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76)
- 作品数:21 被引量:150H指数:9
- 相关作者:方富熹刘国雄卿素兰张丽锦刘玉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4~7岁儿童对生物目的指向性的认知发展模式被引量:1
- 2007年
- 采用结构式访谈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情景的动画方式,系统探查4~7岁儿童在目的指向性维度上的本体区分、因果认知发展模式以及在此维度上的朴素生物学"理论"的形成。结果表明:(1)4~7岁儿童在目的指向性维度上进行本体区分的认知发展模式,经历了从低到高4种发展水平,即目的论模式——基于动物模式——基于生物模式——基于本体区分模式;(2)4~7岁儿童对目的指向性的因果认知与本体区分表现出一致性发展模式,表明学前儿童在目的指向性维度上逐渐形成了朴素生物学"理论";(3)5~6岁是儿童对目的指向性认知的快速发展期,领域知识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年龄和领域任务的影响。
- 卿素兰
- 关键词:学前儿童领域知识
- 反事实思维与因果推理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4年
- 反事实思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常常影响因果推理和归因。国外许多研究者对他们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和机制进行了研究。该文对这些研究成果与分歧进行综述 。
- 卿素兰罗杰方富熹
- 关键词:反事实思维因果推理归因
- 儿童核心领域朴素“理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5年
- 核心领域朴素“理论”是目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学前儿童已获得丰富的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且大量的实验证明4岁儿童已经拥有心理理论,但是他们是否还具有其他核心领域朴素“理论”,这些朴素“理论”的发展是否具有同步性等问题,仍然是发展心理学领域中争论的焦点。该文介绍了核心领域朴素“理论”的研究新进展,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卿素兰罗杰方富熹
- 关键词:朴素心理学研究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学前儿童心理理论
- 幼儿对条件警告的理解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考察幼儿对条件警告这种常见社会规则的理解。方法:通过给4、5、6岁幼儿呈现一系列图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结果:绝大多数幼儿都能指出孩子违反,随年龄增大能指出妈妈违反、双违反的人次百分比逐渐增多,其中4岁组没有人能指出妈妈违反,5岁组没有人能指出双违反;幼儿对条件警告中不同角色违背检测存在"角色效应"和"同侪违背优先检测效应";多数幼儿还不能将条件警告理解为双条件规则。结论:幼儿对条件警告的理解呈明显的发展趋势,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养策略。
- 刘国雄方富熹
- 关键词:幼儿儿童心理学社会规则教养
- 学前儿童对生物衰老的认知被引量:15
- 2005年
- 按照“朴素理论”的要素设计研究任务,研究一探查学前儿童能否以衰老这一生命特征为标准做出生物和非生物的本体区分,以及能否对衰老做出生物性而非意图的因果解释;研究二进一步探查学前儿童对生物衰老特性(普遍性和不可逆性)的认知。结果显示, 4、5、6岁学前儿童在分类作业中的认知成绩随年龄逐渐提高,而在因果解释中,各年龄组儿童都不用心理意图作为衰老的原因;他们对衰老的认知与其对生长的认知密不可分;学前儿童对衰老两个特性的认知不同步;由研究结果可以推论, 6岁儿童在衰老维度上具有了较稳定的朴素生物理论。
- 朱莉琪方富熹
- 关键词:衰老学前儿童
- 学前儿童朴素情绪理论的发展被引量:3
- 2009年
- 对情绪的心理层面的理解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中出现得相对较迟的能力,他们如何通过愿望和信念等不同的心理状态对人们的情绪做出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采用不同策略推测情绪的能力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本研究结合主人公愿望是否得到满足的状态,通过利用图片故事个别测查的方法探查了90名3~5岁学前儿童在"内容错误信念"任务中对他人情绪的推测。结果显示,年幼儿童、尤其是3岁幼儿的高兴情绪理解受其对情境是否满足愿望的认知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积极情绪偏差效应";学前儿童对情绪的认知表现出从不能采用信念—愿望策略到错误地采用信念—愿望策略、到正确采用信念—愿望策略的发展模式,且其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落后于其错误信念理解的"滞后效应"。结果还显示幼儿的惊奇情绪判断不仅由信念成分决定,也受愿望理解的影响。这些结果突显出心理状态在儿童情绪理解中的重要作用,揭示出学前儿童相对完整的朴素情绪理论发展模式。
