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321)

作品数:9 被引量:156H指数:7
相关作者:马友鑫李红梅刘文俊曹智伟沈有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公路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公路两侧
  • 2篇植物
  • 2篇土壤种子库
  • 2篇种子库
  • 2篇紫茎泽兰
  • 2篇橡胶园
  • 2篇胶园
  • 1篇研究方法
  • 1篇岩溶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中国土壤
  • 1篇入侵
  • 1篇入侵植物
  • 1篇森林景观
  • 1篇森林砍伐
  • 1篇山地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李红梅
  • 6篇马友鑫
  • 4篇刘文俊
  • 4篇曹智伟
  • 3篇沈有信
  • 2篇李增加
  • 2篇郭宗锋
  • 2篇赵春燕
  • 1篇官会林
  • 1篇彭明春
  • 1篇张强
  • 1篇朱华
  • 1篇赵金丽
  • 1篇刘文耀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土壤种子库样品萌发的前处理方法:水洗减量被引量:6
2008年
沈有信刘文耀官会林
关键词:岩溶土壤种子库
云南临沧地区公路两侧紫茎泽兰分布格局被引量:9
2007年
云南省临沧地区是我国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传入最早和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文章在该地区选取典型路段并设置了10个样地,以等级、路宽、路面状况、路龄、人类活动干扰不同的7条公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紫茎泽兰生物量、株高和株数与距公路距离、公路宽度、景观类型、坡向及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公路对紫茎泽兰生物量和株高有显著影响的最远距离为24m,而对株数的影响达34m;6m宽的公路对紫茎泽兰生物量和株数影响最显著,且路龄越长、交通干扰越大的公路两侧的紫茎泽兰入侵危害越严重;紫茎泽兰在公路附近的撂荒地和次生林两个景观类型中入侵危害严重,景观类型对生物量与坡向对株高的影响不显著,位于南坡公路附近的紫茎泽兰生物量和株数最高,研究发现公路附近紫茎泽兰总生物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1700m达最大,随后则降低。
张黎马友鑫李红梅刘文俊曹智伟张强
关键词:紫茎泽兰外来植物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形的关系被引量:59
2008年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该文利用6个时期的MSS/TM/ETM影像和1:50000DEM数据分析了1976~2007年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地形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31年间,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有林地面积由1976年的69.0%下降到2007年的43.6%,橡胶园面积由1976年的1.3%增加到2007年的11.8%:2)有林地在海拔1600m以下不断减少,而橡胶园的海拔分布上限则持续增加,由1976年的1000m上升至2007年的1400m,面积在400~1000m处占优。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00m,在600m之上迅速减少;3)各坡度带上的有林地面积逐年减少,橡胶园则逐年增加,而灌木林与旱地则先升后降;橡胶园、农业用地等主要分布在坡度较缓的区域,坡度越大,有林地越多;1988年后,橡胶园面积在坡度5°以下基本保持不变,但在坡度大于5°的区域持续扩张;4)坡向对橡胶园与农业用地等分布的影响较大,南坡的橡胶发展最为迅速,且有向北坡发展的趋势。有林地在北坡分布比例较大,旱地在北坡分布比例较小。人口增加与橡胶园和茶园等经济种植园的不断扩展是导致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直接因素。要实现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经济种植园的盲目扩张,科学合理垦殖,保护热带森林。
李增加马友鑫李红梅彭明春刘文俊
关键词:DEM海拔坡向橡胶园森林砍伐
云南省南部山地7种主要入侵植物沿公路两侧的扩散格局被引量:19
2008年
公路被认为是促进入侵植物扩散的主要通道之一。为了揭示公路与植物入侵的关系,我们在云南省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选择13条公路,按照公路性质、修建年代以及干扰历史将公路分为高、中、低3个干扰水平,研究了7种主要入侵植物在公路两侧的扩散格局,以及环境因素(干扰、光照、坡向、气候带)对扩散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飞机草(E.odoratum)、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的密度以及紫茎泽兰的频度沿公路扩散格局呈明显的单峰变化,峰值一般都出现在4m以内。高干扰公路两侧,紫茎泽兰、飞机草、胜红蓟、肿柄菊与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的密度以及紫茎泽兰、飞机草、胜红蓟、肿柄菊的频度均明显高于中、低干扰公路,说明高干扰公路比中、低干扰公路更有利于促进植物入侵。高光水平下紫茎泽兰、飞机草、胜红蓟的密度以及紫茎泽兰、胜红蓟和金腰箭的频度明显大于中、低光水平,说明高光水平显著促进公路两侧的这4种入侵植物向远距离扩散。紫茎泽兰、胜红蓟与金腰箭的密度在阳坡显著高于阴坡。紫茎泽兰与肿柄菊主要出现在南亚热带,而飞机草与金腰箭主要出现在北热带,胜红蓟与赛葵(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在两种气候带中均有出现。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在公路两侧出现的频率与密度均很低,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公路两侧的生境应作为防治外来植物入侵的重点,提高公路两侧本地植被郁闭度将有利于控制紫茎泽兰等外来植物的进一步扩散。
赵金丽马友鑫朱华李红梅刘文俊李增加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廊道环境因素
正向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及其应用——以西双版纳公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为例被引量:9
2006年
结合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模型的土地类型分级方式,在原有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过程和强度的正向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并以西双版纳地区主干公路对土地利用影响为例,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避免因人为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数目不一致导致的差异,更有利于发掘在人类开发活动作用下的土地利用转化趋势和规律.
