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J0372)
- 作品数:14 被引量:77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烈邹忠东王瑜张再重陈少全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诊治经验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胰源性门静脉高症症21例,均有胰腺炎病史,其中3例合并假性囊肿,1例合并胰尾部癌。10例有上消化道大出血。结果:16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指征:胃底静脉重度曲张或伴有食道静脉曲张,既往有上消化道大出血史,以及门静脉主干有血栓形成。手术方法:脾切除是基本方法,胰周纤维化明显者联合胰体尾切除;假性囊肿行囊肿-空肠Roux-en-y式吻合;胰尾癌行胰体尾切除;有食管静脉曲张者附加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门静脉主干有血栓者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H型分流术。5例行非手术治疗。结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较为少见,其诊断和治疗有不同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特点,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对于胃底静脉曲张较轻、无出血史者可非手术治疗,随着胰腺原发病的控制和血栓再通,胃底静脉曲张也可好转或停止发展。
- 王烈王瑜姚和祥陈少全邹忠东
- 关键词:高血压门静脉外科手术胰腺炎
- N-乙酰半胱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与二次打击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与二次打击的防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SAP组(n=24)、SAP+NAC组(n=24)和假手术组(n=6)。建模后3、6、12、24h,取腹主动脉血液和小肠、胰腺、肺脏、肝脏组织。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各时段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胰腺、肺脏、肝脏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SAP组各时间点血液TNF-α、IL-6、DAO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6、12、24h胰腺、肺脏、肝脏MPO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SAP组比较,SAP+NAC组各时间点血液TNF-α、IL-6显著下降(P〈0.05或P〈0.01),6、12、24h三个时间点DA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12、24h胰腺、肺脏、肝脏MPO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NAC可有效防护SAP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并可减轻胰腺、肺脏、肝脏遭受二次打击的严重程度。
- 邹忠东张再重王瑜陈少全涂小煌王烈
-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细胞因子
- 大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早期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早期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SAP患者31例,其中12例(对照组)行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19例(治疗组)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大黄浸液胃管注入,治疗3 d。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测定血浆TNFα-、IL-6及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血浆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较早,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内毒素的含量于治疗开始后逐渐升高,而治疗组内毒素的含量在治疗短时间内升高后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滤过能大量清除血浆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大黄能较好地改善胃肠功能、降低血液内毒素含量,两者早期联合应用能提高临床疗效。
- 邹忠东王烈姜胜波王瑜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滤过细胞因子类炎症介质内毒素类
- 胰岛素瘤15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对肿瘤行局部切除术11例,胰体尾切除3例(近期Ⅰ例采用保脾术式),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15例病例中,平均年龄40岁,其中1例异位胰岛素瘤;肿瘤位于胰头7例,胰体尾5例,胰颈2例,肠系膜1例。术前影像诊断明确肿瘤定位10例(67%),其余5例不能定位,经术中超声定位。术后胰瘘2例,术后昏迷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胰岛素瘤均表现Whipple三联征,定性诊断不难,关键在于术前及术中定位。术前不能明确定位者,应联合术中超声明确肿瘤部位。胰岛素瘤手术方式多为单纯肿瘤摘除;在单纯肿瘤摘除中常规使用超声刀。
- 邹忠东马留寺王瑜王烈姚和祥
- 关键词:胰岛素瘤外科手术
- 胰腺囊性肿瘤126例外科诊治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肿瘤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腹部超声、cT和MRI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0.8%(109/120)、93.4%(114/122)和96.3%(103/107)。126例均查血清肿瘤标记物,CAl9-9升高18例(14.3%),CEA升高10例(7.9%)。开放手术105例,腹腔镜手术21例。肿瘤局部摘除术11例(含腹腔镜手术5例),胰腺节段切除术5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0例(含腹腔镜手术10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6例(含腹腔镜手术6例,联合肝部分切除术1例,联合胃、结肠切除术1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4例,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38例(含4例联合门静脉和/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全胰切除术2例,剖腹探查术及肿瘤活检术5例。126例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胰瘘(B、C级)发生率为12.7%,术后出血(B、c级)发生率为7.1%。11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72个月不等,中位随访时间52.4个月。总体5年生存率为80.5%。其中非浸润性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96.4%,浸润性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40.7%。结论大多数胰腺囊性肿瘤为良性,部分为恶性或有恶变及转移潜能。无临床症状且较小的良性肿瘤可严密随访。有临床症状或有恶性征象者应积极手术治疗。非浸润性肿瘤宜选择功能保留性手术,浸润性肿瘤应做规则性胰腺切除并区域淋巴结清扫,必要时行联合脏器切除。
