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6-003)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0H指数:7
- 相关作者:蔡进功樊馥徐金鲤包于进卢龙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同济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泥质烃源岩中粘土矿物结合有机质热演化的红外发射光谱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选取济阳坳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泥质烃源岩,进行小于2μm的粘土组分提取,运用红外发射光谱技术研究粘土矿物结合有机质的热演化过程和有机—粘土相互作用对有机质热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代表脂肪链结构的甲基、亚甲基振动吸收峰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逐渐降低,烷基链由于受到粘土保护而晚于支链分解;代表芳香结构的芳环的振动吸收峰强度变化较为复杂,798,779,750 cm-1等峰随温度升高而减弱,而1 600 cm-1和3 030 cm-1峰则在200℃左右才出现并不断增强,随后慢慢减弱,且芳香度指数一直增加,显示出明显的芳构化过程。同时,粘土矿物层间水合阳离子通过"水桥"机制将含羧基的有机分子结合起来,对其演化有抑制作用。红外发射光谱研究揭示出粘土矿物结合的有机质主要通过脂肪族化合物的芳构化转化实现生烃的演化特征,是烃源岩热演化研究的有效手段。
- 卢龙飞蔡进功刘文汇腾格尔胡文瑄
- 关键词:有机质粘土矿物热演化烃源岩古近系
- 烃源岩中蒙皂石结合有机质后层间水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4
- 2012年
- 从烃源岩中提取的〈2μm有机粘土复合体,进行升温-XRD,DTA以及热解-色谱检测,研究蒙皂石结合有机质后层间水的变化特征.在250~550℃区间,XRD曲线上有机粘土复合体中蒙皂石的d001衍射峰由250℃推迟至550℃时才移至1.00 nm处,并伴有DTA曲线上放热峰以及热解-色谱检测中大量的C20~C30的碳数有机质的释放,这与蒙皂石矿物特征不同,表明有机粘土复合体中的蒙皂石层间存在有机质.通过DTA与热解-色谱检测,发现有机粘土复合体与蒙皂石等矿物在100和600℃时的失水特征完全一致;但有机粘土复合体在550℃新增了一个失水峰,并在XRD曲线上有机粘土复合体中蒙皂石d001衍射峰依然存在,表明550℃失水峰仍属蒙皂石的层间水而非结构水.对比有机粘土复合体与蒙皂石等矿物的失水顺序和失水量,可以发现蒙皂石部分层间水是连接有机质与蒙皂石结合的‘水桥’,这造成蒙皂石结合有机质后致使部分层间水滞后排出,会为油气运移和成藏提供良好的运载介质.
- 蔡进功卢龙飞包于进樊馥徐金鲤
- 关键词:烃源岩层间水有机质
- 渤海湾浅海某油田主力油层合采评价
- 2012年
- 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原油全烃色谱指纹技术,对渤海湾浅海某油田两层合采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Ⅳ、Ⅴ两砂层组合采不影响其中单砂层的出油量,合采井整体产量大幅提升,两层合采工作制度可行、合理;原油指纹参数具可配比性,原油全烃色谱指纹技术是油田开发生产研究中一项既经济又便捷的有效手段。
- 邸晓君
- 关键词:合采油田开发
- 烃源岩<2μm黏土粒级组分可溶有机质的测定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对烃源岩中提取<2μm黏土粒级组分进行总有机碳(TOC)测试、氯仿抽提和族组成分析,探讨了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与细粒级黏土矿物的关系,与传统烃源岩全岩可溶有机质研究对比得出:与细粒级黏土矿物结合是烃源岩全岩可溶有机质的重要赋存方式之一;黏土粒级组分可溶有机质产率高于全岩,70%以上样品产率在100 mg.g-1以上;产率变化与全岩同步,但高峰期较全岩滞后,在生烃不同阶段黏土粒级组分对可溶有机质都有重要贡献.<2μm黏土粒级组分是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的主要载体,两者形成的复合体是一种潜在生烃母质,而且贯穿于有机质生烃的全部过程,在油气研究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 丁飞蔡进功徐兴友杨妍
- 关键词:烃源岩可溶有机质
- 泥质烃源岩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原始赋存态被引量:21
- 2011年
- 利用密度分组将泥质烃源岩划分为不同的密度组分,通过对各密度组分进行孢粉相分析和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表明:密度分组获得的ρ<1.6 g.cm3组分以游离态生物有机质为主,富集了全岩干酪根中大粒级的形态有机质组分;1.6g.cm-3<ρ<2.2 g.cm-3和ρ>2.2 g.cm-3组分表现为有机质与矿物共生的赋存态特点,富集大量细粒级的颗粒无定形和海绵无定形有机质,说明这些无定形物质通过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而获得保存.分组结果反映不同有机显微组分在烃源岩中的赋存态存在差异,大量的无定形物质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说明有机质与矿物共生组分对于烃源岩油气生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樊馥蔡进功徐金鲤包于进
- 关键词:无定形
