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5091)

作品数:9 被引量:208H指数:7
相关作者:周治国陈兵林王友华束红梅郭文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山东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棉花
  • 4篇氮素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型
  • 2篇套作
  • 2篇土壤
  • 2篇纤维比强度
  • 2篇纤维发育
  • 2篇铃期
  • 2篇麦棉
  • 2篇麦棉套作
  • 2篇酶活性
  • 2篇棉套
  • 2篇基因型差异
  • 2篇干旱
  • 1篇氮动态
  • 1篇氮累积
  • 1篇氮量
  • 1篇氮素水平
  • 1篇氮素营养

机构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1篇周治国
  • 9篇陈兵林
  • 7篇王友华
  • 4篇束红梅
  • 4篇郭文琦
  • 3篇张文静
  • 3篇薛晓萍
  • 2篇刘瑞显
  • 2篇孟亚利
  • 2篇王瑛
  • 2篇胡宏标
  • 1篇王绍华
  • 1篇沙奕卓
  • 1篇王以琳
  • 1篇屈卫群
  • 1篇蒋光华
  • 1篇卞海云
  • 1篇李文峰
  • 1篇杨保平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棉花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作物生理...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花主茎叶SPAD值与氮素营养诊断研究被引量:88
2007年
选用美棉33B和泗棉3号两个叶色深浅差异明显的品种,设置氮素水平(0、120、240、360和480 kg hm-2纯氮)试验,研究棉花主茎叶SPAD值的叶位分布,对棉花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棉花主茎顶部4张定型叶片的SPAD值对施氮水平反应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随施氮量增加,棉花主茎顶1、2、3、4定型叶SPAD值的大小位次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以顶1定型叶对施氮量增加的响应最为敏感,顶4定型叶最为迟钝。利用顶1定型叶与顶4定型叶SPAD值的相对差值,可较精确地诊断棉花的氮素营养水平,并能克服品种和生育时期不同的影响,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指标。
屈卫群王绍华陈兵林王友华周治国
关键词:棉花主茎叶SPAD值氮素营养诊断
栽培方式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以营养钵育苗移栽栽培方式作为生产对照(T0),于2004年在江苏省的东台、射阳分别对移栽地膜棉改进栽培方式(T1)和"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方式(T2)2种棉花栽培方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棉花单位面积干物质累积及氮素吸收量表现为T2>T1>T0,由于苗期受小麦的胁迫作用,射阳试点苗期的干物重和氮累积量均低于东台试点。方差分析表明,栽培方式对棉花衣分、产量、单位面积的铃数及各项纤维品质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并以T2生产成本最低、产量最高,且纤维品质较优,其公顷铃数、皮棉产量较对照明显提高,分别为:东台36%和26%,射阳32%和28%;施氮量较对照减少38%。
薛晓萍陈兵林周治国王友华杨保平
关键词:栽培方式棉花
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6
2007年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个基因型棉铃对位叶花后碳氮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内源保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花后N代谢活跃,内源保护酶活性高,叶片生理活性较强的基因型(如苏棉15和科棉1号),其铃重的快速增长期长,单铃棉纤维干重高,最终铃重较高;反之,棉铃对位叶生理活性弱、功能期短的基因型(如德夏棉1号),棉铃对位叶中C/N高,内源保护酶活性低或下降过快,造成铃重快速增长期缩短,单铃纤维干重降低,最终铃重较低;美棉33B棉铃对位叶中C/N和内源保护酶活性变化特征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是导致不同铃重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张文静胡宏标陈兵林王友华李文峰周治国
关键词:生理特性铃重
花铃期干旱胁迫下氮素水平对棉花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研究花铃期干旱胁迫下氮素水平对棉花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棉花花铃期干旱时的合理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2004~2005在江苏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采用盆栽方法,以正常灌水为对照 (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
刘瑞显王友华陈兵林郭文琦周治国
关键词:棉花干旱胁迫氮素水平叶绿素荧光参数
文献传递
不同基因型棉花纤维发育关键酶活性变化特征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
选择棉纤维比强度差异明显的2个基因型品种,研究棉纤维发育关键酶(蔗糖合成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蔗糖合成酶、β-1,3- 葡聚糖酶活性变化特征在生化和...
