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6205)
-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照亮徐明海张伟王成运李清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闭式循环喷雾冷却蒸发换热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在闭式循环喷雾冷却试验系统上,以蒸馏水为工质,研究了喷雾流量、表面结构对喷雾冷却换热性能的影响。从对流换热和蒸发换热比例关系的角度,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热流密度、换热系数、对流热流密度均随表面温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蒸发换热份额却随表面温度的升高和流量的降低而增加。槽面强化换热的机理在于其较高的蒸发换热能力,但流量越大强化换热效果愈弱。分别对光面和槽面的数据进行了无量纲拟合,得到了各自反映蒸发换热特性的无量纲准则方程,可方便用于工程设计。
- 张伟王照亮徐明海
- 关键词:喷雾冷却蒸发换热
- 3ω法研究微尺度下铂丝自然对流换热被引量:5
- 2012年
- 建立了测量微细丝表面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系数3ω法模型。利用3ω法测量了直径为10.6μm水平和垂直方向铂丝表面室温下的空气换热系数。水平和垂直铂丝产生的三次谐波比较接近,结果说明,微尺度下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以导热为主,自然对流作用可以忽略。基于3ω线法原理,引入形状因子并提出了微尺度下铂丝表面换热系数的理论计算模型。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远大于大尺度下的值,主要原因是铂丝的面积体积比值大。
- 王照亮梁金国唐大伟
- 关键词:自然对流换热导热
- 微结构表面封闭式喷雾冷却传热特性被引量:11
- 2012年
- 以蒸馏水为工质,在闭式循环喷雾冷却系统上,变化喷雾流量,研究了表面几何结构对喷雾传热性能的影响。从对流换热和相变换热比例关系的角度,对喷雾换热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表面相比,微结构表面可明显增强喷雾换热强度,这主要归因于相变换热的增强。表面温度较低时,直肋面换热效果最好;增大流量,光面换热增强,而直肋面变化不明显。表面温度较高时,方肋面换热效果最好;随着流量增大,所有面换热均增强。对于微结构表面,相变换热份额均大于50%,故而以相变换热为主;而光滑表面,即使在温度较低时,相变换热份额也大于20%。临界热流密度与三相接触线长度正相关,流量为15.9mL/min时,方肋面、直肋面和光面的临界热流密度依次为159.1,120.2,109.8W/cm2,蒸发效率分别为96.0%,72.5%,67.1%。
- 张伟王照亮徐明海
- 关键词:喷雾冷却相变换热临界热流密度
- 封闭式喷雾冷却系统启动时间
- 2011年
- 以蒸馏水为冷却工质,对冷凝器内置的封闭式光滑表面喷雾冷却系统进行了启动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喷雾系统不同模块最优启动顺序为冷凝器、泵和加热器。采取6种不同的启动顺序,启动后加热表面的温度不均匀度均小于0.25℃。在最优启动顺序下,研究了冷却水流量、泵高度、加热功率和喷雾流量对启动时间的影响。随冷却水流量和喷雾流量增加启动时间缩短,随泵高度增加启动时间略微增大,随加热功率增大启动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启动时间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喷雾流量、冷却水流量、加热功率及泵相对于加热表面的高度。喷雾工质流量由10mL/min增大到35mL/min时,封闭式喷雾系统的启动时间缩短了5 000s。同样操作条件下,封闭式系统的启动时间比开放式系统延长15%~20%。
- 王照亮马永张伟赵欣
- 关键词:喷雾冷却启动性能驱动力
- 闭式循环喷雾冷却传热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分别以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为工质在闭式循环喷雾冷却系统上研究了喷雾流量、表面结构、喷雾工质对传热性能的影响。从对流换热和相变换热比例关系的角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随喷雾流量的增加,热流密度增加、相变换热份额降低。当水喷雾流量为227.1 g/min、表面温度为74.32℃时,热流密度达到6.8×105W/m2;表面温度对换热有较大影响,温度越高换热性能愈强,无水乙醇的换热始终强于蒸馏水,特别是表面温度较高时,强化换热效果更为明显;其相变份额同样始终大于蒸馏水,表面温度为50℃、流量同为27.52 g/min时,蒸馏水的相变换热份额仅为20.4%,而无水乙醇的达到55.5%。微结构表面虽然减弱了对流换热能力,但减薄了液膜厚度,增强相变换热能力,使换热效果大幅提升。给出了反映表面温度影响的无量纲准则方程。
- 张伟王照亮徐明海
- 关键词:喷雾冷却热流密度
- 电厂CO_2捕集工艺夹点分析与过程集成节能被引量:13
- 2012年
- 电厂一乙醇胺(MEA)法烟气CO2捕集(CCS)工艺换热网络能量流密集,固有能耗高,对该工艺进行过程集成节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CO2捕集工艺换热网络的夹点分析说明该换热网络存在跨越夹点的热量传递。冷热物流的总复合曲线特征说明了CO2捕集工艺固有能耗高的特性。对换热网络进行调优并提出了节能技术方案:①在夹点之上利用MEA贫液的部分高温位热量加热预吸附塔再生气;②采用MEA再生塔产生的湿CO2混合物作为驱动热源,跨越夹点设置一台氨吸收式制冷机以替代CO2液化所需部分制冷量。基于过程集成节能提出的换热集成节能措施可有效降低CO2捕集工艺固有能耗,使蒸汽耗量降低21%,冷却水耗量降低17.2%,CO2液化所需低温冷却公用工程降低43.4%。
- 王照亮王成运李清方张建
- 关键词:CO2捕集夹点分析节能
- 飞秒激光热反射法用于纳米薄膜界面热阻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纳米薄膜界面热阻在纳米结构热输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相对于金属纳米薄膜,非金属纳米薄膜界面热输运规律更为复杂。采用改进的双波长飞秒激光光热反射法(TDTR)实验系统,测试了金属纳米薄膜、非金属纳米薄膜分别与不同介电基体之间的界面热阻。薄膜-基体德拜温比可以近似作为衡量界面声学失配程度的度量,德拜温比接近,非金属纳米薄膜界面热阻比金属纳米薄膜界面热阻大2-3倍,主要原因是电子-声子耦合作用增强了金属薄膜界面热输运能力。
- 李凤名李晓彤苑昆鹏王照亮
- 关键词:界面热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