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07)

作品数:16 被引量:290H指数:8
相关作者:刘大锰姚艳斌李俊乾蔡益栋张百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矿业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煤层气
  • 6篇煤储层
  • 6篇储层
  • 4篇孔隙
  • 4篇
  • 3篇地质
  • 3篇渗透率
  • 3篇孔隙度
  • 2篇地震技术
  • 2篇水文地质
  • 2篇区块
  • 2篇煤层
  • 2篇含气
  • 2篇X-CT
  • 2篇沉积环境
  • 1篇导流能力
  • 1篇地层
  • 1篇地层特征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1篇刘大锰
  • 10篇姚艳斌
  • 8篇李俊乾
  • 6篇张百忍
  • 6篇蔡益栋
  • 3篇何灵芳
  • 3篇李鹏
  • 2篇张可铭
  • 2篇陈伟
  • 2篇闫涛滔
  • 2篇王连刚
  • 1篇郭晓茜
  • 1篇刘志华
  • 1篇贾国娜
  • 1篇何志勇
  • 1篇彭承文
  • 1篇李紫楠
  • 1篇邱华标
  • 1篇印婷
  • 1篇邱勇凯

传媒

  • 6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现代地质
  • 1篇煤炭技术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Acta G...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Scienc...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川南煤层气控气地质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通延川南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以其含气量高、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深度适中等有利条件引起了国内外煤层气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煤层气勘探活动最活跃的热点地区之一。该文从水文地质条件、构造条件、煤层埋深和围岩封闭条件4个方面探讨区内煤层气控气因素。结果表明水文地质条件和构造条件是延川南地区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为该地区煤层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张可铭蔡益栋何志勇张百忍
关键词:水文地质煤层埋深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油气资源综合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油气资源评价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支持下,利用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庆朝59区块进行资源综合评价应用,最终划分出4类有利区块,识别出2个有利井区。预测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简便易行,评价结果直观,可信度较高。应积极研发各类GIS软件功能,使其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领域。
陈伟刘大锰许露露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层次分析资源评价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的孔渗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28
2010年
煤的低孔、低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勘探和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选取华北河东、渭北、阳泉、晋城、大同和两淮等6个煤田,通过煤岩学特征测试、微裂隙分析和低温氮孔隙结构分析,对该区煤的孔渗发育特征及其控制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华北地区煤的孔隙度在2%~10%之间,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受3次煤化作用跃变所控制,在Ro,r约为1.2%附近达到最小值。矿物充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的孔隙度。华北地区煤的渗透率一般都在5×10-3μm2以下,渗透率与孔隙度呈显著的幂指数关系。无烟煤以微孔为主,孔隙度都在6%以下,渗透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裂隙的发育程度;而中低煤级煤的渗透率不仅受裂隙影响,也受煤中各级孔隙发育的影响较大。
刘大锰姚艳斌蔡益栋张百忍张可铭李俊乾
关键词:孔隙度煤层气
二连盆地善南洼槽阿三、阿四段层序地层特征与沉积演化
2011年
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和研究方法,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反射等标志,将善南洼槽阿尔善组阿三、阿四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并细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建立以体系域为单元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积相的构成、分布和演化规律,认为该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4大沉积体系,南北两侧陡坡带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东西两侧缓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相发育在洼槽中央。综合分析各层序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了善南洼槽有利的勘探区域。
印婷贾国娜李紫楠邱华标
关键词:二连盆地层序地层
郑庄区块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及开发前景分析
