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98)

作品数:16 被引量:153H指数:8
相关作者:尚彦军林达明王开洋吴锋波张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11篇天文地球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地质
  • 4篇岩石力学
  • 4篇岩体
  • 3篇地应力
  • 3篇岩爆
  • 3篇花岗岩
  • 3篇工程地质
  • 2篇地质结构
  • 2篇地质解释
  • 2篇地质强度指标
  • 2篇第三纪
  • 2篇动态控制
  • 2篇断层
  • 2篇岩体结构
  • 2篇岩性
  • 2篇雁门关隧道
  • 2篇淤积
  • 2篇生态地质
  • 2篇水库
  • 2篇水库淤积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北京安捷工程...
  • 2篇北京城建勘测...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中国铁路设计...

作者

  • 19篇尚彦军
  • 7篇吴锋波
  • 7篇林达明
  • 6篇王开洋
  • 6篇李坤
  • 3篇张巍
  • 2篇蒋毅
  • 2篇傅冰骏
  • 2篇李丽慧
  • 2篇王松
  • 2篇杨志法
  • 2篇马雪梅
  • 1篇曲永新
  • 1篇金淮
  • 1篇张平松
  • 1篇吴琦
  • 1篇孙元春
  • 1篇李世煇
  • 1篇张翔
  • 1篇黄志全

