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05220144)

作品数:4 被引量:88H指数:4
相关作者:杨利华张丽华贾秀领张全国姚艳荣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玉米
  • 3篇夏玉米
  • 1篇氮磷钾
  • 1篇冬小麦
  • 1篇行距
  • 1篇玉米产量
  • 1篇整齐度
  • 1篇植株
  • 1篇田间
  • 1篇田间分布
  • 1篇统筹
  • 1篇品种搭配
  • 1篇品种间
  • 1篇种间
  • 1篇株高
  • 1篇株高整齐度
  • 1篇籽粒
  • 1篇籽粒灌浆
  • 1篇夏玉米产量
  • 1篇小麦

机构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4篇杨利华
  • 3篇姚艳荣
  • 3篇张全国
  • 3篇马瑞崑
  • 3篇贾秀领
  • 3篇张丽华
  • 1篇马瑞昆

传媒

  • 2篇玉米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种植样式对高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株高整齐度的影响被引量:63
2006年
在种植密度7万株/hm2条件下设置40、50、60、70cm等行距和40+80cm大小垄5种种植样式进行试验,以50cm等行距种植产量最高,较60、70和40+80cm处理增产5.15%~5.77%;40cm等行距种植产量次之;40+80cm大小垄与40、60、70cm等行距种植产量无显著差异。高密度夏玉米最佳种植样式应为50cm左右等行距,最优行株比约为1.821∶。行距缩小,公顷粒数、千粒重和株高整齐度呈提高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高密度种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负影响。5种种植样式的次生根层数与条数无显著差异。
杨利华张丽华张全国姚艳荣贾秀领马瑞崑
关键词:夏玉米行距
夏玉米品种间籽粒灌浆与产量形成特性的差异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为了解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产量形成特性的差异,应用12个新育成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籽粒灌浆速率、含水量和百粒体积变化及产量形成进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授粉后6-12 d,产量〉9 000 kg/hm^2的4个品种平均籽粒灌浆速率分别比产量8 000-9 000 kg/hm^2和〈8 000 kg/hm^2的8个品种平均值高57.58%和107.42%;灌浆高峰出现时间较早,较其它产量水平的品种提早6 d左右,授粉后18 d的籽粒干重分别高出其它水平23.2%和64.8%,产量建成早。籽粒灌浆期内,产量〈8 000 kg/hm^2品种的籽粒含水率较高,百粒体积较小,而产量〉9 000 kg/hm^2品种的籽粒含水率较低,百粒体积相对较大。这对于产量建成和后期脱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张丽华杨利华张全国姚艳荣贾秀领马瑞昆
关键词:玉米籽粒灌浆
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的定义与计算被引量:5
2006年
为了能定量描述作物在田间种植分布均匀程度,文中给出了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蜂巢式布局,群体中相邻植株(包括与异行相邻株)间距离相等是分布最均匀的种植样式,故可将植株田间布局近似蜂巢式的程度定义为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当给出种植密度后,以蜂巢式布局理论上的相邻株间距离为标准,去计算田间实际种植株间距与该标准的离匀系数,即得到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它是涵盖了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及植株田间相对位置的种植样式综合指标,比单独行距能更确切地反映作物田间布局状况,为更好地研究种植样式与产量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角度。文中还在理论上分析了行距与密度对分布均匀度的综合影响。
杨利华马瑞崑
关键词:植株分布均匀度
冬小麦、夏玉米品种搭配及氮磷钾统筹施肥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为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全年总产和肥效,试验在全年N、P、K肥施用总量分别为630、296、302 kg/hm2的情况下,探讨了上下茬配额及品种搭配对全年总产量的影响。4因子裂区设计,主处理为上下茬品种搭配,副处理、副副处理及次副副处理分别为N、K、P在上下茬的分配比例。品种搭配、K处理、N×P、N×P×K对年总产作用极显著,P处理、品种搭配×P×K作用显著。石新733与郑单958搭配,N平均分配,冬小麦施2/3的PK肥、夏玉米施1/3,是获取全年高产的最优方案,并突破了19 500 kg/hm2。N、P、K上下茬平均分配、或小麦均施2/3、或玉米均施2/3,都不利于全年高产。
杨利华马瑞崑张丽华姚艳荣张全国贾秀领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