寻找煤层气富集高产区是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煤层气富集成藏的规律及开发潜力进行分析,为煤层气有利开发区的优选提供依据。本文从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三个方面,对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山西组3和太...
李俊乾刘大锰姚艳斌蔡益栋张百忍
关键词:沉积环境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渗透率
文献传递
大庆油田肇35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分布演化规律及有利相带预测被引量:8
2010年
肇35区块是大庆宋芳屯油田新开发的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主力勘探层位。综合各类地质数据及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浅湖两种沉积相类型,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泥岩等微相类型,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模板。垂向上,河口坝在葡上段较发育,砂岩分选较好,PI2小层为主要含油层位;水下分流河道在葡下段发育良好,PI51、PI52和PI7小层为主要含油层位。平面上,研究区主要以西北部和北部物源为主,砂体呈现西北厚、东南薄的分布特点。水下分流河道呈树枝状交叉合并,规模较大,沿河道延伸方向连续性好;河道末端及两侧发育片状、席状砂,厚度较薄,连续性好;河口坝砂体主要分布在河道末端,呈透镜状展布,规模较小。结合各沉积微相含油性、物性特征分析,在研究区预测了3类有利相带,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Ⅰ类有利相带区,在研究区分布面积较大;河口坝砂体为Ⅱ类有利相带区,在研究区分布面积较小且分散;席状砂为Ⅲ类有利相带区,仅在研究区南部发育。
陈伟刘大锰彭承文李鹏张百忍
关键词:沉积微相有利相带葡萄花油层
基于NMR和X-CT的煤的孔裂隙精细定量表征被引量:120
2010年
从实现精细化、无损化和定量化表征角度,报道了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微焦点CT扫描技术等对煤的孔裂隙类型、有效孔隙度、孔径结构分布和孔裂隙的空间配置等进行精细定量表征的新方法.研究发现:(1)煤的核磁共振横向驰豫时间(T2)为0.5~2.5,20~50和>100ms时所对应的3个谱峰分别代表了微小孔、中大孔和裂隙,谱峰越大则该峰所代表的孔裂隙越发育;(2)煤的三元组构中,矿物、有机组分和孔裂隙分别具有不同的CT数分布区间,通常孔裂隙的CT数都小于600HU,因此可通过CT数来重构孔裂隙的分布;(3)根据煤样核磁共振实验的T2截止值计算了煤的有效孔隙度,它是煤岩渗透率主要决定因素;(4)基于核磁实验和离心实验提出的"T2C法"有效地实现了对煤的孔径结构分布的重构;(5)采用高精度的微焦点CT扫描,实现了煤的孔裂隙的三维建模,完成了对孔裂隙的尺度及空间发育展布特征的精细描述.
姚艳斌刘大锰蔡益栋李俊乾
关键词:煤层气孔隙裂隙
地震技术在长治经纺矿区煤储层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长治经纺矿区勘探程度较低,又是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潜在区域。利用三维地震技术方法,掌握该矿区3号主采煤层发育的小于5 m的小型断层及陷落柱等构造的分布规律。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识别出走向东西的12条正断层和1条逆断层,在南部识别出多处陷落柱。将地震属性和钻孔测井参数结合,通过相干性比较提取了平均反射强度、最大波峰、均方根振幅和瞬时频率4种地震属性,定量地分析了煤厚、含气量和孔隙度的发育规律,对地质构造和储层物性等的综合分析,探明了煤层气的富集区和最有利开发区域位于研究区中部。
闫涛滔刘大锰姚艳斌何灵芳李鹏
关键词:煤储层地震属性含气量孔隙度
华北地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物性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对采自华北9个矿区10块煤岩样品进行了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显微组分分析、比表面积测试、显微裂隙统计和甲烷等温吸附试验,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物性特征,并结合华北煤的变质背景,探讨了其物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煤的变质程度和变质类型影响煤的显微组构、孔隙结构和裂隙演化规律,这是造成煤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微观分析表明,煤在不同的变质阶段,其大分子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造成煤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的大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李俊乾姚艳斌蔡益栋邱勇凯
关键词:显微组分比表面积
地震技术在煤层气储层研究与物性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随着我国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视,煤层气储层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煤层气储层内部结构特征的精细描述和刻画,以及对煤储层的含气性和渗透性预测,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煤层气藏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使得常规物理勘探方法难以对煤层气储层进行有效的研究,而地震技术则显示出其巨大优势。如利用地震技术解释煤储层构造;地震属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薄煤层厚度;叠前AVO反演技术、叠前弹性阻抗(EI)反演技术和叠后波阻抗(AI)反演技术对煤储层含气性的预测;叠前方位AVO反演技术和地震反射层的曲率属性分析技术对煤储层渗透性的预测。经研究及实践表明,地震技术在煤储层研究中的效果明显。
王连刚李俊乾
关键词:煤层气地震技术煤储层渗透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