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006023) 作品数:7 被引量:146 H指数:6 相关作者: 岳平 杨金虎 纳丽 李宏宇 张强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 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民勤与周边土地覆盖变化及对沙尘模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民勤与周边地区2005年的Landsat-5TM影像和1∶25万的DEM资料,在ArcGIS的支持下,对GRAPES_SDM沙尘模式中原有的20世纪80年代的地面信息进行更新与对比,在此基础上就2010年4月23日至25日的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土地覆盖更新前后的数值模拟对比试验,并结合民勤站的沙尘浓度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模式中原有的土地覆盖信息相比,民勤及周边地区2005年的沙地、草地、耕地、水体、湿地面积明显减少,城乡用地变化不大;土地覆盖变化影响了模式输出的起沙通量和沙尘浓度的范围与强度。一方面,土地覆盖的更新使得起沙总体上有所减弱,且影响程度随过程的增强而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土地覆盖变化对地面沙尘浓度的影响具有初期性、移动性和尺度适应性,同时也显著地改变了沙尘浓度的垂直分布。此外,起沙过程中土地覆盖信息的更新有利于民勤站沙尘浓度模拟值接近观测值,表明沙尘模式中的土地覆盖信息应该具有现势性。 蔡迪花 赵建华 李耀辉 段海霞 郭铌 杨启国关键词:沙尘暴 土地覆盖变化 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林芝与四川盆地温江地区晴天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 被引量:12 2012年 分析了2008年青藏高原林芝地区与四川盆地温江地区无降水条件下地表辐射、湍流通量和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及月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季风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林芝与温江地区地表辐射和湍流通量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际变化周期,季风期受云的影响,日循环规律变得不是非常规则.季风对林芝地区地表能量分配影响极大,季风前感热通量占主导地位,季风期和季风后(夏、秋节)潜热通量是净辐射的主要消耗项;温江地区全年潜热在净辐射的分布中占主导地位,感热通量的作用和土壤热通量相当.林芝地区年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21,温江地区年平均仅为0.14;季风前(3-5月)、季风中(6-7月)和季风后(8-9月),林芝地区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20、0.19和0.20,温江地区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13、0.11和0.14. 岳平 李耀辉 张良 杨金虎 王若安 殷晓荣关键词:青藏高原 季风 湍流通量 地表反照率 宁夏春、夏、秋季干旱与降水集中期及集中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2013年 应用宁夏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候降水量序列资料,计算了春、夏、秋季3个季降水的集中期、集中度和干旱Z指数,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讨论了3季的集中期、集中度与旱涝程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50a来宁夏春夏秋干旱等级均呈加剧趋势,秋季加剧更明显,3季中中部干旱带加剧最严重,南部山区次之,北部最小.春季集中期无明显变化趋势,但集中度有上升趋势,夏季集中期、集中度缓慢下降,秋季集中期、集中度变化不明显;近10a来3季集中度明显增大,春夏两季集中期推迟.春季降水集中度对干旱没有显著影响,但首场透雨出现早晚对干旱影响显著,透雨出现偏早,干旱等级低,反之亦然;夏季集中期对干旱影响不显著,但集中度显著影响干旱,集中度高,雨涝发生概率越大,集中度低,干旱发生概率大;秋季集中期、集中度对干旱都有影响,集中度高,集中期早,雨涝发生概率大,反之干旱出现概率大. 纳丽 郑广芬 任少云 许建秋关键词:干旱 降水集中期 降水集中度 宁夏春、夏、秋季干旱与降水集中期及集中度的关系 应用宁夏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候降水量序列资料,计算了春、夏、秋季3个季降水的集中期、集中度和干旱Z指数,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讨论了3季的集中期、集中度与旱涝程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纳丽 郑广芬 任少云 许建秋关键词:干旱 降水集中期 降水集中度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地表能量通量及闭合率 被引量:31 2011年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简称SACOL站)2008年的湍流、辐射、土壤温度和通量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能量分配特征,讨论了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热量储存对地表能量闭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全年获得的净辐射约为2.269×103 MJ/m2,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年总量分别为1.210×103 MJ/m2、1.117×103 MJ/m2和0.069×103 MJ/m2;能量平衡各分量季节变化明显,日变化呈单峰型。