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203)

作品数:16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秦川许黎黎鲍琳琳李枫棣袁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病毒
  • 9篇流感
  • 7篇小鼠
  • 6篇禽流感
  • 5篇禽流感病
  • 5篇禽流感病毒
  • 5篇流感病毒
  • 4篇动物
  • 4篇动物模型
  • 3篇疫苗
  • 3篇流行病
  • 2篇流感疫苗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季节性
  • 2篇季节性流感
  • 2篇季节性流感疫...
  • 1篇性状
  • 1篇性状遗传
  • 1篇研究生教育
  • 1篇药物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0篇秦川
  • 8篇许黎黎
  • 6篇鲍琳琳
  • 5篇袁静
  • 5篇李枫棣
  • 4篇于品
  • 4篇姚艳丰
  • 4篇吕琦
  • 3篇邓巍
  • 2篇陈霆
  • 2篇谷松至
  • 1篇索勋
  • 1篇谢正德
  • 1篇魏强
  • 1篇朱华
  • 1篇徐艳峰
  • 1篇黄澜
  • 1篇李彦红
  • 1篇刘江宁
  • 1篇许黎黎

传媒

  • 8篇中国比较医学...
  • 5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Pediat...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0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7N9禽流感的研究现状及对未来的思考被引量:20
2014年
始发于2013年3月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给我国卫生、农业与经济带来了严峻而巨大的挑战,尽管目前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随后出现的散发病例提示H7N9卷土重来的势头已现端倪。对于H7N9禽流感,目前仍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基于此,本文将对目前H7N9禽流感的流行发展势态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目前未知、但亟待解决的关键论题和研究方向,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秦川
关键词:动物模型
用液相芯片方法同时检测流感病毒H5N1和H7N9亚型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液相芯片(Multi-analyte suspension array,MASA)技术建立一种同时对H5N1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对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和欧洲生物信息学中心(The european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EBI)核酸数据库中已有的H5、N1、H7和N9核酸片段进行比对分析,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的相关资料,设计简并引物和探针,将合成的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进行偶联,建立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H5N1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和其它常见亚型(H1N1、甲流H1N1、H5N2、BH3N2和H9N2)的标本。建立了一种快速的流感病毒分型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检测H5N1和H7N9,用已知基因型的样本对这种方法进行验证显示它的特异性很好。灵敏度分析实验也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对含有5个拷贝的样本进行有效的检测。利用液相芯片技术研制的H5N1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流感病毒H5N1和H7N9亚型的快速、灵敏、特异性的检测及鉴定。
袁静鲍琳琳魏强秦川许黎黎
关键词:液相芯片技术流感病毒H5N1亚型
H7N9禽流感病毒小鼠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建立H7N9禽流感病毒小鼠感染模型。方法 1×108,1×107或1×106TCID50H7N9禽流感病毒原液(A/Anhui/1/2013)滴鼻感染BALB/c小鼠。主要观测指标:临床症状、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载量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被感染的小鼠表现为竖毛、弓背、体重下降;病理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感染后第2天开始在呼吸道脱落细胞中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或病毒分离方法在肺、肾、脑、肠、脾等组织检测到病毒;感染后14 d在小鼠血清中血凝抑制试验特异性抗体效价达到160;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结论 H7N9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与人类禽流感感染疾病的基本特征相似,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工作基础。
朱华许黎黎鲍琳琳邓巍陈霆吕琦李枫棣袁静徐艳峰黄澜李彦红刘江宁姚艳峰于品雍卫东魏强张连峰秦川
关键词:动物模型BALBC小鼠
新型H7N9病毒在同居小鼠中的传播途径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传播能力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进行传播。方法 H7N9病毒感染小鼠后与同居小鼠合笼,研究同居小鼠的临床变化指征、病毒复制情况、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以及病理变化。以同居小鼠分泌物接种其他小鼠,观察同居小鼠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病毒。结果 H7N9病毒可以在肺组织、肠组织和脑组织中复制,并可以在同居小鼠中传播。H7N9病毒感染小鼠其咽、眼分泌物以及粪便均具有感染性,其中尤以咽拭子的传播风险最高。结论 H7N9病毒可以不通过适应就感染小鼠,并引起小鼠间传播。被感染小鼠分泌物具有感染性。
