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7060)

作品数:8 被引量:105H指数:6
相关作者:周立祥宋永伟郑朝成刘奋武颜成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新利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污泥
  • 6篇生物沥浸
  • 4篇深度脱水
  • 2篇污泥深度脱水
  • 2篇工程应用
  • 2篇城市污泥
  • 1篇蛋白酶菌株
  • 1篇堆肥
  • 1篇压滤
  • 1篇压滤机
  • 1篇芽孢杆菌
  • 1篇芽孢杆菌属
  • 1篇营养剂
  • 1篇营养土
  • 1篇水分
  • 1篇泥饼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株产
  • 1篇脱水污泥

机构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无锡新利环保...

作者

  • 8篇周立祥
  • 3篇宋永伟
  • 2篇刘奋武
  • 2篇郑朝成
  • 1篇王鹤茹
  • 1篇侯庆杰
  • 1篇颜成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4
  • 5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生物沥浸法对常规脱水污泥再深度脱水的效果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考察生物沥浸法对常规脱水污泥(指在浓缩污泥中加PAM等高分子絮凝剂并经带式或离心脱水后获得的含水率在80%左右的脱水污泥)进一步深度脱水的效果,将常规脱水污泥用中水稀释成含水率为97%左右的液态污泥后,采用批式运行模式进行生产性生物沥浸法调理(每批次处理污泥为60m3),然后在不加任何化学絮凝剂的情况下直接用隔膜厢式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结果表明,以浓缩池含水率为97%的浓缩污泥作为对照,在上批次沥浸污泥(接种物)与待处理的液态污泥体积比为1:1时,生物沥浸过程可在24h内完成,污泥比阻由沥浸初期的3.56×10^12m/kg降低至0.43×10^12m/kg。生物沥浸后的污泥通过150m。的隔膜厢式压滤机,在1.2~1.5MPa压力下压滤1.5h,泥饼含水率可稳定地降低到60%以下,外观呈土黄色块状,无臭味。经检测,泥饼有机质和高位热值在生物沥浸处理前后没有降低,且压滤液清澈,无色无味,COD为120—170mg/L,总氮为40~60mg/L,总磷在0.5mg/L以下。可见,常规脱水污泥经稀释后进行生物沥浸法深度脱水处理是完全可行的。
訾祥侯庆杰颜成周立祥
关键词:脱水污泥生物沥浸深度脱水
Enhancing sewage sludge dewaterability by bioleaching approach with comparison to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ditioning methods被引量:26
2012年
The sewage sludge conditioning process is critical to improve the sludge dewaterability prior to mechanical dewatering. Traditionally, sludge is conditioned by physical or chemical approaches, mostly with the addition of inorganic or organic chemicals. Here we report that bioleaching, an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microbial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sludge-borne heavy metals,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hancing sludge dewaterability. The effects of bioleaching and physical or chemical approaches on sludge dewaterability were compared. The conditioning result of bioleaching by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nd 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 on sludge dewatering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s of hydrothermal (121℃ for 2 hr), microwave (1050 W for 50 sec), ultrasonic (250 W for 2 min), and chemical conditioning (24% ferric chloride and 68% calcium oxide; dry ba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fic resistance to filtration (SRF) or capillary suction time (CST) of sludge is decreased by 93.1% or 74.1%, respectively, after fresh sludge is conditioned by bioleaching, which is similar to chemical conditioning treatment with ferric chloride and calcium oxide but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other conditioning approaches including hydrothermal, microwave, and ultrasonic conditioning. Furthermore, after sludge dewatering, bioleached sludge filtrate contains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s of chroma (18 times), COD (542 mg/L), total N (TN, 300 mg/L), NH4+-N (208 mg/L), and total P (TP, 2 mg/L) while the hydrothermal process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chroma (660 times), COD (18,155 mg/L), TN (472 mg/L), NH4+-N (381 mg/L), and TP (191 mg/L) among these selected conditioning methods. Moreover, unlike chemical conditioning, sludge bioleaching does not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organic matter, TN, and TP in the resulting dewatered sludge cake. Therefore, considering sludge dewaterability and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lud
Fenwu LiuJun ZhouDianzhan WangLixiang Zhou
关键词:SLUDGEBIOLEACHINGFILTRATE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被引量:66
2012年
