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4006)

作品数:16 被引量:236H指数:9
相关作者:单新建屈春燕宋小刚张桂芳张国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台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地震
  • 12篇形变
  • 8篇汶川地震
  • 7篇同震形变
  • 7篇INSAR
  • 5篇D-INSA...
  • 4篇震源
  • 3篇地表形变
  • 3篇震源参数
  • 3篇滑动分布反演
  • 3篇D-INSA...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表破裂带
  • 2篇地震断层
  • 2篇断层
  • 2篇形变场
  • 2篇于田地震
  • 2篇玉树地震
  • 2篇破裂带
  • 2篇裂带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5篇单新建
  • 12篇屈春燕
  • 11篇宋小刚
  • 11篇张桂芳
  • 9篇张国宏
  • 8篇刘云华
  • 5篇汪驰升
  • 4篇韩宇飞
  • 4篇郭利民
  • 2篇胡植庆
  • 1篇唐攀攀
  • 1篇王长林
  • 1篇李卫东
  • 1篇王振杰
  • 1篇黄宝伟

传媒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地震学报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Acta G...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AR影像偏移量获取汶川地震二维形变场被引量:7
2012年
本文以ALOS卫星PALSAR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强度图像偏移量方法获得的整个汶川地震地表二维形变场显示,整个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全长约240km,从西南端的虹口往北东方向一直延伸到青川县附近,在虹口及北川县城所在地为两个形变量最大区域,偏移量可达4~6m,局部更是达到了6~8m.在高川乡附近出现一斜列拉分阶区,宽约8~10km.在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迹线南侧约12km处还有一条汉旺—白鹿次级破裂带,从漩口镇一直延伸到秀水镇,长度大约100km,在白鹿附近形变量较大,可达3~4m.另外在小鱼洞附近可见一个NW走向、长宽约10×5km、形变幅度达3~4m的连接以上两条破裂带的地表破裂带,性质为逆冲兼具左旋走滑.研究表明,利用SAR影像偏移量法能够获取近场几米量级的大形变量及客观揭示断层破裂迹线的真实形态和分段特征,可以成为野外观测、InSAR等手段的有益补充,综合以上几种观测手段,优势互补,我们可以构建更为真实的断层模型,进而对汶川地震的复杂破裂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刘云华屈春燕单新建
关键词:SAR影像亚像素汶川地震地表形变
D-InSAR技术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中的误差分析与应用被引量:24
2010年
选取长白山天池火山区15景JERS-1 L波段SAR存档数据,利用二轨法进行SAR差分干涉处理.最终用4景JERS-1数据获取了覆盖相似时间段的3幅D-InSAR形变图,提取了研究区1994~1998年的地表形变场.研究表明:远离天池火山的平坦区域形变微弱;从天池火山的山脚向上到2000~2200 m高程处,表现为逐渐增强的隆升形变,最高形变速率达到LOS(视线向)5 mm/a.尽管没有同期地面实测资料验证,但研究结论与2002~2005年的一等水准测量结果及地震活动性具有定性的一致性;与Kim的同期InSAR研究具有定量的可比性.在时间上向前延伸了对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形变监测时段,为研究长白山天池火山活动状态提供了更多的形变信息.
韩宇飞宋小刚单新建屈春燕汪驰升郭利民张桂芳刘云华
关键词:D-INSAR技术误差分析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
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反演汶川Mw7.9地震断层滑动分布被引量:33
2010年
通过综合分析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的地表破裂带空间分布及分段资料,结合InSAR干涉形变场资料,构建了五段断层几何结构模型,该模型与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结果在多数分段上基本一致;基于此五段断层模型,运用敏感性迭代拟合算法反演了汶川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获得了断层滑动分布及部分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基于余震精定位获得的地震断层倾角模型模拟的同震形变场与InSAR形变场吻合较好,且残差较小;反演的滑动分布主要集中于地下0~20 km,最大滑动量分别位于北川及青川等地区,最大可达到10 m;沿SW-NE走向,断层面的滑动方向主要以右旋兼逆冲形式为主,在汶川及都江堰地区以强烈的逆冲为主兼有一定右旋走滑分量,在北川及映秀地区以逆冲兼右旋运动为主,在平武及青川等地区则逐渐过渡为以右旋运动为主兼有一定的逆冲分量,其中汶川地区的平均滑动角为97°,北川地区的平均滑动角为11 9°,青川地区平均滑动角为138°.反演矩张量为7.7×10^(20)N·m,矩震级达M_w 7.9.