从各能量分量占净辐射的比例来看,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净辐射主要以感热形式加热大气。草原生长期的能量闭合率为86.8%,非生长期的能量闭合率为76.5%。与未考虑0—5cm深度的土壤热量储存相比,草原生长期能量闭合率提高了11.3%,非生长期能量闭合率提高了12.0%。 岳平 张强 杨金虎 李宏宇 孙旭映 杨启国 张建忠关键词:黄土高原 能量通量 宁夏近50a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2012年 利用宁夏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侯降水量序列资料,研究了表征降水量时间分配特征的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空间分布与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夏降水PCP与PCD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中北部PCP比南部山区偏早1候,PCD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北部1年中最大降水出现的时间变率较大,且出现极端降水的可能性比中南部大;1961-2010年全区PCD与PCP呈微弱的下降趋势,但近20 a PCD明显增大,PCP显著推迟;PCD与PCP显著正相关,PCP出现得越晚,PCD集中度越高;各地的PCD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以及年日最大降水量都有非常好的正相关性,正相关中心区位于北部的惠农、陶乐、中卫,中部的盐池、麻黄山和南部山区的大部,上述地区降水越集中,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以及年日最大降水量越大,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将越大;宁夏汛期降水多雨年各地降水更集中,且大降水中北部大部易出现得早,南部出现得晚;中高纬的北极涛动和低纬的南海季风对宁夏降水集中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北极涛动偏弱的年份,南海季风爆发偏早的年份,宁夏各地年降水比较集中。 纳丽 李欣 朱晓炜 钱华 李伏虎关键词:降水 集中度 集中期 黄土高原地表能量闭合特征及土壤通量参数化 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简称SACOL站)2008年夏季晴天的湍流、辐射、土壤温度和通量梯度观测资料,确定了晴天土壤热参数,并结合土壤热流量板测量的温度积分法把实际测量通量推算到地表;讨论了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热量储存对地表能量闭合率的影响;建立了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夏季晴天平均土壤热容量为1.23×106 J.m-3.K-1;能量平衡方程中,以5cm埋深处HFP01SC热流量板观测值(G5)表示土壤热通量时,SACOL站地表能量闭合率为75.7%.采用温度积分法,将HFP01SC的直接测量结果校正到地表(Gs)后,地表能量闭合率可以达到81.8%;0~5cm土壤层的热量储存对能量平衡的贡献为6.1%.模型计算得土壤热通量(Gm)与Gs之间的线性回归斜率为0.973(显著性水平为0.1‰).(H+LE)与(Rn-Gm)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地表能量闭合率为81.7%.表明模型与温度积分法计算计算土壤热通量非常接近,但通过参数化方法计算时仅需要知道Rn即可. 岳平 张强 赵文 成华 李宏宇 王若安 张建忠关键词:黄土高原 湍流通量 MJO与ENSO的相互作用及其对ENSO发展趋势的预测 ENSO是全球海气相互作用中最显著的现象,而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则是热带地区最稳定的季节内振荡现象。ENSO和MJO的活动异常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变化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另外,MJO的异... 琚建华 米瑞芝 严欣 罗婷文献传递 中国地区地面观测积雪深度和遥感雪深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4 2012年 比较了气象台站观测和卫星遥感(SMMR、SSM/I、AMSR-E)的积雪深度两种资料在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之间关系的异同性.结果表明:两种资料在积雪稳定区的分布比较一致,积雪深度的大值区位于东北地区、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对于季节性积雪区且积雪深度不大的区域而言,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在江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台站观测的积雪深度大于遥感得到的积雪深度;平均而言,两种资料获得的积雪深度在各地区基本一致.在新疆北部和高原南部,二种资料的年际变化存在着差异,在新疆北部,台站观测大于遥感得到的积雪深度,而在高原东南部遥感大于台站观测积雪.近30a来,两种资料获得的积雪深度在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新疆北部为增加趋势,青藏高原有减少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东北地区,近30a来两种类型资料的年际变化趋势呈相反变化.两种资料在新疆北部的相关最强;东北、青藏高原其次;而高原东南部最差,在使用时应加注意.青藏高原地区的两种积雪资料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信号"基本一致.青藏高原地区积雪与东北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之间的相关最为显著.资料间的差异性并不影响高原地区积雪对中国夏季降水"信号"的应用. 李小兰 张飞民 王澄海关键词: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