 徐增辉 甘西 黄维义关键词: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