曹智伟马友鑫李红梅
关键词:公路
西双版纳地区公路两侧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特征被引量:5
2006年
根据西双版纳地区1976、1988和2003年三期LandsatMSS/TM/ETM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 IS软件的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内主干公路两侧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结果如下:27 a间,与整个西双版纳州相比,主干公路两侧的土地利用强度更大、增长速度更快。公路两侧的土地利用转化主要表现为由林地向橡胶园和茶园转变,林地锐减,橡胶园迅速增加,林地是橡胶园的最主要来源。主要地类的面积在一定范围表现出与距公路距离的相关关系,距公路越近,林地面积百分比越小,橡胶园、建筑用地和水田面积百分比越大。土地利用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公路效应,距离公路越近,林地减少的速度、橡胶园增加的速度越快;随着距离的增加,林地向橡胶园的转化面积逐渐减小。土地利用变化的公路效应深度表现出不断扩展的趋势:1976年为公路两侧5 km,1988年为7 km,2003年达11 km。
曹智伟马友鑫李红梅郭宗锋刘文俊
关键词:土地利用热带森林橡胶园
西双版纳主干公路沿线森林景观格局动态被引量:9
2006年
根据西双版纳地区1976、1988和2003年3期LandsatMSS/TM/ETM影像的解译结果,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该区主干公路沿线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主要结果为3个时期,与整个西双版纳州相比,公路沿线10km范围内的人工林景观百分比更大,增长更快,天然林景观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和趋势;且距公路越近,天然林的景观百分比越小,人工林的景观百分比越大,表现出明显的公路效应。公路沿线景观格局朝着多样化、均匀化、破碎化的方向发展。样区内的质心偏移分析表明,1976年至2003年,橡胶林、热带季节雨林、灌木林、山地雨林和非林地景观的分布都在向远离公路的方向偏移。
曹智伟马友鑫李红梅郭宗锋
关键词:破碎化
中国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与挑战被引量:36
2009年
查阅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06年)和Web of Science(1985—2006年)中发表的土壤种子库研究文献,按《中国植被》划分的29个植被类型对土壤种子库密度、丰富度和研究方法等数据进行归类总结,共采集到14个植被类型的238个样地信息.结果显示: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及获得的种子库密度和丰富度数据差异巨大.所有研究中采样时间以4和10月最多;样方面积介于78~10000cm2之间,样方数量介于2~480之间;10cm×10cm和20cm×20cm是最常用的采样方式;总采样面积介于600~500000cm2之间,并以1000~10000cm2为最多.土壤种子库密度值变化范围在8粒.m-2(沙漠)~65355粒·m-2(热带雨林的次生林)之间,物种数变化范围在1(温带草原次生光碱斑)~74(热带季雨林)之间,同一植被类型下的变异也相当大.热带的季雨林和雨林的密度值和物种数显著高于温带的针叶林;而人工林的密度和物种数量大于农地,农地又大于裸地.草原、荒漠和草甸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未来的土壤种子库研究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扩展,并重点加强重要生态系统的土壤种子库长期定位研究以及种子库对策研究,特别是应将这些研究与植被群落的演替、更新和恢复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应加强对不同植被类型的种子库采样、检测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沈有信赵春燕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丰富度
紫茎泽兰种内竞争试验被引量:11
2008年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是一种入侵能力极强的世界性恶性杂草。通过不同种植密度的紫茎泽兰盆栽试验,探讨种内竞争对紫茎泽兰个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内竞争降低了紫茎泽兰个体株高、叶片数、根蘖株数和生物量的增长。种植密度与生物量2者的对数值呈负相关关系(r2=0.99,斜率=-5/6)。同时,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抑制作用增强,种群内部大小等级差异也增大,表明不同个体受到了不同的拥挤压力。但是,高密度的紫茎泽兰种群在强烈竞争下,个体会控制根蘖株的形成、死亡,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保证种群对生境的长期占领。建议在进行紫茎泽兰的替代控制时,应注意替代物种的先植,选择优于紫茎泽兰萌发的植物作为替代物种,通过邻体干扰效应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
赵春燕沈有信
关键词:紫茎泽兰种植密度种内竞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