-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组及有机质赋存类型初探被引量:6
- 2011年
- 选取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深湖相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密度ZnBr2重液浮选,将样品分离成多个密度组分,对各组分检测透射光、荧光、X光衍射等,揭示不同组分有机质赋存类型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组分(密度ρ<1.6g.cm-3)以颗粒有机质为主,有机质与矿物无明显紧密结合关系;②,③组分(1.6g.cm-3<ρ<2.2g.cm-3,ρ>2.2g.cm-3)多见无定形有机质分散于细粒矿物相中,呈橙黄-亮黄色荧光,反映有机质与矿物颗粒紧密共生的赋存特征.进一步对不同密度组分有机质分配的研究表明,①组分结合了烃源岩总有机质质量不到1%;②,③组分结合了烃源岩中90%以上质量的有机质.这反映了有机质和矿物颗粒共生的赋存形式在有机质保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 樊馥蔡进功宋明水包于进
- 关键词:烃源岩
- 泥质烃源岩中蒙皂石与有机质的水桥结合作用——来自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的证据被引量:15
- 2011年
-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烃源岩粉碎后,提取粒径小于2μm的粘土组分,运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有机质与蒙皂石结合作用机制。当升温至250℃以上时,谱图显示水与羧基振动峰位置发生同步性对应变化,在400℃附近两峰同时消失。将每50℃间水和羧基振动峰面积的差值量作对比发现,在250℃以上温度段面积损失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蒙皂石层间由于物质柱撑作用,d001衍射峰直到450℃才收缩至1.0 nm,表明含羧基有机分子主要通过氢键与蒙皂石层间水合阳离子相互作用,层间水分子作为"桥梁"将有机质和蒙皂石联结起来。由于"水桥"的联结作用,"水桥"水分子的脱附温度和所联结羧酸分子的分解温度均明显升高,在较高温度下水桥断裂,二者才从蒙皂石层间一同排出。泥质烃源岩中有机质-粘土相互作用机制——水桥机理及其排水滞后性特征,对源岩的生烃、排烃和油气的初次运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 卢龙飞蔡进功刘文汇腾格尔胡文瑄
- 关键词:蒙皂石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 沾化凹陷孤东油田某开发单元油层连通性评价
- 2012年
- 运用原油全烃色谱指纹分析技术,评价孤东油田七区52+3单元油层连通性。从全部原油色谱图C9-C17中精心选择了14个稳定性较强的环烷烃与支链烷烃,由此组合成8个色谱指纹对参数,绘制色谱指纹星状图。油源对比和星状图对比表明,该单元原油均来源于孤南洼陷沙一段低熟烃源岩;27排各井与左侧24-2295井和26-1226井的油层连通性好,与右侧31-2226井和31-274井的油层不连通,且后者也互不连通。由27N274井和7P11井注水对27排及其左侧油井有效,对其右侧开发井无效。
- 邸晓君
-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
- 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保存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在泥质烃源岩中,存在多种有机质保存方式。除外部缺氧环境外,有机质通过降解缩聚、选择性保存、自然硫化以及黏土保护等得以稳定存在。不同保存机制的有机质,构成了干酪根中多样的有机质显微组分类型,并在生烃时间和生烃性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这可能是造成泥质烃源岩具有宽生烃区间的重要原因。对多种有机质保存机制进行深入认识,探讨不同保存机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尤其是矿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未来石油地质领域有机质保存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这对于深化油气成因理论研究,更科学地开展油气资源评价,探索油气勘探新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樊馥蔡进功张永生崔海娜
- 关键词:自然硫化
-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孢粉相特征及其生烃潜力被引量:9
- 2011年
- 根据东营凹陷3个钻孔取心井沙河街组四段(Es4)烃源岩样品经过全封闭的孢粉学处理,探索沉积有机质的垂向变化,对深层沉积环境演变及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Es4烃源岩自下而上可识别出3个孢粉相和两个亚相,孢粉相分别以木质组织、微粒状无定型和海绵状无定型优势为特征,亚相以孢型和木质组织丰度相区别;孢粉相的沉积环境分别为边缘浊积、扇三角洲发育的闭塞盐湖、持久分层闭塞超盐湖、封闭型季节分层半咸水深湖、封闭-开放型分层-混合半咸水较深湖,指示东营古湖泊水体逐步加深的沉积过程;随着淡水注入的增加,水体盐度逐步降低,湖泊生产率升高,有机质从以陆源输入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湖泊自身生产为主,有机质丰度逐步提高,烃源岩生烃潜力由较差到最好。
- 张淼陈清华徐金鲤
- 关键词:石油地质岩心分析东营凹陷沙四段生烃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