张国宏屈春燕宋小刚汪驰升单新建胡植庆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动分布反演震源参数
形变观测中小数据集PSInSAR的误差分析与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PS InSAR技术在微小形变的监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同时受到数据量的严重制约。本文以形变速率稳定的怀来县城为实验区,利用15景ASAR数据,依据主影像选择和高程改正选取了三种略有差异的模型分别进行PS处理,并对形变提取中的相位解缠、基线改正和高程改正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小数据集的相位解缠和高程改正在部分PS点上容易发生错误,但形变估计整体上能够正确反映实际情况。三个模型中MS(Multi-Reference Single Re-gression)模型得出结果最为可靠。小数据集解算的整体PS点质量不高,可以在满足PS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相位标准偏差阈值以提高解算的可靠性。
唐攀攀单新建王长林张桂芳
关键词:PSINSAR相位解缠
Earthquake deformation field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2010 Yushu M_s7.1 earthquake被引量:3
2011年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eavily damaged area can be determined by studying surface ruptures of seismogenic faults.If the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ruptures can be obtained shortly after they occur,then areas heavily damaged by an earthquake can be readily identified.The information can then be used as a guide for earthquake relief programs.In this paper,an intensity offset-tracking method applied to an ALOS PALSAR image is used to map the Yushu earthquake rupture and to identify the faults activated by the earthquake.Azimuthal displacement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surface rupture is about 55 km long,running from the epicenter to the southeast,trending N310°W,with a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1 m characterized by sinistral slip.The result of range displacement observations indicates that the north wall of the fault is dominated by decreases(i.e.,uplift in line of sight observations) ,whereas in the south wall of the fault,the range displacement is dominated by increases(drops in line of sight observations) .Given the position from which the images were recorded,this means that the north wall moves westward,and the south wall move eastward,i.e.,left-lateral slip motion across the fault.Finally,an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 using computer-assisted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shows that buildings near the fault rupture have been destroyed most heavily;therefore,the shape of the heavily damage belt is controlled partially by the fault rupture's geometry and the damage degree relates to the magnitude of displacement field.
LIU YunHuaSHAN XinJianQU ChunYanZHANG GuiFang
基于敏感性迭代拟合算法反演汶川MW8.0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
基于单一断层模型,运用敏感性迭代拟合算法反演了汶川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获得了断层滑动分布及部分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倾角线性变换的单断层模型模拟的同震形变场与InSAR形变场吻合较好,且残差较小,平均残差为0.11 ...
张国宏汪驰升屈春燕单新建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动分布反演震源参数
文献传递
汶川Ms8.0级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观测与研究被引量:46
2009年
利用InSAR技术,采用地震前后日本ALOS/PALSAR数据,提取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7个条带的地表同震形变场.每个形变条带南北向500 km,东西向70 km,7个形变场覆盖了映秀镇、都江堰、茂县、北川、平武和青川.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地表破裂带在北川—映秀断裂带上.地表破裂带从汶川县映秀镇西南震中附近一直到青川县苏河北侧,全长约为230 km.发震断层西北盘为抬升盘,南东盘断层附近,仍然表现为隆起区,显示出以逆冲为主的断层性质.在汶川县映秀镇西侧震中区,最大相对卫星视线向形变量达260 cm,如果全部换算成垂直形变,则两个区域的垂直相对形变达3.3 m.从北川至平通一带,卫星视线向形变范围在120-180 cm的隆起带.其中,擂鼓镇隆起形变范围170-180 cm,换算成垂直形变约在2.2-2.3 m之间.在青川苏河北附近,有70-80 cm范围的隆起形变.在雅安、峨眉山一带,以及射洪至重庆北侧一带有大范围沉降区.在重庆及其南侧区域有幅度在20-30 cm小范围隆起.由青川向东至广元、宁强一带,有形变幅度在60-70 cm的隆起区.整个形变场影响范围较大,四川盆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形变.
