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MZ032)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建世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艺术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社会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铜工艺
  • 2篇
  • 2篇藏族
  • 1篇彝族
  • 1篇银器
  • 1篇身份
  • 1篇田野调查
  • 1篇铜佛
  • 1篇铜佛像
  • 1篇黔东南苗族
  • 1篇族群
  • 1篇族群关系
  • 1篇族群身份
  • 1篇族群文化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生态
  • 1篇凉山彝族
  • 1篇化生
  • 1篇佛像
  • 1篇白族

机构

  • 7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张建世

传媒

  • 2篇中国藏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民族研究
  • 1篇西藏研究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瓦寨村藏族银铜工艺调查被引量:6
2008年
昌都嘎玛乡一带的银铜工艺以打制佩饰和宗教用品为主,十分有名。在原料、工具等技术层面上有一般银铜工艺的共性,但在器物种类、造型、图案等方面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了系统研究,主要选择瓦寨村进行深入调查。这里的银铜工艺传承久远,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手工业,并形成了开放的社区传承模式。改革开放后银铜工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主要的工艺传统和地方特色得以保持,现在呈现出兴盛的局面。近10年来,虽然有一些工匠迁居外地,但主要的工匠和工艺传统仍然保留在村内。
张建世
关键词:藏族
藏族地区市场与新华村白族的银铜工艺发展被引量:6
2009年
在藏族地区的很多城镇都分布有云南的银铜工匠,且数量不少,值得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从来源地与藏族地区关系的层面,探讨了云南新华村白族的银铜工艺与藏族地区市场的关系。文章描述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华村的工匠们开拓藏族地区市场的历程和经营方式。指出藏族地区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对新华村乃至鹤庆县白族银铜工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藏族、白族的文化交流,丰富了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
张建世
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调查被引量:13
2008年
以翁达岗村为代表的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打制大型佛像为主的鲜明特色,在藏族地区最为有名。具体的工艺与一般的铜匠工艺相比,在原料、工具与制作工艺方面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传承历史久远,长期以来形成了开放的社区传承模式。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一种作坊手工业与包工队式的经营模式。主要的工艺传统得到保持,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兴盛的局面。
张建世
关键词:铜佛像
凉山彝族银器制作工艺现状调查被引量:7
2008年
凉山彝族有佩带银饰和使用银器的传统。工艺的传承现在还持续不断。银器制作是一种家户式的手工业,具有固定和流动两种生产销售方式。分布十分分散,除县城外,很多乡镇甚至一些村庄中都有银匠分布。现在凉山彝族银匠已逐渐往城镇迁移,这是现在银匠分布的一大特点。加工工艺主要有锤揲、錾刻、镂空、掐丝、镶嵌、焊接几种方法。整个工艺并不复杂,但银器的造型图案富有彝族特色。凉山彝族的银艺文化现在呈现出兴盛的状况,根本原因是彝族有佩戴银饰的传统习惯,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也导致了银饰需要量的增加。彝族银匠制作的银器基本上是销售给本族人,或为本族人加工银器。近年来银艺文化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主要的传统还是得以保持。
张建世
关键词:凉山彝族银器传承
民间工艺文化的田野调查方法初探——以西南少数民族银饰为例
<正>民间工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领域,也是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领域,它涉及了技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相关的文化意义、情感,等等。对于这样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研究对象,从不同的学科切人进行研究,能得到自己独特的看法。以前的研究主...
张建世
文献传递
西南地区传统银饰工艺与族群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西南地区大多数地方的银匠是一个流动的人群,他们在一定地域内的一些族群间流动。银饰工艺的基本技术是一种超越族群的体系,不同族群的银匠都在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基本技术加工银饰,但银(铜)饰的种类、造型、图案在不同族群间呈现的却主要是差异。银饰工艺在不同层面上既联系又区分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另一个层面展现了西南地区多族群之间既联系又区分的错综复杂的族群关系。
张建世
关键词:族群身份族群文化族群关系
黔东南苗族传统银饰工艺变迁及成因分析——以贵州台江塘龙寨、雷山控拜村为例被引量:24
2011年
黔东南苗族传统银饰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工艺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迁,表现出了"兴盛"、"变异与延续并存"等不同的变迁模式。由佩饰佩戴习俗及其他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所构成的文化生态是促其变迁的动因。从这种文化生态观的角度来理解传统工艺的变迁,可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张建世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文化生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