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Z-YW-Q10-4-1)
- 作品数:9 被引量:352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成金何丹金凤君周璟杨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工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以广东和广西为例被引量:25
- 2011年
- 工业生产是人类主要的经济活动,资源投入与效益产出、污染排放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工业生产的资源环境效率。论文设计了工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即TOPSIS模型和DEA的SBM模型,通过TOPSIS模型对资源投入、经济效益和污染排放分别进行指标集成和综合考察,SBM模型将环境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评价模型而考察各空间决策单元的工业生产效率。SBM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两广地区形成工业发展有效率和无效率两大集群,广东的珠江三角洲、粤北、粤东与粤西南沿海地市和广西的桂西、桂西南地市多为有效率,而桂东、桂北及粤西北地市多为无效率并连续分布成面;工业无效率主要源于资源过度消耗和非期望产出,两广在减排工业废水、废气和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方面有很大的改善潜力。
- 王成金杨威许旭刘鹤
- 关键词:工业经济资源投入环境污染生产效率
- 城际集装箱交流枢纽的识别及其物流特征--以中国铁路运输为例被引量:14
- 2010年
- 集装箱流反映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枢纽城市在区域经济网络中具有重要地位,主导着物流网络的运行。依据图论原理,构筑了枢纽城市的识别模型,融合了城市交流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对集装箱枢纽进行识别,发现中国形成了21个集装箱枢纽,以沿海港口城市为主,枢纽牵引的集装箱交流体系显示"区域—门户"空间结构明显。然后分析了枢纽集装箱流的距离衰减规律,采用Pareto和Newling模型进行拟合,确定了主要衰减参数,Pareto模型的衰减系数b显示其数值越高,集装箱牵系的城市影响越限于近距离,Newling模型的递增系数b1为正值说明枢纽附近存在影响塌陷区,最高影响不邻近枢纽。同时依据有向图的矢量属性揭示了枢纽集装箱流的集散规律,发现枢纽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呈明显的非均衡性,邻近地区形成影响塌陷区,一定距离范围内形成主影响区,各枢纽的本底决定了其主影响区明显不同,虽然各城市的辐射峰值和吸引峰值不同,但其集聚和扩散通道往往一致。
- 王成金
- 关键词:枢纽城市中国铁路
- 近20年京津廊坊地区城市增长模拟和预测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历史数据,采用SLEUTH模型,对京津廊坊地区城市增长和土地利用演化进行模拟。模拟过程中,通过获取模型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演化模拟的最佳模型参数系列,实现SLEUTH模型的本地化,重建了研究区1985—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历史动态演化过程,并模拟其未来动态扩展趋势,为研究区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最后,通过对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出影响北京、天津和廊坊市城市扩展的第一主成份因子分别是人口—文化—经济因子、经济因子和经济—环境因子。
- 何丹金凤君蔡建明
- 关键词:SLEUTH模型元胞自动机
- 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被引量:62
- 2011年
- 以山东省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GIS技术支持下的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方面8个单因子构成该研究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了四种煤炭塌陷的未来情景,进行了研究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单因子评价和四种情景下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情景1(现状塌陷)中,可高强度开发(很适宜)的用地为7476.9hm2,占总面积的32.6%;较为适宜建设的土地为4967hm2,占21.6%;较不适宜与不适宜的土地共占33.49%。情景4(最终塌陷)中,适宜用地为4084.21hm2,占总面积的17.79%。较为适宜的土地为4511.56hm2,占19.65%。较不适宜与不适宜的土地共占53.44%。随着采煤塌陷面积的不断扩大,适宜建设的土地急剧减少。今后应根据不同的塌陷区现状,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造、更新和再利用,引导形成集约高效的新型生态城区。
- 何丹金凤君周璟
-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
- 城际交通流空间流场的甄别方法及实证——以中国铁路客流为例被引量:26
- 2009年
