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6151)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圣华黄瑾王全红谢萌马志杰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甲醚
  • 2篇二甲醚
  • 2篇发动机
  • 2篇柴油
  • 2篇柴油机
  • 1篇润滑油
  • 1篇色谱
  • 1篇色谱分析
  • 1篇排放标准
  • 1篇排气
  • 1篇排气再循环
  • 1篇燃料
  • 1篇燃料发动机
  • 1篇自然吸气
  • 1篇颗粒物
  • 1篇甲氧基
  • 1篇二甲醚发动机
  • 1篇高比例
  • 1篇掺混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刘圣华
  • 2篇黄瑾
  • 1篇魏衍举
  • 1篇王鹏飞
  • 1篇王辉
  • 1篇王坤
  • 1篇王小荣
  • 1篇汪文瑞
  • 1篇刘建超
  • 1篇马志杰
  • 1篇陈晓
  • 1篇谢萌
  • 1篇王全红

传媒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自然吸气二甲醚发动机排气再循环NO_x满足国Ⅳ、Ⅴ排放标准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实现常规机械供油系统发动机装备的非道路车辆和低速载货汽车的排放达到国Ⅳ、Ⅴ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采用增大喷油泵柱塞直径、喷油器喷孔数和直径来增加燃料循环供给量的方法,将一台自然吸气2102QB柴油机改装成二甲醚燃料发动机,并在优化的二甲醚供给正时下,研究了排气再循环(EGR)对二甲醚发动机的动力、经济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醚发动机运行受EGR的影响小,即使在化学计量比下工作,仍能保持较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大幅降低发动机的NOx生成和排放。同时,针对ESC13工况不同的NOx比排放,建立了二甲醚发动机的NOx排放满足国Ⅳ、Ⅴ排放要求的EGR率策略,当NOx达到国Ⅳ、Ⅴ排放标准时,采用EGR率策略的二甲醚发动机的HC排放增加不多,CO排放比未采用EGR率策略时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该结果可为二甲醚发动机燃烧理论及实现清洁燃烧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盛新堂黄瑾王小荣王辉王鹏飞刘圣华
关键词:二甲醚发动机排气再循环
聚甲氧基二甲醚及其高比例掺混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为研究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及其高比例掺混柴油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在一台高压油泵柱塞直径加大的云内动力2102QB柴油机上开展了柴油、PODE及30%、50%质量比掺混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试验研究。发动机燃用纯PODE时排气无烟,相对于柴油,其有效热效率最高提升9.67%,并使总未燃碳氢(THC)和CO排放分别降低了50%及60%,而NOx排放增加不超过10%,因此PODE可以单独作为柴油的替代燃料。30%、50%掺混时发动机经济性略有提升,同时排气烟度及CO、THC排放均有较大幅度的改善。缸压分析燃烧过程显示,柴油中添加PODE后燃烧性能改善,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略微缩短,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PODE与柴油按质量比30%掺混,可以显著降低排气烟度和有害气体排放,而不需要改变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
谢萌马志杰王全红刘建超刘圣华
关键词:柴油机
柴油机颗粒物可溶有机组分来源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在一台欧Ⅱ排放水平的增压中冷SOFIM8140柴油机上,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柴油和润滑油对发动机颗粒排放中可溶有机物(SOF)组分的影响,考察了发动机运转参数对SOF组分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SOF组分的碳数分布在C14~C30范围内,其中大部分质量集中于C23~C30,为润滑油成分;转速一定时,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润滑油组分增加,柴油组分降低,润滑油组分占SOF总量的比例(质量分数)由60%增加到88%;全负荷时,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柴油组分降低,润滑油组分先大幅降低后略微增加,润滑油组分占SOF总量的80%以上且随转速变化不大。
魏衍举汪文瑞黄瑾陈晓王坤刘圣华
关键词:柴油机润滑油颗粒物色谱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