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571)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志义刘学武蒋静智孟庭宇赵顺轩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中药超细粉体被引量:5
- 2010年
- 颗粒细、药效好、用量少已成为现代中药制剂的必然发展趋势。利用近年提出的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过程成功制备出了中药复方肝炎制剂的超细粉体,系统分析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辅助雾化过程,以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可制备出粒径范围为1.0~5.0μm的复方肝炎超细粉体,且大部分粒子形态呈完整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及溶液浓度对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最明显,进液速率次之,混合器温度的影响较小。在操作范围内较为理想的工艺条件为混合器压力为14 MPa,温度为60℃,进液速率为4.5 mL/min。
- 蒋静智李志义刘学武
-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中药超细粉体
-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聚合物超细微粒被引量:1
- 2010年
-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模型材料,利用近两年提出的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成功制备出了粒径在5μm以下的超细微粒,系统分析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器压力、溶液浓度和进液速率均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有明显的影响,而混合器温度的影响较小。较理想的操作条件为混合器压力为10MPa、温度为60℃、溶液浓度为10mg/mL、进液速度为3mL/min。
- 蒋静智李志义刘学武
- 关键词:超细微粒
- 超临界辅助雾化法制备红霉素超细微粒被引量:14
- 2007年
- 超临界辅助雾化(SAA)过程是近两年才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微粒的新方法,是一种高效的超细粉体制略技术,在药物超细化处理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自建的超临界辅助雾化过程实验装置上,以红霉素-乙醇-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和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乙醇做溶剂可制备出粒径在1-3μm的红霉素超细微粒,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整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最明显,混合器温度的影响最小,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可通过改变操作参数进行控制:在本研究范围内,最优操作条件为混合器压力10.5MPa,混合器温度70℃,溶液浓度15mg·min^-1,进液速度9mL·min^-1。实验制得的微粒适用于吸入式给药。
- 李志义赵顺轩蒋静智刘学武孟庭宇
- 关键词:红霉素超细微粒
- 水溶性头孢羟氨苄药物微粒超临界流体制备技术研究
- 2011年
- 以头孢羟氨苄-水+乙醇-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成功制备出了水溶性药物头孢羟氨苄的超细微粒,测定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进液速率、溶液浓度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水+乙醇做溶剂,在适合的操作参数下可制备出粒径在1~3μm适于吸入式给药的头孢羟氨苄超细微粒,且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整的球形;各因素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影响最明显;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可通过改变操作参数进行控制.最佳的操作参数为混合器压力14MPa、温度60℃、溶液浓度4mg/mL、进液速率3mL/min,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最小粒径和粒径分布的水溶性超细微粒.
- 刘学武蒋静智李志义夏远景
- 关键词:水溶性药物头孢羟氨苄
- 基于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四环素超细微粒制备
- 2010年
- 吸入式给药既要求药物微粒有合适的平均粒径,又要求粒径分布在较小的范围内。利用近两年提出的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以四环素-水+乙醇-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成功制备了适于吸入式给药的四环素超细微粒,系统分析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膨胀减压过程,以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可制备出粒径在1~3μm的四环素超细微粒,且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好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和溶液浓度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最明显,进液速率和混合器温度的影响较小。在研究操作范围内,较为理想的操作条件为混合器压力12MPa、温度60℃,溶液浓度15mg·mL-1,进液速度5mL·min-1。
- 蒋静智李志义刘学武赵顺轩
- 关键词:四环素超细微粒
- 协溶剂对固体在超临界CO_2中溶解度增强效果的关联与预测被引量:2
- 2007年
- 为了研究协溶剂对固体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增强作用。本文利用PR状态方程,采用拟合两个可调参数(K12和l12)的方法,对酸、芳烃、稠环芳烃、酚、药物和染料六类共27种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进行丁关联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平均偏差为9.93%;对超临界CO2/固体/协溶剂三元体系,提出一种直接采用三元系统实验数据拟合3个可调参数(K12,k13,k23)的方法,与Foster和Ting提出的方法相比,计算精度可以大大提高,关联计算的最大平均偏差为4.21%.此外,还提出了一种采用平均可调参数对溶解度进行预测的方法,并对胆固醇和1,4-萘醌的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成功预测。
- 李志义孟庭宇夏远景邓小亮刘学武胡大鹏
- 关键词:溶解度超临界CO2