鲍琳琳朱华邓巍许黎黎陈霆吕琦李枫棣袁静徐艳峰黄澜李彦红刘江宁姚艳丰于品秦川
关键词:小鼠黏膜
华北地区埃博拉病毒莱斯顿亚型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华北地区埃博拉病毒莱斯顿亚型的分布和流行情况,为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华北地区动物园及养殖场的多种哺乳动物血清,对其进行埃博拉病毒莱斯顿亚型的检测。结果采集各种哺乳动物血清共109份,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未检出阳性样品。结论埃博拉病毒尚未在华北地区流行,应加强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知识宣传,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谷松至许黎黎鲍琳琳姚艳丰秦川
关键词:埃博拉埃博拉病毒流行病学
新型禽源人流感病毒(H7N9)的小鼠感染模型和传播模型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新型禽源人流感病毒(H7N9)小鼠模型和可能的H7N9致病性和传播力研究。方法 H7N9病毒感染小鼠,并与同居小鼠合笼,研究同居小鼠的临床指征变化,病毒复制情况,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以及病理变化。通过观察同居小鼠的发病情况等方面研究H7N9病毒在同笼小鼠中的传播能力。结果研究表明H7N9病毒能有效地感染小鼠并造成致死,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感染小鼠并引起病理等改变。结论建立了H7N9小鼠模型,并对小鼠通过接触传播感染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深入研究传播力奠定了基础。
陈霆鲍琳琳朱华邓巍许黎黎吕琦李枫棣秦川
关键词:流行病小鼠
H7N9禽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的适应性
2014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H7N9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感染与致病能力,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在BALB/c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通过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及比对探寻适应的分子机制。结果禽流感H7N9 A/Anhui/1/2013病毒,经过在小鼠体内进行9次传代后,对鼠肺适应株与野生型毒株进行基因比对,发现适应株HA基因,NA基因以及PA亚基共发生了4个有义突变。结论禽流感H7N9 A/Anhui/1/2013病毒经连续传代后基因发生突变,但对病毒的毒力以及致病力影响仍需后续实验验证。
李枫棣鲍琳琳朱华邓巍许黎黎吕琦秦川
关键词:连续传代
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血清与H7N9禽流感病毒交叉反应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人群是否具有对新发H7N9流感病毒具有交叉保护,并反向检测了雪貂产生H7N9抗血清与H1/H3/H5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方法利用血凝抑制试验和微量中和实验检测疫苗免疫后人群转阳血清对A/Anhui/1(H7N9)病毒中和作用及雪貂H7N9抗血清与A/California/07/2009(H1N1)、A/PR/8/34(H1N1)、A/Brisbane/59/2007(H1N1)、A/Brisbane/10/2007(H3N2)、A/Shenzhen/406H/2006(H5N1)和A/Vietnam/1203/2004(H5N1)等不同亚型病毒的中和作用。结果季节性流感疫苗受众者转阳血清与H7N9病毒反应HI及中和抗体反应均为阴性,雪貂H7N9抗血清与H1/H3/H5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反应HI及中和抗体反应均为阴性。结论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人群不具有对新发H7N9流感病毒交叉保护,并且反向验证了H7N9病毒抗血清与H1/H3/H5亚型流感病毒亦无交叉免疫反应。
吕琦鲍琳琳许黎黎邓巍李枫棣袁静于品姚艳丰秦川
关键词:季节性流感疫苗
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比较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对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进行比较。方法对4—6周的BALB/c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其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操作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小鼠内眦静脉对于刚刚开始操作的实验人员来说更容易上手;小鼠尾静脉注射相比内眦静脉注射难度稍高,且实验之前需多次训练方可熟练操作。结论小鼠内眦静脉注射是一种操更简便,且成功率更高的小鼠静脉注射方法。
陈霆李枫棣邓巍秦川
关键词:尾静脉注射
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致病性、传播力研究及进化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2011年底导致香港红嘴鸥死亡、并与深圳死亡患者分离株高度同源的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致病性及传播力进行预警,同时对其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对新发H5N1病毒进行感染性评价,证实其是否确实具有在人类细胞中增殖的能力,并对新发毒株在细胞及小鼠中的感染性进行评价,并对其在小鼠群体中的传播力进行研究。同时,还基于HA蛋白序列对新发病毒进行遗传分析,确定其进化地位。结果新发H5N1病毒在体外对人源肺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性,对小鼠的致病性相比目前毒力最强H5N1毒株及WHO推荐的禽流感疫苗制备株较弱,可在小鼠群体间进行有效传播,但诱发机体体液免疫保护程度较弱。结论新病毒进化地位属于Clade 2.3.2.1,为近年来的国内主流流行株,其进化的过程中暂未发生导致致病性增强的正向选择事件。
袁静许黎黎鲍琳琳吕琦李枫棣于品秦川
关键词:H5N1病毒传播力进化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