污泥高水分含量和存在重金属已成为影响我国污泥处置与资源化的重要"瓶颈"。生物沥浸技术被证实是一种即可以有效去除污泥重金属,同时显著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生物方法。本文较系统介绍了目前我国污泥深度脱水的几种方法及生物沥浸处理技术在污泥处理上的优势,生物沥浸法促进污泥深度脱水和重金属去除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影响因素。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00 t污泥的生物沥浸处理———高温发酵堆肥的实际工程为例,阐述该工艺的技术参数、污泥处理及其后续堆肥和土地利用的效果。连续2年多的生产性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经生物沥浸处理的污泥可不加任何絮凝剂能一步机械脱水到含水率60%以下,呈土黄色无臭的半干化饼状。且污泥干基有机质、热值和氮磷养分含量几乎不变,利于后续资源化(如土地利用、焚烧等),处理成本低廉,同时压滤水水质较好,可就近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污泥生物沥浸技术是一项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的新技术。
周立祥
关键词:生物沥浸污泥重金属深度脱水工程应用
污泥中一株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被引量:9
2012年
蛋白酶是水解蛋白质肽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可将蛋白质分解、转化为氨基酸,从而被动植物体直接吸收利用.基于此,以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材料,通过观察水解圈大小和蛋白酶活性测定等方法,从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TC16.同时,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鉴定手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rDNA序列的比对分析结果发现,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对其酶学性质的研究发现,从该污泥中分离得到的菌株TC16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最高可达621U·mL-1.研究表明,与其他芽孢杆菌属菌株相比,TC16菌株分泌的蛋白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且具有较宽范围的pH和温度耐受性.
郑朝成周立祥
关键词:污泥芽孢杆菌属
微生物营养剂浓度对生物沥浸法促进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实验室摇瓶试验和实际工程应用试验研究了不同污泥浓度(2%~5%)下,营养剂加入量对生物沥浸促进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pH值和营养剂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沥浸过程中,不同浓度污泥各处理下pH值均呈直线下降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生物沥浸2 d后,各处理中营养剂几乎都被微生物完全利用;2%、3%、4%、5%浓度污泥比阻随着沥浸时间的延长先迅速减小后逐渐回升,且浓度越高回升幅度越大,各浓度污泥选择最佳营养剂浓度分别为3.0、4.5、8.3和12.8 g.L-1,此时污泥最低比阻分别为0.61×1012、1.22×1012、3.09×1012和4.83×1012m.kg-1.通过工程应用试验表明,将5%浓度城市污泥稀释成3%浓度再生物沥浸的方法不仅能够改善生物沥浸污泥脱水性能,表现在比阻从3.29×1012m.kg-1下降到1.10×1012m.kg-1,同时还可以缩短污泥停留时间(从4 d缩短为2.35 d)及降低运行成本.这为生物沥浸工艺处理高浓度污泥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宋永伟刘奋武周立祥
关键词:生物沥浸脱水性能厢式压滤机
生物沥浸污泥饼高温堆肥系统工艺设计及运行效果被引量:7
2014年
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高干度生物沥浸污泥饼(含水率≤60%)为对象构建了高温好氧堆肥系统,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运行参数和处理效果.该堆肥系统设计能力为80 t/d,采用条垛式高温堆肥法进行堆肥,所需辅料、占地面积、恶臭等均比常规污泥堆肥大幅减少,经3~4周堆肥后污泥达到腐熟,有机质含量高,外观呈褐色松散颗粒状,符合园林绿化要求,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胡伟桐李喆羊鹏程陆永宏商莉莉周立祥
关键词:高温好氧堆肥辅料营养土
生物沥浸污泥深度脱水后自然干化与焚烧处置效果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2年
脱水污泥的干化效果对污泥后续焚烧处置及资源化有重要影响。比较了生物沥浸处理后深度脱水污泥与常规脱水污泥的水分蒸发速率差异,以评价其干化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污泥生物沥浸示范工程中得到的有机质含量为44%(干物质计),干基高位热值为9 250 kJ/kg,含水率≤32%,颗粒粒径≤8 mm的污泥样品,采用小型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内径600 mm,高度6 500 mm,污泥给料量200 kg/h)进行焚烧处置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干化时间下,生物沥浸后脱水污泥相对于常规脱水污泥有较快的水分蒸发速度。在保证污泥颗粒在流化床炉内达到较好的流化状态前提下,该生物沥浸污泥可以在流化床炉内实现自持焚烧,相应流化床炉温可以被恒定维持在850℃左右。焚烧后残渣热灼减率为2.36%。同时发现,污泥有机质含量、污泥含水率、污泥的颗粒破碎度、流化床布风板风量等因素共同决定着城市污泥的自持焚烧效果。此研究将为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后期焚烧资源化应用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持及合适的运行建议。
刘奋武宋永伟郑朝成周立祥
关键词:城市污泥生物沥浸流化床焚烧炉
水分快速分析仪测定城市污泥的含水率
2017年
污泥含水率是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及污泥处置利用等环节的重要评估指标。本研究采用快速测定法对不同类型城市污泥含水率进行测定,考察了污泥含水率、质量、颗粒度对测定结果影响,并与国标重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污泥质量对快速法测定结果影响较小,原始污泥测定结果标准偏差在0.01%~0.05%之间,常规脱水污泥和生物沥浸脱水污泥测定结果标准偏差均为0.03%;相比国标法,脱水污泥含水率越低,快速法测定结果误差越大,常规脱水污泥和生物沥浸脱水污泥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2.09%和-3.49%;脱水污泥颗粒度越大,快速法测定结果偏差越大,常规脱水污泥和生物沥浸脱水污泥总体样本标准偏差分别为0.43%和1.25%。另外发现,在相同干化条件下,生物沥浸脱水污泥相对于常规脱水污泥有较快的水分蒸发速度。针对城市污泥,为缩短测定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待测污泥优选质量≤4 g和颗粒度≤3 mm,且建议只在生产运行中使用,室内科研实验优选国标法。
宋永伟王鹤茹覃孔昌周立祥
关键词:国标法城市污泥含水率颗粒度
生物沥浸法促进污泥深度脱水的原理及工程应用
<正>我国违规处置城镇污泥造成的环境危害和社会影响屡见发生。另外,我国众多的工业企业如印染、造纸、化工、石化、制革、洗毛、电镀等所产生的污泥有害成分(如重金属)含量更高,监管更难到位。污泥的不规范处置已成为我国土壤和水环...
周立祥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