- 交通流是节点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具有流场的空间属性,反映了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流场研究的评述,本文介绍了空间流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构筑了其空间识别模型,即因子分析R型和Q型模型,设计了其研究步骤、参数设置和软件操作。基于该模型,以1990和2006年铁路客流为例,对中国交通流的空间流场即集聚场和扩散场进行识别,重点是集散场的数量结构、场核和覆盖范围及变化特征;然后构筑指标体系对集散场的等级结构进行判断,认为中国交通流形成了四个层级的集散场;同时将集散场落到空间以剖析地域结构,发现集聚场和扩散场有明显的省会交流圈和省域限制的空间规律,两者有空间耦合性和空间稳定性,其中上海和广州集散场的地位日益提高。通过铁路客流的空间流场分析,揭示了中国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可为未来铁路建设和城镇体系规划提供相关借鉴。
- 王成金
- 关键词:交通流
- 现代集装箱港口体系演进理论与实证被引量:43
- 2011年
- 集装箱技术的传播深刻影响了港口体系的发展,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理论模型重点解析该技术对港口体系空间时序过程的影响机制。基于相关研究进展的回顾与评述,根据港口发展的新现象与新机制,综合Hayuth和Notterboom的理论模型,介绍了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最新理论,将其分为前集装箱化、技术试验、巩固集中化、枢纽港中心化、扩散化与离岸枢纽、港口区域化等六个时序阶段,对各阶段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刻画和解析,并从枢纽港本地约束、集装箱航运模式、物流资源整合、内陆配送网络与干港、政府宏观调控和港口建设市场化等角度揭示了扩散化与离岸枢纽、港口区域化两个最新阶段的发展机制。并以长江三角洲作为案例进行实证,详细解析了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过程,重点是发展变化与内在机理,验证了本文的集装箱港口体系模型,探讨了该区域可能面临的发展趋势。
- 王成金César Ducruet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 中国煤炭资源的流动格局及流场规律研究被引量:47
- 2009年
- 鉴于社会经济和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煤炭运输历来为政府所关注,探讨其流场规律有助于认识中国能源供需格局和区域经济联系。从省区和地市角度,剖析中国煤炭资源的汇源格局及演变特征,分析表明:源流区早期集中在华北,目前略向中西部转移,形成中部供应区,山西成为全国源流中心;北方沿海是主要汇流区,目前向东南沿海延伸,形成东部调入区。同时,分析煤炭流场的空间特征,界定主要集散场及等级体系,认为:扩散中心多分布在华北,目前向西部延伸,大型扩散场形成于北方;集聚中心早期多分布在北方沿海,目前向东南沿海延伸,以港口、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为主。然后,全面解析煤炭资源的流动路径,连接港口的铁路成为主通道,下水港多分布在北方沿海和长江,接卸港多分布在东南沿海。
- 王成金莫辉辉王姣娥
- 关键词:煤炭资源
- 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网的空间效应与政策机制被引量:40
- 2011年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地方政府对高速公路的追求,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规模与空间体系,重点对比集成网和国家网的规模总量和空间网络,结果表明中国高速公路网中长期目标达17.4万km,中西部省份的规模拓展明显;揭示了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网引致的空间效应,包括连通性、空间服务水平和国土碎化,结论证明省级单位拓展后的集成网过于超前,新增路线主要连接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小的城镇及偏远地区,覆盖效率低,偏离了中国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城镇体系及地理环境的国情,高速公路规划规模与覆盖水平背离了其技术经济属性。然后,重点从政策角度分析了高速公路规划规模持续扩大的机制,认为高速公路规划审批体制、融资体制、收费政策、经济危机应对政策及政绩追求等是促使省级单位拓展规划规模的主要原因。
- 王成金丁金学杨威
- 关键词:高速公路
- 基于Logistic-CA-Markov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被引量:90
- 2011年
- 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等,对各地类转移情况、景观格局特征、影响因子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①景观水平上,总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类型水平上,耕地、草地和林地是主导优势地类。②1985~2000年之间,耕地主要流向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林地;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耕地、草地、林地。③各个地类的分布均与原有地类的距离密切相关。④对土地利用变化设置三个模拟情景,按情景1,1985~2030年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均不同程度减少;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明显增加,表明这期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建设用地不断占用周围的耕地。
- 何丹金凤君周璟
- 关键词:土地利用京津冀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