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00802-2)

作品数:1 被引量:14H指数:1
相关作者:刘鹏举陈寿铭尹崇玉唐烽高林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学意义
  • 1篇陡山沱期
  • 1篇陡山沱组
  • 1篇古生态
  • 1篇埃迪卡拉纪
  • 1篇埃迪卡拉系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篇高林志
  • 1篇唐烽
  • 1篇尹崇玉
  • 1篇陈寿铭
  • 1篇刘鹏举

传媒

  • 1篇古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管状微体化石分布、生物属性及其地层学意义被引量:14
2010年
文中详细介绍发现于我国贵州瓮安和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的管状微体化石Ramitubus increscens,R.de-crescens,Crassitubus costatus,Sinocylocyclicus guizhouensis,Quadratitubus orbigoniatus和Yangtzitubus semiteres等5属6种。以往,虽然对这些化石的亲缘关系有不同的认识,但大部分学者均认为这是一类后生动物化石;特别是刺丝胞动物床板珊瑚类的学术观点,更是得到多数学者的支持。文中根据管状微体化石的形态特征、分枝特点及其内部构造,对此类化石的古生态特征、生物属性和地层学意义进行详细讨论。指出具有分枝特征的Ramitubus确为底栖固着生活类型,目前将其亲缘关系解释为床板珊瑚类是合适的;但不具分枝特征的Crassitubus,Sinocy-locyclicus和Quadratitubus的古生态特征尚不清楚,虽然它们与Ramitubus大小相近,形态相似,但现有的形态学特征似乎更支持将此类化石可与丝状蓝菌联系起来。此外,Sinocylocyclicus和Quadratitubus在贵州瓮安和峡东地区均有稳定的产出层位,似乎显示出这两个属具有生物地层对比的潜力,但两地的产出层位中所共生的化石内容相差较大,因此,两属的地层学意义尚需进一步考证。
刘鹏举尹崇玉陈寿铭唐烽高林志
关键词:古生态陡山沱组埃迪卡拉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