- 邹忠东张再重姚和祥王烈
- 关键词:胰腺肿瘤外科手术
- 慢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
- 2010年
-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其中左侧门静脉高压症16例,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5例。其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多普勒超声,CT和MR等影象学检查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有时须行MRA或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治疗左侧门静脉高压症可行脾切除术,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有出血史者可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必要时加行脾切除术。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患者恢复良好,脾亢纠正,15例行上消化道内镜复查,曲张静脉消失或仅有轻度曲张,10例有出血史者未再发性出血。结论:注意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的同时应注意SMV—PV阻塞所致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
- 王烈邹忠东姚和祥王瑜陈少全
-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门静脉高压症
- 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腹腔造口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腹腔造口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病人腹腔造口后应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处理的效果。结果:粘贴式负压冲吸器使用后能早期在胰周引流处形成清洁、坚实的腔壁,有效避免感染,坏死组织能较快清除干净,腹腔脏器肿胀较早消退,胰瘘愈合提前,使渗出较早停止,切口皮肤干燥,皮肤切缘肉芽新鲜,伤口能随着冲洗逐渐靠拢。明显减少伤口换药次数、敷料消耗量及工作强度。结论:对于腹腔造口患者伴有大量胰周渗出及脏器肿胀的病人,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是控制胰瘘、坏死渗出、保护脏器及切口皮肤的高效工具,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邹忠东陈少全王瑜刘海波张再重王烈姚和祥
- 关键词:暴发性急性胰腺炎腹腔减压
-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的诊治经验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胰源性门静脉高症症21例,均有胰腺炎病史,其中3例合并假性囊肿,1例合并胰尾部癌。10例有上消化道大出血。结果:16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指征:胃底静脉重度曲张或伴有食道静脉曲张,既往有上消化道大出血史,以及门静脉主干有血栓形成。手术方法:脾切除是基本方法,胰周纤维化明显者联合胰体尾切除;假性囊肿行囊肿-空肠Roux-en-y式吻合;胰尾癌行胰体尾切除;有食道静脉曲张者附加贲门食道周围血管离断术;门静脉主干有血栓者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H型分流术。5例行非手术治疗。结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较为少见,其诊断和治疗有不同于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特点。手术效果良好。对于胃底静脉曲张较轻,无出血史者可非手术治疗,随着胰腺原发病的控制和血栓再通,胃底静脉曲张也可好转或停止发展。
- 王烈王瑜姚和祥陈少全邹忠东
-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
- 大黄早期辅助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大黄早期辅助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SAP患者接受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辅以大黄浸液胃管注入,治疗3d,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测定血浆TNF-α、IL-6及内毒素的含量,治疗前后予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胃肠功能较早恢复;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血浆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内毒素的含量也明显降低。结论:大黄早期联合应用血液滤过能大量清除血浆细胞因子,阻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较好地改善胃肠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降低SAP患者内毒素血症及继发性肠源性感染的几率,提高临床疗效。
- 邹忠东王烈姜胜波
- 关键词:胰腺炎血液滤过
-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及其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SAP组(n=18),采用逆行十二指肠胰胆管注射50%牛磺胆酸钠溶液制备SAP模型;SAP+SFI组(n=18),建模前2 h给予SFI 10 mL/kg(体质量)预处理。假手术(SO)组(n=6)。建模成功后3,6,12 h,分别取下腔静脉血液、胰腺和肝脏组织,并记录腹水量。光镜下观察肝胰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淀粉酶和ALT水平;半定量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的表达;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SAP组肝胰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腹水量、血清淀粉酶和ALT水平随时间推移不断升高,显著高于SO组(P<0.01);肝脏TNF-αmRNA表达明显升高,术后6 h最显著,均显著高于SO组(P<0.01或P<0.05);肝脏NF-κB活性明显增强,术后3h最显著,均显著高于SO组(P<0.01或P<0.05)。与SAP组相比,SAP+SFI组各时点肝胰病理改变程度、腹水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液淀粉酶和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肝脏TNF-α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或P<0.05),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SFI对大鼠SAP具有防护作用,并能减轻其肝损伤。保护肝脏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进而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mRNA表达水平有关。
- 邹忠东张再重唐力军王烈涂小煌王瑜
-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参附注射液肝损伤核转录因子-ΚB炎症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