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S047)
-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名实更多>>
- 相关机构:泉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鸦片战争后台湾儒学传统与民族精神的重构
- 2010年
- 鸦片战争前,台湾存在两种侧重不同的儒学传统:一是处于被压制状态的明郑时期郑成功、陈永华倡导的以传经为主,注重经世实学的传统,强调振兴台湾、反抗外族侵略、反清复明的汉民族精神;二是清治时期康熙皇帝、陈瑸等人提倡的以理学为主,重视道德修养的传统,强调忠君明伦的大中华民族主义。鸦片战争后,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这两种儒学传统逐渐合流,重构成重视经世实学发展实业,强调道德伦理安定社会秩序的儒学思想。从而形成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抵抗外来侵略的中华民族精神。
- 陈名实
- 关键词:儒学传统民族精神
- 台湾儒学现代化与中国认同
- 2011年
- 在蒋介石、蒋经国当政时期,台湾当局为了政治需要,对传统儒学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特别对青少年的教育效果显著,抵制了全盘西化和台独思潮,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台湾是中国领土的认同。
- 陈名实
- 关键词:台湾儒学
- 台湾地名中的中国意识被引量:2
- 2012年
- 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对台湾进行命名的记载。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在对台湾地名的命名时,更是有意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融人台湾地名中,突显了其反清复明的政治理想和儒家王道的治国思想以及军队的军制名称,政治思想十分浓厚。清朝统一台湾后,废除明郑时期的政治性地名,大陆移民在开发台湾的过程中,主要依据中国传统地名的命名原则为台湾地名命名。日本占据台湾后,力图改变台湾地名中的中国意识,除了对原地名大量改动外,还命名了一些日式地名,使台湾地名染上殖民地色彩。台湾光复以后,台湾当局基本上消除日式的地名,并把大中国意识贯穿于台湾地名的命名中,使台湾地名成为中国版图的缩影。
- 陈名实
- 关键词:郑成功收复台湾传统文化理念政治理想古代典籍治国思想反清复明
- 台湾明郑遗民思想与会党反清斗争
- 2011年
- 明朝灭亡后.坚持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参加南明的反清斗争。后来抗清斗争陆续失败,一些人坚持汉民族气节,宁为明朝遗民,不做清朝顺民。他们有的宁死不屈,以身殉明;有的不与清朝合作,
- 陈名实
- 关键词:反清斗争会党反清复明抗清斗争民族气节清朝
- 台湾儒学传统与政治认同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华文化随着大陆移民传入台湾以后,儒学就成为台湾民众的主导思想,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汉民族意识。在台湾与大陆政治上的分分合合中,民众的儒学思想对各个时期政权的政治认同有深刻的影响,至今仍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重要思想基础,发挥重要作用。
- 陈名实
- 关键词:儒学政治
- 辛亥革命与台湾抗日光复思潮被引量:1
- 2011年
- 清朝割台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都希望有朝一日光复台湾,这种愿望在台湾民众中尤为强烈,民众在认同清朝的基础上自发进行武装抗日斗争。同盟会成立后,受到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台湾隐存于民间的反清复明思想逐步演化成汉族反满复仇、共和抗日、光复回归的民族革命思潮。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台湾民众受到鼓舞,一些台湾革命志士参加辛亥革命,并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回台湾发动抗日起义,谋求光复台湾、回归中华民国,把台湾抗日光复思潮推向新的阶段。
- 陈名实
- 关键词:辛亥革命抗日光复
- 台湾族群矛盾与省籍划分被引量:2
- 2012年
- 清朝时期,来自闽、粤的移民在开发建设台湾的过程中,经常为了争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结成以宗族或地域乡亲为主的宗派团体,共同对外,争夺生存空间,因此产生族群矛盾,并长期存在。在国民党政权迁台以后,这一族群矛盾又转变为省籍矛盾。当前,鼓吹台湾独立的政客就是利用民众这种重感情、轻是非的心理,在选举中故意把民众分为本省籍、外省籍、客家籍、原住民等,挑动族群矛盾,宣传台独意识,以达到个人的政治目的。
- 陈名实
- 关键词:台湾社会
- 台湾光复前后民众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的更化
- 2011年
- 经过中国人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1945年台湾终于光复。对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台湾民众欢欣鼓舞,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高度融合,表现出空前一致的民族与国家认同。但由于国民党政权的专制与腐败,台湾民众因对国民政府不满导致1947年爆发反政府的"二二八事件",台湾人民的本土意识空前膨胀,民族精神失去主导地位。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台湾民众的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产生了更化。
- 陈名实
- 关键词:台湾光复民族精神本土意识
- 明郑时期台湾民众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的互动被引量:1
- 2010年
- 郑成功收复台湾作为抗清根据地,一批注重汉民族气节的仁人志士跟随明郑政权东渡台湾,形成台湾明朝遗民群体。他们坚持汉族"华夷之辨"的儒家正统观念,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在明郑政权在同清朝政府的斗争中,又产生分据台湾对抗清朝的本土意识。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明朝遗民对抗满族统治的民族精神,在避居台湾后转化成热爱台湾这块不受清朝统治土地的本土意识。这种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的并存与互动,构成台湾汉族民众反抗清朝满族统治的两个思想层面。
- 陈名实
- 关键词:台湾民众民族精神本土意识
- 台湾的闽南籍民与地方自治
- 2013年
- 台湾光复以后实行的地方自治是以闽南籍为主的台湾民众长期努力的结果。明郑时期,闽南籍民众随明郑政权收复、开发台湾,形成自治的地方政府。台湾归清以后,闽南籍民众在朱一贵、林爽文等领导下发动反清起义,试图建立汉族在台湾的自治政权。日据时期,闽南籍台湾精英带领台湾民众争取民族自治权利,这些都对台湾光复以后国民党政权实行台湾地方自治产生重要影响。
- 陈名实
- 关键词:台湾民众民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