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ZHB013)
-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勃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北京文化日历构建研究论纲
- "文化日历"是指将某个城市或地区的(重要)文化活动按举办日期的先后和空间分布,将相关信息进行有序编排而形成的特殊历书,它用简洁的方式揭示出该城市或地区文化活动的丰富性程度和时空间安排。北京文化日历的构建事关北京文化建设和...
- 张勃
- 文献传递
- 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被引量:1
- 2014年
-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占据时间,时间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维度,对于时间的制度安排是人类活动的基本框架,它对受其制约的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过节和休假都是关于时间的制度安排。不过,节日与假日并不相同,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区别:
- 张勃
- 关键词:古代社会休假节日社会存在生活节奏
- 北京节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建设
- <正>节日是以历日、月份和季节等组成的历年为循环基础的、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活动的特定时日。它通过'非常性'与常日区别开来,并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节日的非常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节日名称的特殊性;(2...
- 张勃
- 文献传递
- 清明节俗在北京城市空间中的变迁分析
-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北京地区,清明节表现形式多样,其在节日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辽金元时期,清明节俗主要有射柳、荡秋千,节日娱乐色彩浓重;明清时期,扫墓祭祖、祭奠先贤、求神、赦孤和踏青游玩等,丰富了清明节的表现形式,...
- 张金荣
- 文献传递
- 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当代重构及意义被引量:18
- 2014年
- 七夕节当下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的蜕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重构。它融合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并具有主动谋求的鲜明特征。这一文化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它有效帮助七夕节摆脱生存困境,促进了节日的重振复兴;中国节日体系中从此增加情人节的设置,丰富了社会成员的生活内容;由于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七夕节的重构,客观上促进全社会进行特定的文化反思的。当下七夕节的文化重构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七夕节应该是情人节、乞巧节乃至小人节等更多节日主题在同一时、空间共生共荣。突破单一情人节的遮蔽,实现多种节日主题共生共荣的重要路径是七夕节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化和目前仍然活跃的地方七夕节俗活动一定程度的普遍化。
- 张勃
- 关键词:七夕节乞巧节文化重构
- 城市文化日历构建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 2012年
- "文化日历"是指将某个城市或地区的重要文化活动按举办日期的先后和空间分布,将相关信息进行有序编排而形成的特殊历书,它用简洁的方式揭示出该城市或地区文化活动的丰富性程度和时空间安排。文化日历可以有指南性和总结性两种类型。文化日历需要有意识的构建。文化日历的构建必须依据一定的准入标准通过科学规范的方法来进行。一种信息准确、内容精致、安排合理、服务性强的城市文化日历(电子)文本,具有实现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有效和及时对接、营造文化品牌、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市民认同感以及存史资政的重要功能。构建文化日历是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可行路径。
- 张勃
- 建构时代的中国节日建设被引量:14
- 2015年
- 传统节日、现代节日纪念日、新兴民间节日、新兴地方节会以及外来节日等多种不同类型节日共生又竞争的多元并存,是中国节日格局的现状。中国节日正处于建构时代,有必要加强节日建设的顶层设计。不同类型的节日代表着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国家与地方等不同层面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既应该持守包容开放的心态,欢迎不同类型节日的共同发展,又要认识到它们在其中的地位并不相同。在凝聚人心、传承民族传统、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等方面有更多担当的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纪念日,应该成为中国节日体系的主体部分和国家大力提倡并优先建设的对象。基于不同节日在节日整体格局中的不同地位、不同功能预期及不同发展现状,在具体如何进行节日建设上应该有不同的着力点和路径选择。
- 张勃
- 关键词: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