单新建屈春燕宋小刚张桂芳刘云华郭利民张国宏李卫东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活动性
汶川M_S 8.0地震前InSAR垂直形变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D-InSAR技术,选用汶川地震前日本ALOS/PALSAR数据,提取了汶川地震前4个条带的形变场,形变场覆盖了映秀镇、茂县、北川县、平武和青川县.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前形变场沿断层呈"凸"状对称形变分布特征,沿发震断层附近出现隆起形变,而远离发震断层两盘均出现下沉,且随着远离断层距离的增加,沉降幅度逐步增加.在断层两侧附近的平武、北川、安县、江油一带出现了大面积形变隆起,幅度为5~10 cm,且断层西侧抬升范围大于东侧.在映秀镇和汶川地震震中附近,沿断层两侧呈现出小范围斑块状隆起,范围在10~15 cm.该隆起区域与汶川震中位置和破裂最强烈段落基本一致.在远离断层的两盘区域出现沉降,绵阳至成都一带沉降范围在0~-10 cm之间,松潘至文县一带沉降范围在-5~-10 cm之间.研究表明对于处于闭锁阶段的逆冲断层,震前的垂直变形可能是其主要变形特征.虽然获得的震前形变变化可能存在5 cm的DEM和对流层大气延迟造成的误差,但这种震前垂直形变场变化趋势仍然存在,可能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单新建宋小刚韩宇飞屈春燕张桂芳张国宏
关键词:汶川地震
D-InSAR技术应用于汶川地震地表位移场的空间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利用7个条带共112景日本ALOS/PALSAR raw格式雷达数据,采用两通差分干涉处理模式,获取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层周围约450km×500km区域的同震形变干涉纹图。通过对干涉纹图的定性分析,确定了非相干带的分布范围,据此对相位连续条带和相位不连续条带采用不同的相位解缠方案,实现了7个条带的成功解缠,获得了数值化的干涉形变场图像,并通过形变等值线和跨断层形变剖面线等方法对干涉形变场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场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分布,形变范围很大,但主要集中在发震断层南北两侧各约100km的近场区。其中断层附近由西向东宽约30~15km,长约250km的区域为非相干带,是本次地震中变形最强烈并伴有地表破裂发生的区域,其形变梯度已超出InSAR测度能力。在非相干带两侧宽度各约70km,具有清晰可辨连续完整并向发震断层收敛的包络状干涉条纹区域是次一级形变区,距离发震断层越近,形变梯度和幅度越大,其视线向位移为北盘沉降,南盘抬升。相对于数据条带南北边缘,北盘最大累积沉降量约-110^-120cm,出现于汶川和茂县东北,在理县南震中附近也有一大面积沉降区,沉降位移约为-55^-60cm。南盘最大累积抬升量约120~130cm,出现在映秀西侧震中区,都江堰北及北川附近。南北盘之间的相对最大形变量约240cm,出现在映秀西侧震中附近及都江堰北。在发震断层两侧距非相干带各约70km以外的远场区,干涉条纹稀少,形变量很小,仅在±10cm以下。跨断层形变剖面表明,断层附近及其上盘形变梯度差异大,变形非均匀性突出,而下盘形变过程相对平稳。这些形变差异反映了断层活动的非均匀性及逆断层变形的复杂性。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运动模式是上下盘相�
屈春燕单新建宋小刚张桂芳张国宏郭利民刘云华韩宇飞
关键词:D-INSAR汶川MS8.0地震地表形变
基于D-InSAR技术的唐山万达广场地区沉降监测及其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唐山市万达广场南边为煤矿区,由于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直接影响到城市建筑物的安全,因此,采用D-InSAR形变监测手段获取煤矿区及周边地区的沉降时空分布特征显得尤为重要。收集了2004年~2008年唐山市万达广场及周边地区的3景ENVISAT ASAR数据,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来研究地面沉降对万达广场建设及周边地区的影响,获得了两期地面沉降结果,并将结果结合GIS技术对广场的建设进行安全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唐山煤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从2004年开始没有再向万达广场的方向扩展,所以不会影响万达广场的建设,从而保证了广场的顺利建设和周边地区安全、有序的发展,也进一步验证了D-InSAR技术在煤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
黄宝伟宋小刚王振杰单新建
关键词:D-INSAR地面沉降煤矿区安全性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