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SKLURE2013-1-01)

作品数:7 被引量:8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元征胡聃马克明郭振陈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城市
  • 2篇多尺度
  • 2篇绿地
  • 2篇保护地
  • 1篇多样性
  • 1篇遮阴
  • 1篇指数平滑法
  • 1篇生态影响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分析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温度
  • 1篇住宅
  • 1篇住宅区
  • 1篇外生菌根
  • 1篇外生菌根真菌
  • 1篇微气候
  • 1篇温度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西南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胡聃
  • 3篇马克明
  • 3篇李元征
  • 1篇于盈盈
  • 1篇原佳佳
  • 1篇马生丽
  • 1篇武小钢
  • 1篇郭振
  • 1篇张富华
  • 1篇王晓琳
  • 1篇陈云
  • 1篇孙凡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全球陆地保护地与城市距离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在城市用地和保护地都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保护地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在急剧缩小,然而这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城市对保护地的负面影响具有尺度效应,且随着距离的接近,负面影响也将加剧,因此保护地与城市距离的远近可成为衡量负面影响大小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全球保护地和大城市及城市用地分布数据,对全球、洲际、地区和国家尺度1950–2010年城市与保护地距离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4个尺度上,保护地与城市的距离都在不断缩小。欧洲和西欧是保护地与城市距离最近的洲和地区,而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则是距离最远的洲和地区。在面积排名前20的保护地大国中,中国是保护地与城市平均最近距离最小的国家,其与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平均最近距离在2010年仅为143.5 km。(2)根据城市与保护地距离的现状及其变化,可将保护地排名前60的国家分成5类:(a)距离很近,靠近速度慢,如西欧国家;(b)距离近,靠近速度适中,如中国、美国;(c)距离较近,靠近速度快,如沙特阿拉伯、厄瓜多尔;(d)距离较远,靠近速度较慢,如巴西、加拿大、俄罗斯联邦;(e)距离远,靠近速度较快,如澳大利亚、非洲大多数国家。(3)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生物多样性较高的保护地将面临被城市影响的境地。该结果以期引起大家对全球保护地与城市距离急剧缩短现象的关注和警惕。
范边马克明
关键词:缓冲区多尺度
城市菌根真菌多样性、变化机制及功能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菌根真菌能够与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具有改善宿主植物矿质营养、增强抗逆性、改良土壤结构等重要生态功能。城市化过程中气候、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因素的改变,对菌根真菌的多样性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城市菌根真菌的研究多侧重对其空间分布及群落组成的简单描述,缺乏针对城市典型生态现象及生态问题系统性的探讨。分别从城市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变化、影响机制及功能应用等3方面进行了综述,全面揭示城市菌根真菌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的复杂性,发现当前研究存在多样性评估简单化、研究层次单一化、内在机制现象化及功能应用停滞化等问题,认为今后应建立更为系统、综合、标准的研究体系以深刻而准确地认识与理解城市化对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城市微生物资源的保存及绿地系统维持提供理论依据。
陈云马克明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城市绿地城市化
全球陆地保护地60年增长情况分析和趋势预测被引量:9
2015年
保护地建设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掌握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保护地规划和建设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研究在时间跨度、空间尺度以及结果对比方面的不足,本文基于世界保护地数据库(World Database of Protected Areas,http://www.protectedplanet.net),对全球、洲际、地区及国家尺度1950–2013年陆地保护地的增长情况进行描述和短期预测。结果发现:(1)全球保护地增长速率不断加快,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2)洲际和地区保护地发展大致呈现3种增长趋势:在美洲及大洋洲,多数地区的保护地增长速率一直在加快;在亚洲和欧洲,多数地区的发展高峰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在非洲,多数地区的发展高峰为20世纪70年代及21世纪前10年。(3)各国保护地建设存在不平衡性,仍有近一半国家的陆地保护地比例小于10%,但这种差距随时间的推移有缩小的趋势。(4)绝大部分保护地增速均匀性低的国家分布在非洲。(5)虽然全球的《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在2020年预计不能完成,但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国家有望如期达到目标。本文结果为未来保护地规划和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范边马克明
关键词:多尺度均匀性
北京城区人工构筑物对比邻绿地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选取城市中分布最广的两类人工构筑物——沥青和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构筑物-绿地梯度样带法,观测这2类典型城市构筑物对比邻绿地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分析不同构筑物的质地、面积、形态等构筑物特征对土壤水、热分布的影响强度及范围。研究显示:1)夏、秋季在构筑物-绿地梯度样带上,绿地土壤温度在比邻构筑物端(a点)处最高,并且白天中午、傍晚时段a点温度显著高于梯度上其他观测点和对照点;2)绿地土壤含水量在比邻构筑物端(a点)处最低,而且土壤含水量变化在梯度样带上从a点至远离构筑物端的对照点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受城区土壤蒸散、人工灌溉、土壤地下生物量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3)梯度样带上土壤温度(T)和水分(W)与离a点距离(D)均呈现幂函数定量关系,即沥青样地T=0.7708(579.4957-0.9984D)0.5843,W=0.1970(0.0505+0.1347D)0.2262;混凝土样地T=0.7615(583.7027-1.0986D)0.5746,W=0.2224(-0.6019+0.3473D)0.0595。4)在构筑物-绿地梯度样带上,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受构筑物影响幅度大概在0—100 cm之间,而且随构筑物质地及分布格局、城市气象以及绿地构成、结构、人工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马生丽武小钢孙凡李元征胡聃原佳佳张富华
关键词:绿地土壤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城市不同遮阴环境下光强和光质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大量高层建筑的出现,城市建筑作为人工构筑物,形成了与自然环境不同的人工遮阴环境,这种人工环境可能会对其下生长的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研究人工建筑遮阴与自然遮阴环境之间的差异,北京市典型高层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光环境进行了测量,发现建筑和冠层显著改变其遮阴微环境的光强和光质。两种遮阴下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天空自然辐射的9.09%和5.50%,遮阴处的光合有效辐射均小于200μmol m^(-2)s^(-1),低于多数城市植物的光饱和点。与天空自然辐射相比,建筑遮阴处蓝光在光合有效辐射中所占比例(B/P)、蓝光与红光的比例(B/R)以及蓝光与远红光的比例(B/FR)升高,且高于冠层遮阴,红光与远红光的比例(R/FR)没有显著变化,而冠层遮阴下R/FR则低于天空自然辐射。建筑遮阴下光质的改变可能会对植物的光合产生积极作用,并可能影响到植物的形态及生理反应。窄波段和宽波段两种不同积分方法对R/FR没有显著影响,采用宽波段积分得到的B/R低于窄波段,但降低幅度很小,在植物光合生理研究方面两种积分方法可以通用。
于盈盈胡聃王晓琳李元征韩风森
关键词:光谱变化
基于ENVI-met的北京典型住宅区微气候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55
2015年
基于三维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以北京典型住宅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实况及设有屋顶绿化两种场景下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对研究区的微气候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微气候ENVI-met模型经过多次参数校正后,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接近,能较好反应微尺度气候的分布特征;屋顶经过简单的绿化后具有较好的降温增湿效果,使研究区平均温度降低了2—3℃,相对湿度增加了2.7%,风速由0.32—2.70 m·s-1降低至0.40—1.11 m·s-1,整体下降了0.34 m·s-1。ENVI-met通过三维模型可有效地应用于微气候模拟评价中,对评估当地微气候设计和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秦文翠胡聃李元征郭振
关键词:微气候住宅区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