传媒

  • 5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Journa...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Scienc...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变型岩爆三要素分析及岩爆势表达被引量:28
2013年
在已建立的应变型岩爆五因素综合判据基础上,通过现场地质调查、统计分析和运用关系矩阵法,对所涉多个因素和指标进行归类合并,形成包括最大切向应力σθ,岩石抗拉强度Rt和岩体完整性指数K v等3个主要独立参数的经验拟合表达式rb t vP(θ/R)K=σ,用来表征岩爆趋势和强度(简称岩爆势Pr b)。对岩爆强度的无、弱、中和强等4个级别,提出3个分级界限值(1.7,3.3和9.7)。概算深度H=1 000和2 000 m(侧压系数λ=1.0)时Pr b结果分别为3.3和6.5,相当于弱岩爆上限值和中岩爆中间值。工程实例检验应用进一步表明该岩爆势指标的科学合理性。
尚彦军张镜剑傅冰骏
关键词:岩石力学岩爆地应力
中国东部1177年前的古堰科学与工程亮点分析
它山堰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鄞江镇,是中国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从833年唐朝初建成的1177年以来,一直在为它所在地鄞西平原发挥着阻咸(即防止海水入侵)蓄淡,排洪、引灌的作用。本文从该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8个方面揭示分析...
尚彦军杨志法李丽慧陈思光
文献传递
从不同成因的岩性看地应力差别及岩爆分级界限
对13个国家和地区近1200组的现场实测地应力数据对比发现:浅表高地应力常出现在侵入岩和变质岩中,而沉积岩中的高地应力通常出现在大埋深情况下。高级变质岩中地应力大于低级变质岩、深成侵入岩中地应力大于浅成侵入岩。沉积岩中最...
尚彦军王开洋李坤
关键词:地应力岩性岩爆
文献传递
工程地质岩组与岩体质量分级在岩石工程中应用对比被引量:26
2013年
在多不良地质体存在条件下,不同建设阶段岩体质量级别判别结果常会出现较大差别,成为岩石工程建设中争论焦点之一。岩体质量分级可给出相应力学参数,但对复杂地质体的变形破坏模式难以区分,影响到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案的制定。结合岩石工程目标,在地层岩性对比和相应物理力学特性区分基础上,划分出的工程地质岩组,成为了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分区和工程规划的重要基础。在岩石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还需有岩体质量分级作为依据。前者是以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观点为基础的较大范围的定性分类,抓住地质体关键内因之一的岩体地质建造和构造改造来分类,有利于得出相应变形破坏模式;后者以单指标或多指标来计算评判岩体质量好坏,包括了工程岩体本身和所处地质环境因素。在岩石工程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上,它们的依据和应用各有所长,对工程地质问题的大尺度超前预报和工程设计起着不同作用,而又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结合起来运用可发挥合理解释变形破坏模式和对比不同阶段判别结果的工程效果。结合雁门关隧道工程,给出它们的应用情况对比,以便于其在不同工程建设中更好地区别运用。
尚彦军陈明星王开洋孙元春杨树俊李坤
关键词: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分区岩体质量分级
从施工地质灾害看岩体结构动态控制作用被引量:11
2013年
在我国岩石工程规模加大、趋深而施工扰动范围趋广和趋强的今天,难以避让的不良地质体中常出现的施工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工期和造价的极重要因素。工程实践观测到以不良地质体为主的岩体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对快速、高强度工程开挖扰动的响应很复杂。理论上需认识不同层次和不同部位岩体变形破坏反映出的结构动态变化和调整,对其控制作用和工程调控需从相互作用时间变化角度加以表述,同时为"短进尺"等地下工程施工经验提供依据。通过总结、回顾岩体结构控制论发展和适用性,结合岩石工程中不良地质体有关的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实践,提出基于变形破坏时效性的岩体结构动态控制观(DDC)。以平行于背斜轴部展布的上公山隧洞围岩施工地质灾害导致工期延误和方案多次变更为例,说明岩体结构动态变化是工程施工扰动作用的集中体现和客观结果。本文结果或可为深入研究岩体变形破坏时效性提供一定地质基础。
尚彦军李坤王开洋
关键词:岩石力学不良地质体施工地质灾害
泥质膨胀岩崩解物粒径分布与膨胀性关系试验研究被引量:36
2013年
崩解性是膨胀岩最基本的特性之一,但在膨胀岩膨胀性的快速判别指标中少见关于崩解性及崩解物的定量指标。因此,有必要开展膨胀岩崩解物粒径分布特征和崩解性与膨胀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对膨胀岩的快速判别进行补充。以浙江台州黑洞、蛇蟠岛和新疆大阪隧洞泥质岩样品为例,进行了干燥饱和吸水率和干燥饱和崩解试验,并分析了干燥崩解物粒径分布特征、耐崩解性指数及其与基于干燥饱和吸水率的膨胀性判别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膨胀岩膨胀性的强弱与其崩解物的最大含量粒组颗粒粒径、有效粒径和耐崩解性指数呈反相关关系。膨胀岩崩解物粒径分布的差异性对其膨胀性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张巍尚彦军曲永新孙元春林达明王开洋
关键词:膨胀岩膨胀性崩解粒径分布
由工程事故反思论及“生态地质工程学”被引量:1
2013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异常天气频发、全球性自然灾害严重和日益加剧的形势下,我国众多水电、核电等大工程快速上马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影响、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这是一个极需深入思考、有待联合攻关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从全国乃至全球角度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而不仅局限在某一部门或行业内,进行反复论证,以实现工程—经济—社会—环境—能源和资源复杂巨系统的和谐调控和可持续发展。在对众多地质工程事故及其有关灾害反思基础上,作者认为有必要从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系统总结以往工程失败或事故教训,建立交叉学科"生态地质工程学",推动复杂巨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这样才能超出单纯工程选址安全性和岩土体稳定性评价的狭隘工程安全理念,更好地实现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尚彦军傅冰骏蒋毅李坤
关键词:水库淤积
等位线追踪法在井间电阻率成像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5
2010年
井间电阻率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工程应用很广泛的方法,其关键技术之一是反演方法,目前国内外主要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综合国内外各种资料,本文借鉴医学CT引进等电位线的研究角度来进行电阻率反演追踪成像,根据测得的电流、电位推导出反演视电阻率的解析解,并在野外相对复杂的场地进行反演成像实践及解释,相对传统算法等位线追踪法计算简单快捷有效,反演成像精度比较高.该法可以结合传统的有限元等数值方法进一步研究以提高精度.
林达明尚彦军王松张平松
关键词:地质解释工程应用
中国东部1177年前的古堰科学与工程亮点分析
它山堰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鄞江镇,是中国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从公元833年唐朝初建成的1177年以来,一直在为它所在地鄞西平原发挥着阻咸(即防止海水入侵)蓄淡、排洪、引灌的作用。本文从该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8个方面揭示...
尚彦军杨志法李丽慧陈思光
文献传递
Deposition rate and interaction of human-riverine from height increase and permanent function of an 1180 years weir in Southeast China
2014年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enriching the quantification model of human-riverine interactions and its anthropogenic impact by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one of the four most famous historical hydraulic projects in China,the Tuoshan Weir.It was constructed in 833 AD and had trajectories of natural resilience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maturity more than thousand years.Extensive historical data and maturation procedure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were used judiciously to examin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long-term water conservancy system with agriculture,urbanization and civilization of Ningbo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Southeast China.Interaction framework is assessed from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deposition rate(DR)is calculated by analyzing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the Tuoshan Weir heigh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lining DR during the 1180 years guaranteed the beneficial role the Tuoshan Weir played in spite of some negative river responses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decrease of fresh water-retention capacity.The following up revamped workings and well matured hydraulic system around the Tuoshan Weir also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designed mission of the weir.We conclude that hydraulic system matur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roper function and life span of huge hydraulic projects.
SHANG YanJunPARK Hyeong-DongYANG ZhiFaCHEN SiGuangLIN DaMing
关键词:FLOODING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