- 刘国雄方富熹
- 关键词:情绪认知心理理论错误信念
- 4—7岁儿童依据对繁殖的朴素理解区分植物和非生物的认知发展被引量:7
- 2006年
- 以152名4—7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访谈和判断选择任务探查他们对植物繁殖的认知。结果发现,①4—7岁儿童对植物繁殖的认知可分为不理解、部分理解和确切理解三种水平,儿童在入学后7岁能依据对植物繁殖的朴素理解区分植物与非生物;②通过降低材料难度和任务形式要求的难度,可以有效地发掘年幼儿童的认知潜能,即大部分6岁学前儿童就能够理解植物繁殖;③任务难度的改变对处于部分理解水平的5、6儿童影响更为显著:使他们在选择任务上的认知成绩优于访谈任务,对有明显果实和种子植物的认知优于无明显果实和种子植物的认知。
- 张丽锦方富熹
- 关键词:学前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繁殖
- 儿童情绪伪装能力的发展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该文介绍了国外儿童情绪伪装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近期研究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最早在 4岁出现情绪伪装的认知能力 ,6岁时这种能力得到完善 ;儿童对情绪伪装认知能力和对物理属性的表面与真实的区分能力具有潜在的一致的认知基础 ;儿童情绪伪装能力的完善和错误信念的获得有关 ;文化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儿童的情绪伪装的发展。
- 刘玉娟方富熹
- 关键词:儿童错误信念社会化
- 纵向再探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模式被引量:18
- 2009年
- 本文作者前不久完成的一项横断设计研究中,以自编的心理理论量表测查比较了中美两国3~5岁儿童的有关发展。量表包括五项任务:(1)不同的愿望;(2)知与不知;(3)不同的信念;(4)内容错误信念和(5)伪装的情绪。研究发现两种不同文化群体儿童对上述任务的理解均表现出稳定一致的发展次序,两者的次序大致相同但具有重要差别:我国儿童的理解次序如从易到难排列如上所列,这一次序与美国儿童的差别在于我国儿童先理解"知与不知",然后是"不同的信念",而美国儿童则恰好相反。这一研究结果对了解不同文化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次序是十分有意义的,但问题是经由横断设计的量表研究所确立的发展次序能否准确地描述个体儿童的纵向进展呢?为此本研究使用了相同的测量工具对参加过横断研究的北京3岁儿童(时间1)在他们4岁(时间2)和5岁(时间3)时进行了焦点追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测查时间的延伸,个体儿童的作业成绩不仅逐步提高,而且这种提高符合量表任务的发展次序。通过应用格特曼(Guttman)和雷氏(Rasch)测量模型对这一结果的分析,再一次证实我国个体儿童的有关发展次序与欧美文化儿童的发展次序大致相同并且有重要的差别。本研究的结果不仅能为横断研究中个别差异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而且深化了人们对心理理论发展机制的认识,即把心理理论的发展看作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下不断扩展和深化的概念建构过程。但对这一推论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 方富熹Henry M. Wellman刘玉娟刘国雄亢蓉
- 关键词:学前儿童
- 幼儿对基于信念的惊奇情绪的认知发展被引量:2
- 2007年
- 采用简化的错误信念任务,考察了90名3~5岁幼儿对自己或他人信念证伪引发的惊奇情绪认知及其错误信念理解。结果显示,3~5岁幼儿对自身或是故事主人公信念证伪之后的惊奇情绪理解表现出显著的发展趋势,其归因均以情境定向为主,只有极少数幼儿提到了相应的信念状态。3、4、5幼儿对他人、以及自身错误信念的认知基本是一致的,通过率分别为一半左右、76.7%、93.3%。幼儿对惊奇情绪产生原因的逆向推理能力在3~5岁之间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这一能力显著差于其错误信念认知,且略低于其顺向预测能力。这些结果揭示出幼儿很早就发展的心理理论以及心理表征技能在惊奇情绪理解中的作用。
- 刘国雄方富熹
- 关键词:惊奇错误信念情绪认知心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