束红梅王友华张文静周治国
关键词:棉花基因型酶活性纤维比强度
文献传递
麦棉套作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被引量:31
2006年
在麦棉套作栽培模式下,设置不隔根、纱网隔根和塑膜隔根3种麦棉套种方式,研究麦棉套作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土壤养分(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棉套作有利于棉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的增殖,盛蕾期不隔根处理棉花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分别是塑膜隔根处理的2·57和2·81倍。但麦棉套作不利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增殖。细菌在土壤微生物区系中占99·9%。所以,麦棉套作显著提高了棉花土壤微生物数量,同时也增强了微生物活性。麦棉共处期纱网隔根处理棉花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不隔根处理和塑膜隔根处理,证明麦棉套作系统中小麦根系分泌物与脱落物的存在对棉花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即存在种间营养补偿效应。而共处期不隔根处理套作棉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显著低于隔根处理的现象则反映出小麦根系对棉花土壤养分的竞争作用大于其对棉花土壤养分的促进作用。小麦收获后,小麦根系对棉花养分的竞争作用解除,不隔根处理棉花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塑膜隔根和纱网隔根处理。
王瑛孟亚利陈兵林周治国束红梅卞海云
关键词:麦棉套作棉花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
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再复水后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于2005~2006年在江苏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正常灌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和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花铃期土壤短期干旱处理(将正常灌水的棉花自然干旱持续8d,以棉株出现萎蔫症状为标准,之后复水至正常灌水水平),每个处理再设置3个氮素水平(0、3.73、7.46gN·pot–1,分别相当于0、240、480kgN·hm–2),研究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及复水后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铃期干旱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迅速减少,并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干旱处理结束时,与正常灌水处理相比,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显著降低,但干物质根冠比(R/S)与氮素累积量根冠比(RN/SN)增大;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同时,丙二醛(MDA)含量相应增大。花铃期短期干旱亦显著降低棉花根系活力与叶片净光合速率。施氮可提高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降低SOD活性,增强POD与CAT活性,但以240kgN·hm–2水平最有利于根系生长,其内在生理机制表现为R/S与RN/SN最小,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而根系活力最强,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亦最高。复水后,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内源保护酶活性相应变化,其根系MDA含量与正常灌水处理已无显著差异;根系活力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施氮有助于增加复水后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提高POD与CAT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棉花根系活力,从而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综合分析认为,过量施氮或施氮不足均不利于棉花根系生长,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置的3个氮素水平中,花铃期干旱胁迫下以240kgN·hm–2,且基施50%,初花期追施50%较适宜。
刘瑞显陈兵林王友华郭文琦周治国
关键词:氮素棉花土壤干旱复水
麦棉套作复合根系群体对棉株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在盆栽麦棉套作条件下,于2003~2004年设置麦棉自然根系(麦棉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麦棉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麦棉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麦棉根系处理,运用小麦叶片15N富积标记法和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麦棉复合根系群体对棉花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套作群体中,既存在麦棉共处期小麦对棉花根区氮素的竞争,又存在小麦根区及其所吸收氮素向棉花的转移.棉花根系吸收的15N肥料大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分配的量较少,且麦棉自然根系处理地上部的15N标记肥料氮的吸收率(NUR)最大,纱网隔根处理次之,塑膜隔根处理最少.在麦棉共处期,麦棉自然根系处理棉花的植株从15N标记肥料中吸收的氮占其全氮的百分率(Ndff)和NUR均低于隔根处理.至棉花初花期(小麦已收获,秸秆原位埋入土壤中),麦棉自然根系处理棉花吸收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化学肥料而非秸秆降解物.棉株不同器官所分配的15N标记肥料比例不同,棉花生殖器官中15N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器官.麦棉自然根系处理棉株生物量也高于隔根处理.
王瑛周治国陈兵林孟亚利束红梅蒋光华
关键词:麦棉套作棉花氮素
棉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的基因型差异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以纤维比强度差异较大的不同基因型棉花为材料,研究它们纤维发育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为探索改善棉纤维比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棉纤维比强度分属高(科棉1号)、中(美棉33B)、低(德夏棉1号和苏棉15号)3种类型,4个不同基因型的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棉纤维次生壁加厚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结果】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次生壁加厚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蔗糖合成酶、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基因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酶活性的大小和峰值出现的时间。科棉1号属高强纤维基因型,棉纤维中与纤维发育相关的酶活性在整个次生壁加厚期高于中、低强纤维基因型,前者酶活的动态变化与纤维素累积快速增长期的协调性好,纤维素累积平缓,纤维比强度增强的幅度大;反之,如低强纤维品种德夏棉1号和苏棉15号,其纤维发育相关酶在次生壁加厚期活性低,纤维素累积快速增长期短,纤维比强度增强的幅度小;美棉33B棉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特征介于上述两种基因型之间。【结论】不同基因型棉花纤维中与纤维发育相关的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可能是导致纤维素累积特性及纤维比强度形成基因型间差异的主要生理原因之一。
张文静胡宏标王友华陈兵林束红梅周治国
关键词:棉花棉纤维发育相关酶纤维比强度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棉花开花后氮动态需求定量诊断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长江中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淮棉区)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依据Justes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确定方法,确立了开花后棉花地上干物质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棉花开花后动态氮吸收、累积、临界需求量及氮累积亏缺的定量诊断模型。结果表明,安阳、南京2试点的棉株地上干物质氮浓度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开花后棉花生育进程的延后而降低,安阳试点不同施氮水平间棉株地上干物质氮浓度值的差值明显小于南京。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为CNFNC=α×DMM^-6(安阳:α=3.837,b=0.131,南京:α=2.858,b=0.131),参数。的差异表明在达到同样的生物量条件下,安阳试点的氮吸收能力大于南京。棉花开花后动态氮吸收速率、累积、临界需求量及氮累积适宜度的定量诊断模型可精确定量描述不同施氮水平棉花从开花至吐絮以日为时间步长的干物质增长速率、氮吸收速率、氮累积量。施氮水平对地上千物质瞬时增长速率有较大影响,施氮水平过低或过高时其增长速率均下降。棉株日氮吸收量和总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棉株对氮的容纳有一定的限度。通过对比2试点氮累积量与临界需氮量差值的动态变化,认为安阳试点的适宜施氮水平应在240~360kg.hm^-2之间并接近于360kg·hm^-1,而南京则在240kg.hm^-2水平。
薛晓萍王以琳郭文琦陈兵林周治国
关键词:棉花生长速率需氮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